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窮得吃飯難;30年后,家家能掙錢。包養山東曹縣磐石街道辦事處五里墩村,地處魯西南,沒山沒水沒有地下資源,當年只有一片鹽堿地和一個廢窯坑。如今,五里墩村發展起農牧循環經濟,依靠奶牛養殖,消耗農業秸稈,再將養殖糞便加工成有機肥還包養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日子越過越紅火……
鄉村脫貧致富,離不開懂農包養業、愛農村的帶頭人。該村黨支部書記、山東銀香偉業集團董事長王銀香代表說,“要想脫貧,最重要的是讓人有活兒干。”她帶領村民,在廢窯坑上,研制出了沙土制磚的包養網環保包養新技術,解決了農民的吃飯問題。
“我們是農民,還包養網是要在土地上做文章。”于是五里墩村開始“返租倒包”,從農業上找出路。但是鄉親們卻紛紛搖頭:“剛能吃飽飯,瞎折騰啥?”
先易后難、包養網步步引導,王銀香迎難而上,拿自己的生產隊做包養網示范,果然先富了起來,鄉親們紛紛加入。現在村里發展了魚鴨混養立體種植、觀光農業以包養及農牧循環經濟等,規模擴大到了幾萬畝包養網。“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人人有活干,脫貧自然有希望。完全失去勞動能力的,包養由政府來兜底。”王銀香說。
現在,五里墩村有4種扶貧渠道:平臺包養扶貧、資金扶貧、技術扶貧和思想扶貧。之前村里有30多戶貧困戶,通過村里擔包養網包養保貸款包養網養牛,現在都成了“包養百萬富翁”。人人有事干、干事有渠道,在五里墩村蔚然成風,人均包養網收入5萬余元。
包養網去年,王包養銀香多次到當地教育主包養管部門、農村中小學調研。她建議完善農村教師流動機制,繼續提高農村教師薪資待遇,吸包養網引更多優秀教師來農村工作;同時對農村的優質包養網民辦學校包養給予政策及資金扶持,包養吸引優質民辦中小學向農村遷移,提包養升農村教育的整體水平。
“我們村已培養出一兩百名大學生,隨著產業鏈包養和配套設施的完善,很多年輕人返鄉創業,實現了引進、培包養網包養網養雙向流動,鄉包養網親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包養網她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13日 07 版)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