2014年大慶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一包養網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中央已做出重大決定,省委和市委都相繼出長期包養臺了貫徹實施意見,為我們解放思想、創新實踐提供了行動指南;中央和省委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配套政策正密集制定出臺,尤其是大慶被納入“哈長城市群”節點城市,為我們增強城市整體影響力、提升城鎮化水平注入了強勁動力;我省實施“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等五大“國字號”規劃,為我們推動產業和城市進一步轉型升級帶來了重大機遇;大慶躋身全國二線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多年積蓄形成的現代城市功能、產業基礎后勁和生態環境優勢正在加速釋放,國家允許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債券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包養網渠道等政策導向,為我們優化經濟結構、破解資金瓶頸等問題開辟了新路徑。所有這些都說明:我們具備“穩”的堅實基礎和“進”的有利條件,必須搶抓機遇、奮發有為,在新的起點上加快大慶可持續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八屆四次全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改革統攬全局,以創新驅動發展,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打基礎、攢后勁,力促經濟和城市轉型升級,加快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步伐。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包養網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2%和15包養網%。

(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著眼打牢產業基礎,加快構筑高新技術先導區、現代服務業核心區、城市近郊功能區、綠色生態示范區和現代農業引領區,深入實施“5·10·15”計劃,力爭三次產業分別增長11.6%、7.4%和16%,進一步提高“五個比重”,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抓好產業鏈生成上項目,壯大優勢產業包養。在全力支持油田4000萬噸穩產、擴大天然氣產量的同時,依托資源引入開發要素、用好存量促進對外合作、創新技術升級產業層次,新建續建投資超千萬元產業項目240個以上,計劃當年完成投資350億元以上。突出拉長石化產業包養故事鏈,支持石化公司120萬噸乙烯逐步達產、千萬噸煉油二次加工項目實施,支持煉化公司與開發區合作建設15萬噸丙烯項目,支持中藍石化建設催化煙氣脫硫項目,抓緊推進550萬噸重油催化熱裂解等項目,推動初級化工產品多次加工增值,拉長乙烯、丙烯、C等鏈條,向下游塑料、橡膠、聚包養情婦酯等中間產品包養網延伸,并努力實現市場終端產品落地承接。突出延伸食品產業鏈,重點搞好玉米、雜糧雜豆、乳制品、馬鈴薯、肉制品深加工,增強伊利、博潤、百森、展華、雨潤等企業帶動力。突出做大汽車產業鏈,促進沃爾沃汽車規模生產,抓好鑫龍江客車和凱山、永勝等專用車項目,引進重慶江森等配件生產企業,通過整車生產帶動研發體系、零部件和汽配物流關聯發展。突出拓展裝備制造產業鏈,支持油田裝備企業發展,推動力神泵業、大豐科技等骨干企業增強實力,引建遠景風力發電機設備生產等項目,重點發展勘探、鉆井、采油、集輸等石油石化裝備和環保、新能源裝包養網dcard備。突出打造新材料產業鏈,做好鋁型材、鋁箔材和半導體材料延伸加工,確保忠旺新型鋁材項目達到設備安裝條件、200MW恒基晶硅電池等項目投產,支持同禹傲思、佳昌科技等企業升級發展。堅持糧食、果蔬、畜牧“三位一體”,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實施兩江堤防達標工程,有序推進連環湖水域整治和林甸澇區治理工程,整體提高防洪排澇抗旱能力。搞好沿江300萬畝水田規劃開發,建設200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機械化作業率達到90%,糧食總產135億斤;建好大同航天果蔬、林甸潤琦果蔬、紅崗北極花谷等基地,果蔬產量40億斤、花卉660萬株,包養銷售收入達到56億元;推進畜牧養殖“三退三進”由奶牛向各類畜禽覆蓋,新改擴建標準化養殖小區100個,規模化養殖比重提高到70%,肉蛋奶和水產品總產量達到260萬噸;整合提升叫響優質稻米雜糧、寒地果蔬花卉、特色包養網站畜禽水產等大慶優勢產品品牌,力求安全綠色可追溯、質量標準有保障、全國市場能認同。增加有效供給,刺激引導消費,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建好唐人中心大商麥凱樂等項目,充分釋放萬達、松雷等大型商業綜合體高端服務功能,擴大大商、慶客隆等品牌連鎖店社區覆蓋,強化便民服務功能;提升汽配、機電、建材等專業市場檔次規模,增強區域輻射功能;包養網扶持酷龍圖等企業拓展業務,逐步構建集交易平臺、實物配送、支付結算等于一體的電子商務體系,打造業態差異化、更具帶動力的現代商貿格局;完善提升黑魚湖生態景區、連環湖溫泉景區二期、林甸明道溫泉、阿木塔等景區功能,發揮資源組合優勢,做優生態養生游、觀光采摘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游、展館文化游、雪地溫泉游、民俗風情游等產品,打造黃金旅游線路,推動“四全”旅游整體升級;建設高新區物流園、大同農產品物流園等項目,放大新肇內陸港等鐵海聯運功能,加快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包養妹;以包養“智慧大慶”建設為牽動,推動信息資源優化整合,建設新華08(大慶)產權交易所、聯想科技城、勒甜心花園卡斯云計算數據中心等項目,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增強園區承載功能,帶動關聯產業和發展要素集聚。堅持高新區示范引領,經開區創新升級,各專業園區特色發展,大力完善園區道路、給排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配套檢驗檢測、投融包養網資、供應鏈等專業化集成服務,園區投資強度和土地利用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大力引進培養領軍型、創意型、技術型研發團隊和高端人才,支持福瑞邦、大豐科技、佳昌等行業龍頭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組建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轉化落地科研成果突破100項,培育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200家以上。

