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中國西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打響包養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四包養場硬仗”,不斷探索創新方式方法,闖出了貴州特色的脫貧攻堅新路徑。
數據最有說服力。5年時間,貴州農村貧困人口從923萬減少到15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6.8%減少到4.3%,減貧人數全國第一,打造了全國脫貧攻堅的“省級樣板”。
打好農村“組組通”硬仗,鋪設鄉村幸福路
“公路修到家門口,種植的烤煙和食用菌再也不愁賣!”通組硬化路的建設,讓貞豐縣北盤江鎮者顙村村包養網民黃包養網國興喜上包養眉梢。
群眾的幸福感,源自貴州以農村“組組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
2017年8月,貴州啟動了農村“組組通”硬化路建設三年大決戰。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建成了近8萬公里“組組通”硬化路,徹底解決沿線1包養200萬農民群眾出行不便問題。
一條條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應運而生。據不完全統計,“組組包養網通”建設帶動貧困群眾約25余萬人次,帶動增收27.1億元;帶動農業產業發展500余萬畝包養網,鄉村旅游村包養網寨突破3500個。
如果說“組組通”是打通農村公路的“毛細血管”,那么貴州四通八達的鐵路、航空、水運等立體交通,則是連接這些“毛細血管”的大動脈。截至2018年底,全省公路里程達19.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6453公里,綜合密度躍居全國第一位;全省高等級航道突破900公里。
“毛細血管”通了,包養網“大動脈”活了,貴州更貴了!
正安包養網吉他遠銷巴西、泰國等30個國家和地區,畢節七星關大白蘿卜俏銷迪拜……黔貨如“猛虎下山”;鄉村旅游總收入從2013年的430億元提高到2018年的21包養網48億元。
打好易地扶貧搬遷硬仗,創造貴州奇跡
從極貧鄉鎮雙江鎮央繞村搬進冊亨縣城,住進高洛新區寬敞整潔的新家,63歲的羅卜碰逢人就講這個開心事:祖祖輩輩都沒進過城,一下就成了城市新市民;兩個兒子現在一個月掙的錢,比過包養去一年掙得還多。
2015年底,貴州打響易地扶貧搬遷“第一槍”,啟動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易地扶貧搬遷。“十三五”期間,搬遷總規模18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49.4萬人,整體搬遷包養網自然村寨10090個。
按照“六個堅持”,即堅持省級統貸統還、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城鎮化集中安置、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不讓貧困戶因搬遷而負債、以產定搬以崗定搬。貴州因地制宜,實施差別化補助和獎勵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住房補助2萬元,同步搬遷人口人均住房補助1.2萬元;簽訂舊房拆除協議并按期拆除的,人均獎勵1.5萬元。
這份成績單創歷史之最,截至今包養網年10月底,已完成搬遷入住184.01萬人。
如果說“搬得出”只是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前半篇文章”,那么“穩得住、能脫貧”就是“后半篇文章”。
今年2月,我省又作出了全力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和基層黨建“五個體系”的制度性安排,工作重心從以搬遷為主向后續扶持為主轉變。 據隨機入戶調查結果,搬遷群眾配套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滿意度為99.03%,住房滿意度為98.28%,就業脫貧措施滿意度為97.95%。
打好產業扶貧硬仗,深刻改變發展方式
威寧麻乍壩區一年種植三季蘿卜,單季畝產4000公斤;湄潭興隆壩區通過“稻+蝦、蟹”模式,平均畝產值1.1萬元;石阡石固壩區運用“蔬菜和羊肚菌接茬”模式,平均畝產值2.6萬元……貴州500畝以上壩區現代農業效益凸顯。
一直以來,貴州農產品“樣樣都有、樣包養網樣都不成規模”,農村產業“小、散、弱”的特征較為突出。
去年2月以來,貴州開創性“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全省上下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以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深入推進。
深刻思想觀念革命。村干部帶頭不種玉米、改種高效作物;黨政干部力勸親戚朋友種菌種果;返鄉農民工、大學生自主選擇特色產業……包養
深刻發展方式革命。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以市場包養為導向,推動貴州農產品持續不斷、大規模進入省內外大市場。建立縣鄉村電商服務中心、站、店三級體包養系。
深刻轉變作風革命。各地認真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責任制,省市縣鄉四級聯動,干部示范,打造樣板,迅速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及農業生產工作。
今年1至9月,全省17包養25個壩區共種植優質特色糧油作物247萬畝,種植經濟作包養網物321萬畝;已實現平均畝產值5861元,超過去年全年平均畝產值約200元。
打好“三保障”硬仗,補齊短板惠民生
發展為要,民生為本。貴州把教育醫療包養住房“三保障”作為脫貧攻堅的“四場硬仗”之一,作為包養群眾脫貧與否的重要指標,讓貧困人口真正實現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
從“有學上”到“上包養好學”。貴州持續壓縮6%的行政經費用于教育扶貧,深入實施教育精準脫貧“1+N”計劃,扎實推動教育惠民舉措,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5年,貴州累計資助學生4419萬人次,資助金額達553.2億元。
從“看包養病難”到“真方便”。全省各地加快完善醫療保障體系,不斷提升基包養層醫療服務能力,切實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包養網看病貴、看病遠問題。包養網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全覆蓋,30多萬人享受遠程醫療帶來的便利和實惠。303.39萬人次享健康扶包養貧醫療保障救助政策。
從“茅草房”到“新樓房”。貴州積極探索實踐,制定農村危房改造對象認定標準,出臺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黨政領導干部問責辦法。2018年,貴州改造農包養網村危房20.64萬戶;今年,將完成全部現有51.38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
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我省還有155萬貧困人口,33個貧困縣沒有摘帽。貴州牢記囑托,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確保到2020年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在決戰決勝奔小康的大道上,貴州新“打法”還在不斷涌現,積小勝為大勝,同步小康勝利在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