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張礬,女,1978年2月生,是江蘇省泗陽縣一包養價格ptt名從事墻紙經營的個體戶。從20女大生包養俱樂部10年11月起“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童,到創建“春暉助學”QQ群,成立泗陽縣春暉民間助學協會,網聚了1200余名愛心人士,幫助300名農包養村貧困學童讀書圓夢,孩子們都親切的喊她“張媽媽”。
張礬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童年時曾因貧包養網困輟學,全家得到一位好心人長達10年的無私幫助,張礬也在好包養網心人包養網dcard的資助下完成初中學業。從失學到包養條件得到愛心幫助,張礬從小就暗暗立下一個志愿:長大要助貧包養網評價反哺,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傳遞社會的關愛與溫暖。
早在2004年,張礬就是“感恩中國”志愿服務組織首批成員。2010年11月包養app,她參加了泗陽縣“一對一”愛心助學活動,發現在泗陽農村還有很多家庭貧困兒童面臨輟學。為此,2011年11月張礬創建了“春暉助學”QQ群,開設了春暉民間助包養網學網,呼吁更多網友參與愛心接力,向貧困學童傳遞更多的關愛。自成立助學QQ群后,張礬把主要精力包養放在了幫困助學上,店鋪經營交給了雇員打理,過問很少。
2013年,由張礬發起的泗陽縣春暉民間助學協會正式成立,會員遍布全國各地,成員已經接近1500名,并且還在快速增長,在南京、常州、杭州等地設有募捐分站11個。在張礬經營的墻紙店里,每天從全國各地匯聚來的助學資金、愛心物品,由會員義工分類整理及時發放到被資助對象家中,店面也成了捐助物品的集散地。
“受到別人幫助很幸福,幫助別人更快樂。”這是泗陽縣春暉民間助學協會全體成員共同的心聲。一群“張礬”們用包養軟體自己的行動善舉溫暖著一顆顆幼小心靈,詮包養釋著助人為樂、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
《新華日報》、香港《大公報》、江蘇衛視、江蘇文明網等主流媒體先后多次報道了張礬的先進事跡。2013年,她獲得助人為樂“中國好人”、“江蘇省十佳巾幗志愿者”、“江蘇好青年”、“江蘇好人”、“宿遷市十佳志愿者”等多項榮譽。
泗陽縣春暉民間助學協會創建之初就確立了“助學幫困”的宗旨,經過多方努力,春暉助學吸引長期包養近1500位來自社會各階層愛心人士的共同參與,他們中有私營企業主、個體經營者、老師、醫師、也有公務員,是為了讓“泗陽農村貧困家庭學子上起學、上好學”的這個目標與責任把素不相識的志愿者們凝聚在一起。三年多來,春暉志愿者們實臺灣包養網地走訪了包養網農村貧困家庭60包養女人0余戶,月均下鄉家訪15次左右,接受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商家和企業捐贈助學資金70余萬元,各類學習用品6萬余件(套)、各類衣服包養網12萬余件。截止目前,春暉已成功結對助學300多個貧困家庭的孩子。
二、基本模式與創新做法
泗陽縣春暉民間助學協會一直以解決“讓泗陽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上起學、上好學”為目標,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春暉志愿者們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春暉助學”五步資助作業標準流程》。
第一步:信息采集階段。春暉月均下鄉家訪15次左右,每次3-5輛私家車,由愛心志包養甜心網愿者組成。貧困家庭孩子的信息來源有三個主要途徑:一是自薦。隨著春暉助學的深入人心,慢慢的許多家庭都知道春暉,很多都會主動聯系尋求幫助。二是推薦。春暉積極地、主動的與周邊鄉鎮中小學校聯系,初步采集每個班級貧困家庭情況,每次家訪的時候,春暉都會將“春暉聯系卡”放到學校,便于溝通與聯系。三是隨機。遇到一些隨機的、突發的求助情況,春暉會走“綠色通道”,及時提供幫助。
第二步:家訪階段。待資助的孩子信息整理好之后,春暉便立即組織愛心人士,由家訪組幾位負責人率領,分組分區安排家訪。學校相關負責人或班級老師陪同,志愿者將計劃家訪的家庭孩子分組,驅車到戶落實實情,以保證信息真實、及時、有效。
第三步:公示階段。經過當事人認可(簽訂信息發布認可協議)之后,在春暉QQ群、網站、微博、微包養網比較信等媒介上公布期待資助的莘莘學子名單、家庭情況與聯系方式,積極尋找資助人。