(二)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統籌建好宜居宜業家園。著眼打牢市政基礎,堅持“以人為本、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基本原則,科學編制大慶新型城鎮化規劃,把握好正確的方向、規劃的實施與合理的工作節奏,釋放主城區輻射帶動功能,推動外圍組團和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抓好城鎮布局和形態優化。市區重點推動近郊鎮與主城區深度融合,穩妥有序推進“城中村”整體改造,搞好利民苑、八百坰松林小區等老居住區綜合改造,持續優化城區環境;外圍重點提升城關鎮、做強中心鎮,加快發展高臺子、新站、朝陽溝等省級示范鎮,加速建設四季青、連環湖、花園等新興城鎮,增強縣域城鎮多點輻射和經濟多元支撐能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重點抓好龍鳳向陽村、肇州實現新村、肇源東義順村、林甸旭日村、杜爾伯特當奈村等國家“美麗鄉村”試點,加快打造一批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村莊。抓好功能設施均衡配套。圍繞慶南、慶北、慶東、慶西新城開發,新建續建87個重點項目,規劃推進乙烯農場、東西兩站站前等區塊整體開發,建好北湖國際包養留言板社區和綠地國際生活樂園等項目,新建東城第二污水處理廠、餐廚廢棄物處理廠等市政設施,升級改造讓區龍東路、林甸外環等城鄉道路,維修加固公園橋等3包養網座橋梁,推動薩爾圖機場增開航線和鐵路東西兩站、哈大齊鐵路客運專線加快建設,抓緊建設西城長途客運樞紐和城市公交總站,實現鐵路西站“零換乘”功能;完善配套鄉鎮和村屯基礎設施,搞好巷道鋪裝、亮化綠化、人畜分離等綜合環境改造,爭取有條件的村屯盡早實現巷道有路燈、娛樂有場地、排水有通渠、垃圾有集運、房前屋后有綠帶,讓村屯環境好起來、晚間亮起來。抓好城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四城”聯創,統籌實施“三四五六”工程,全力抓好全國文明城市第三輪復檢,扎實推進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持續開展城鄉環境“十項”綜合整治,加大公共聚集場所、城鄉結合部、建筑工地等重點部位治理力度;發揮好數字城管平臺作用,加密城管和公安并用的智能監控系統、新上探頭3000個以上;推進環衛保潔、市政養護等裝備升級,城區機械化作業率提高到75%;強化規劃建設管理領域突出問題治理,嚴格審批監管和質量管控,落實項目法人建筑質量終身負責制;開展城區地下管網系統登記普查,并制定實施維護、改造、升級行動計劃,促進地上地下協調安全發展。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會治理水平。著眼打牢社會基礎,按照中央“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要求,繼續深入實施“百項民生工程”,落實好具體民生實事。促進更高質量就業。推行“先照后證”放寬公司注冊登記制度,落實小額擔保貸款和結構性減稅等政策,支持自主創業1萬人以上;對城鎮困難群體、農村轉移勞動力和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群實行就業援助;促進高校畢業生與裝備、汽車、信息、食品等重點產業用工需求“訂單式”對接,駐慶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通過簽訂勞動合同,約束勞資雙方促進穩定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完善基本保障。社會保險“安全網”重點向非公有制企業用工、農村居民等人群覆蓋,建立社保關系便利銜接機制,統一市區新農合報銷標準,“五險”新增9.7萬人;推進公積金繳存向個體工商戶和進城務工人員擴面;深入落實城市“十位一體”、農村“六位一體”低保綜合救助,按照低保標準1.5倍認定低收入家庭并落實臨時救助政策;建設保障性住房5600套,在推進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軌、保證供應量的同時,探索“共有產權保障房”模式,幫助收入穩定、暫時買不起商品房又渴望擁有自己住房的人群實現“有房夢”。完善公共服務。著眼破解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難題,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實施“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工程”,突出完善提升遠程教育系統,今年硬件終端延伸到鄉鎮學校,實現名師網絡在線實時授課、互動教研,讓學生能夠在線享受到實景式課堂教學服務。建立市級教學資源數據庫,錄制名師教學課件,配建中小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逐步使所有學校都能通過視頻播放體驗市內外優秀教師的教學實況;新增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10所、標準化率提高3個百分點,新建公辦幼兒園15所,扶持民辦園,整改不規范園,建設大慶師范學院附屬幼兒園并發揮其學科優勢,使之成為全市學前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和示范培訓基地。特色化發展職業教育,突出培養裝備、汽車、食品、旅游和信息等重點產業的專業實用人才;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繼續配套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設施設備。油田總醫院、市人民醫院等綜合醫院牽頭實施鄉醫全覆蓋培訓計劃。支持市中醫院實施國家中醫藥預防保健及臨床服務項目。