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S包養網果產業助力甘肅靜寧農民打贏脫貧攻堅戰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人民網靜寧5月27日電(張桂貴)平涼市屬下的靜寧縣地處甘肅中部,屬國家扶貧開包養網發工作重點縣、六盤山片區和甘肅省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蘋果是靜寧縣的一張名片,而蘋果園則已經成為靜寧縣的一道風景。人民網 張桂貴/航拍)

包養自20世紀80年代,靜寧縣開始零星栽植果園,到如今,靜寧全縣果園總面積已經穩定在了百萬畝以上,是全國蘋果規模栽植的第一縣,品質優質的蘋果正變成當地脫貧致富的“金”蘋果。

(靜寧蘋果色澤鮮艷、個大形正、質細汁多,還獲得過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資料圖)

“那些年沒有認識到種蘋果的價值,村上給的樹苗在干部們的督促下種上了,后來又偷偷的拔掉扔了,仍舊種上了莊稼。等到后來看到帶頭種植果樹的村干部和鄰居們賺了錢,才發現自己錯了,思想觀念才轉變過來!”

5月26日,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余灣鄉王坪村貧困戶李根彩在自家的果園里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從最初不接受種植蘋果樹,到今天從種植蘋果中獲得實實在在經濟效益的經歷。

說起當年抵制種植蘋果樹的事兒,早已靠著種植蘋果致富的婦女馬托瑞告訴記者了其中的緣由:“世世代代種糧食,為的是吃有保障,改種了蘋果,如果沒有收成,家里吃什么呀?”

當年馬托瑞和李根彩一樣,雖然她沒有直接把樹苗從地里拔掉,但在耙地時,仍舊把樹包養網苗耙掉,重新種上了種慣了的莊稼。

事實卻教育了馬托瑞和李根彩們,一年地里種小麥玉米,一畝地最多也就幾百元的包養收入,但是種植蘋果的效益要高出很多。馬托瑞告訴記者,自己一家一年種植糧食的收入、加上丈夫打工的收入也就幾千元,而身邊帶頭種起了蘋果的村干部和鄰居們包養,種植一畝的蘋果就可以達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

  (農民馬托瑞家位于余灣鄉的成片果林。人民網 包養網張桂貴/航拍)

較早轉變了觀念的馬托瑞一家在村里的支持下,她和丈夫也開始種植果樹。從2010年起,馬托瑞和丈夫開始因為種蘋果得到了實惠,那一年馬托瑞家種植蘋果的收入達到了近3萬元,從此種植蘋果成了家庭的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她家也提前包養網告別了貧困戶的行列。

采訪中,馬托瑞和丈夫正在給蘋果套袋,她告訴記者這是一項種植蘋果的技術,可以提高蘋果的顏色、形狀等品相,還可以防止病蟲害。記者從她夫妻倆的套袋速度可以看得出來,這些活兒對她們已經是再熟練不過。

包養網

(正在果園里給蘋果裝套兒的農民馬托瑞,看著滿樹的果兒,包養網臉上有著掩飾不住的喜悅。人民網 張桂貴/攝)

馬托瑞告訴記者:“去年我家的蘋果收入有12萬元,今年套袋更多,收入也會比去年還要好。”

與馬托瑞家不同,李根彩家在5年前才開始種植蘋果,因為種植包養網晚,蘋果從種植到掛果收益有一定周期,加之這些年家人因病花了不少錢,她家至今還是貧困戶。

李根彩也告訴記者,去年她家依靠種植蘋果為主要收入已達到了包養網2萬元,今年,她家有望也可以脫貧了。

馬托瑞和李根彩是余灣鄉村民們轉化觀念追求致富的一個方面包養,余灣鄉以“三聯接”組建產業化聯合體才是包養鄉親們脫貧致富的法寶。

包養網

(專業化的大型冷庫為余灣鄉的果品保鮮儲藏提供了可能,也為優質果品反季節銷售提高賣包養價創造了可能。人民網 張桂貴/攝)

靜寧縣紅六福果業公司總經理王志偉向記者講述了余灣鄉在蘋果產業發展中采取了“產業扶貧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包養貧困戶”的蘋果產業扶貧聯合體模式包養網,即由靜寧縣的果業公司、10個果品專業合作社和2258戶農戶(其中貧困戶422戶)以產業、要素、利益組成了一個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聯盟。村集體包養網和農戶以土地、果園、人力資源包養網、技術等入股,資源變資產包養包養貧困戶以產業配股資金,精準扶貧貸款和閑余資金入股,資金變股金;聯合體通過運營,實現利包養益最大化包養網,農戶獲取收益分紅,農民變股民。“三變”之后的農民除了有分紅收入,還有蘋果包養網銷售收入、在合作社的打工收入等。

(王志偉向記者介紹當地以“三聯接”組建產業化聯合體的經驗。人民網 張桂貴/攝)

王志偉在投身農業科技公司之前是省城一家媒體的記者,他敏銳地看到了大力發展蘋果種植產業的商機,如今他的公司不僅注冊了“紅六福”、“靜紅”商標,他還將“互聯網+”思維融入到生產、流通、營銷等環節,通過自建靜寧蘋果網及微博、微信等第三方信息平臺,大力宣傳推介,擴大品牌影響,還把合作社產品成功入駐淘寶網、阿里巴巴、京東等知名的電商平臺,開辟了電商銷售通道。通過現貨交易,提升了產品的知名度和定價話語權,有力助推了蘋果產業發展。

(靜寧縣紅六福果業公司建設在余灣鄉的山頭上,現代化的果品儲存包裝車間格外靚麗。人民網 張桂貴/航拍)

包養

余灣鄉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帶動合作社發展,合作社社員果品收入最多的31萬元,最少的4萬元,社員分紅116萬元,戶均1757元,包養網63戶社員購買了小汽車,95%以上的社員住上了新房子包養,社內110戶貧困戶482名貧困人口整體脫貧,帶動周邊5000多農戶戶均果品增收3000多元,助力213貧困戶實現了脫貧,為返鄉大學生、農村青年提供了創業平臺,解決了就業難題,走出了一條帶領干旱山區群眾合作經營、互助共贏、脫貧致富的路子。

(采訪團在地頭采訪當地蘋果種植戶,了解“兩不愁三保障”工作落實情況。人民網 張桂貴/攝)

據了解,余灣鄉只是靜寧縣在發展蘋果產業實現脫貧發展的一個例子。靜寧縣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這一核心,全力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任務落實,目前全縣貧困人口由2013年的35295戶16.09萬人減少到20包養18年的3.6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5.88%降至8.73%。

“帶領鄉親們發展產業、擺脫貧困是我們的責任,通過以發展蘋果產業保證農戶增收為主的幫扶措施,目前我們鄉還剩下66戶特殊群體貧困戶,明年通過政府兜底保障等辦法,這些貧困戶也將全部脫貧。收入過了關,群眾的吃穿不再是問題,群眾“住房、醫療、就學”三保障方面,我們也已經基本解決,下一步,我們還將以蘋果產業為主導、通過把電商、旅游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融合,使我們鄉在脫包養貧攻堅中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余灣鄉鄉長靳龍信心滿滿包養地告訴記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