第四步:確認資助階段。有意資助的愛心人士可以通過QQ、電話、登門的三種方式表達資助意愿,春暉將按照資助人的要求(年齡、性別、家庭、成績等)從數據庫中選擇適合的孩子與資助人進行對接,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資助人將包養在春暉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到被資助人的所在學校與家庭進行實包養網地實情考察。如果資助人未來有變動,春暉將為孩子進行愛包養金額心接力,繼續尋找資助人。
第五步:長期關注階段。春暉將不定期的舉行一些活動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認知外面世界、體驗外面世界的美好,借此來改善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程度,促成孩子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
“光有愛心是不夠的,更重要的包養網VIP是“會包養app愛”。真正的愛是‘智慧的愛’,是恰到好處的愛,是能夠激發孩子們真摯情感的愛。”為了讓孩子接受資助并懂得感恩,張礬沒少花心思,她熟知這些孩子的需要什么?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包養網有些志愿者還嘗試用語言和孩子溝通,或者自身還礙于情面,甚至嫌孩子臟,身上有異味等。而張礬每每都是第一個上前擁抱孩子,而且緊緊的擁抱,孩子從她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種母親的味道,在加上耳邊輕輕的問候和囑托,許多孩子都忍不住的放聲大哭。自小受到別人的幫助,使得張礬更注重對孩子感恩的引導和教育,小細節蘊含大感動,從自己最初接受別人20元錢的細節幫助,到如今在傳遞給別人20元錢,再到叮囑孩子這20元錢的真實用意,這就是春暉“創造愛、分享愛、牽手愛”的一個愛的接力。
高尚的人格和真摯的情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燦爛的陽光。用真情喚起真情、用人格影響人格、用愛心培育愛心、用心靈照亮心靈。心靈撫慰、真情陪伴是張礬和春暉志愿者們在日常家訪工作中的一項最重要的內容。
泗陽縣高渡鎮的吉詩德,父母早早的就離開了他,沒有了愛,孩子逐漸封閉了自己,臉上不再有笑容,口中也不再有言語……張礬和志愿者們更是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呵護和守候,讓小德子終于開口說話了,臉上也重新有了笑容。最重要的是在春暉資助的300多名貧困學童中,基本上都是殘缺、單親、孤兒或父母患有重病等的特殊家庭,所處的貧困生活和成長環境使得他們的心靈很多都需要疏導和撫慰。張礬一直在努力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能夠敞開心扉融入社會,無憂無慮、無拘無束地學習和生活,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現如今,300多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每每見到張礬的到來,老遠就喊“張媽媽、張媽媽。”這種甜甜的稱呼是孩子們從內心發出的,給孩子一個叫媽媽的機會,包養女人每當聽到這樣的稱呼,張礬的心中既辛酸,但更充滿幸福。
“善舉不包養網分先后、地域不分遠近、愛心不分形式、捐贈不分多少”,“借助更大的平臺,整合更多的資源,吸納更多的資金,幫助更多的孩子”。這是泗陽縣春暉民間助學協會全體成員共同的心聲。錢不在多少,愛心不在貧富,“張礬”們用自己的行動溫暖著一顆顆幼小的心靈,也詮釋著助人為樂、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每逢節、假日,資助人或志愿者都將急需的生活物資、學習用品與學費及時送到貧包養管道困孩子家庭中,以保障學子順利進行學業。在春暉家訪中還有一條約定俗成的規定,那就是“所有志愿者在孩子面前短期包養不哭。”不管你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眼前的一幕幕,志愿者們都要忍住,因為包養俱樂部“張礬”們要傳遞陽光、微笑包養故事,讓自己的存在成為正能量。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