引進解放軍301醫院等國內頂級醫院培訓項目,拓展“開放辦醫”成效;堅持公辦養老機構保基本,通過“公建民營”和“民建公助”的方式引導社會興辦養老機構,新增床位1000張。支持大企業所屬部分二級醫院和社會醫療機構轉型增設老年人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等服務項目,積極穩妥推廣“醫養結合”模式。完善“呼叫熱線”系統,提供更周全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功能;新開通乙烯至新村、西客站至人民醫院2條公交快線,將現有25家出租車公司整合為5家,新增運力1000臺,實現規模經營、標準服務、有序競爭。強化社會治理。完善市民網絡問政平臺,抓好群眾工作包養中心啟動運營,提升市長熱線受理功能,開通黨政領導視頻接訪系統,嚴格落實市縣鄉主要領導帶頭的領導包保重點信訪案件制度,確保信訪積案化解率達到80%以上;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食品安全追溯和質量標識制度,建設市級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四縣和大同檢驗檢測短期包養所,擴大食品藥品基層監管覆蓋;常態化、零告知排查生產安全隱患,執行隱患整改臺賬銷號制度,重點抓好油氣管線占壓、危險化學品生產儲運、道路交通等領域專項整治和“打非治違”專項行動,集中完善學校、幼兒園、養老機構等公共場所安全設施,確保安全生產形勢平穩;深入開展“打四黑除四害”專項行動,加大網絡詐騙等新型犯罪打擊力度,維護社會安定。

(四)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增強城市軟實力。著眼打牢人文基礎,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做優文化產業。筑牢城市之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三老四嚴”優良傳統,筑牢大慶人文根脈;鞏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特色國民教育的常態化和規范化建設,統籌各學段科學整體推進;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倡導“十大觀念”、整改“十大陋習”,讓文明根植心底、走進生活。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搞好奧體中心“一場三館”等大型文體場館運營,采取定期免費、長期會員合理收費等多種形式向市民開放,通過市場化運作積極承辦國內外賽事和演出,辦好WCBA全明星賽;拓展“文化大篷車”等惠民工程,開展好專業文藝團隊基層巡演和廣場舞等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廣播電視由“村村通”向“戶戶通”拓展,建設100個以上農村固定電影放映點;確保黨史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東北第四紀古生物化石國家研究保護中心等項目建成投用。壯大文化產業。建好文化創意產業園,完善黑龍江國際藝包養網站術村、百湖藝術群落等項目功能,加快濕地文化公園建設,壯大新聞傳媒集團、文體旅集團、油田文化集團等骨干企業實力。創意更多“大慶元素”文化產品,推動文化與旅游、觀光農業、時尚產業等關聯融合包養網發展。引導形成社會健康心態。更加注重人文關懷,突出網上輿情疏控,及時準確回應社會關切,傳導積極心態,調適消極心態,矯正非理性心態,持續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增添正能量。

(五)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著眼打牢體制基礎,最大限度增強發展活力,在市委領導下“正確、準確、有序、協調”推進各項改革。抓好改革任務落實。按照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認真落實《中共大慶市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和今年8個方面重點改革任務。注重強化責任,健全工作機制,搞好調查研究,精細制定方案,確保實現準確銜接;注重把握節奏包養網,對已經明確要求的改革包養網車馬費不等不拖,正在研究出臺的做好準備,允許探索嘗試的大膽實踐,確保時機和力度精準;注重各方聯動,有效引導輿論包養站長,全程督查督辦,確保改革協調有序推進。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履行好“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地方政府職責,進一步下放事權,國家和省里要求取消下放的行政審批項目堅決取消下放,沒有法律法規依據和變相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堅決取消,依據我市情況應該和可以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堅決取消;進一步放開市場,梳理政府“權力清單”,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編制目錄,優化流程設計,并全部對社會公開。梳理確定市場“負面清單”,實行“非禁即入”;進一步提高治理能力,堅持多元參與共治、基層組織自治、多種手段綜治,重點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積極發展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志愿團體,引導社會各界和公眾有序參與公共事務管理。順應改革大勢探索創新。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放開落戶限制;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重點探索地企合作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新途徑,爭取在小油田開發、石化延伸加工以及裝備、物流等領域率先突破;深化市屬國資國企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支持已具備資本投資功能的市屬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推動農業綜合配套改革,重點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促進有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引導社會資本通過BOT等特許經營模式參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進一步完善工程招投標制度,健全工程建設各環節責任約束機制,嚴格規劃、立項、施工、驗收、決算、審計等程序,做到全程依法依規完整銜接。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打消大慶不沿甜心花園邊不沿海的顧慮,按照交易活動、貨物通關、產品制包養妹造“三地分離”原則,在對外合作特別是對俄開放開發中主動站位、揚長避短,堅持“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重點在園區合作共建、能源合作開發和食品、汽車、生物醫藥等產業項目合作上突破。繼續深化與香港、深圳、廣州等地商協會合作,抓好產業鏈招商,集聚引進外埠發展要素,確保招商引資額持續增加。拓展對外經貿合作,新增外貿企業30家,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20%。

(六)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推包養網比較動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著眼組合放大生態新優勢,讓生態魅力轉化為競爭實力。引導全社會踐行生態價值觀。突出政府主導意識,謀發展必須考慮生態承載能力,上項目嚴格執行生態環保安全準入標準,實行政府相關責任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推動形成經濟增長和生態優化協調共進的理政價值取向;突出企業主體責任意識,遵守環保相關法律規定,自覺做到清潔生產、達標排放,讓生產區變成生態區;突出民眾主人翁意識,倡導低碳綠色生活方式,自覺摒棄影響生態環境的不文明行為,使生態文明建設為眾人、集眾智、靠眾行。繼續實施好生態環境保護工程。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牽動,深入推進植樹、復草、治水、凈氣、降噪“五大工程”,建好森林植物園等生態景觀項目,拓展油田礦區“百里綠色廊帶”,繼續抓好城區綠化、農村造林和“三化”草原改良,進一步改善龍鳳濕地等水體環境,地企共同保護和治理龍虎泡水源地;強化工業污染源監控,嚴格企業排污監管,開展汽車尾氣、餐飲油煙等專項整治,努力保障PM指標持續控制在優良水平。建立完善嚴格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對河湖、森林、灘涂、草原、荒地等自然生態空間統一確權登記,完善濱水區域開發與保護辦法,嚴厲打擊非法倒包、出租、破壞生態資源等行為;建立生態投入長效機制,探索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模式;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3.3%,化學需氧量削減2150噸。放大生態綜合效益。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依托優質空氣、湖泊、濕地、草原、溫泉、冰雪等生態資源組合優勢,契合自然頤養、健康服務等新興時尚需求,創意催生“候鳥式”休閑度假、養老養生等產業,用生態資本換來環保資產。

各位代表,完成全年發展任務目標,必須堅持市委統一領導,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和建議,按照市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體部署,結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突出問題導向,切實抓好政府自身建設。著重在改進作風上下功夫。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省政府九項規定、市委十個方面37條要求,以及近期中央相繼出臺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公務接待管理、“三公”經費使用、差旅費管理等相關規定,守住紀律和法律紅線、底線。聚焦“四風”,深入查擺整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負責任地干事,干負責任的事”理念,深入抓好政務文化建設工程,把作風改進成果上升到制度層面,轉化為文化力量,形成行為自覺。著重在保持良好狀態上下功夫。克服精神懈怠、思想畏難等萎靡情緒,增強責任擔當意識,保持工作熱情和創業激情;克服“少干事沒啥事、多干事怕出事”等消極心態,用心想事、主動干事、努力成事;克服韌勁不足、不敢碰硬等虛浮行為,發揚“釘釘子”精神,埋頭實干、持之以恒,確保每件事抓出頭見實效。著重在依法行政上下功夫。強化法治意識和法律觀念,政府一切工作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尤其對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保障等重點監管領域嚴明責任、嚴格執法、嚴肅整治,營造放心安全的發展環境。著重在提升效能上下功夫。針對政策、規定、制度和程序分散在各部門帶來的包養網不便了解等問題,編制行政服務指南“一本通”,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便捷;針對深入基層一線力度不夠等問題,落實好周五調研日制度,堅持現場辦公和集中會辦常態化,確保困難問題及時發現和解決;針對工作中因“中梗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深入開展“雙十行動”,嚴厲查處庸懶散奢、吃拿卡要、推拖躲繞等行為,務求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落實改革任務需要攻堅克難,實現發展目標需要奮發有為,滿足群眾期待需要傾心傾力。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依靠全市人民,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居安思危、團結拼搏,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市而努力奮斗!  ——2014年1月13日在大慶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