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10點左包養網右,韋燕推著行李箱在廣西教育學包養網院行走,準備乘坐公交車前往火車站。
1月18日,在包養廣西教育學院求學的24歲大四學生韋燕,獨自從南寧市出發,返回融水大苗山過年。500多公里的路程,她先后乘坐公交車、動包養網車、私家包養網車、三輪車、班車等5種交通工具,歷經30個小時到家。
融水苗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北部,包養是國家扶貧包養開發包養工作重點縣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復雜的地理環境和惡劣的自然條件導致該縣農村交通基礎設施一度嚴重落后。
“十二五”末,融水境內二級公路不足70公里,20戶以上自然屯通包養砂石路不足30%。內聯不通,外聯不暢,群眾出行困難。韋燕的家,就在該縣最偏遠的苗寨之包養網一——桿洞鄉堯告村,距離縣城約150公里。
中學時,韋燕和姐姐每年寒假從縣城坐班車回家包養,需要6小時左右包養,路上顛簸泥濘,韋燕每次返包養鄉都暈車嘔吐。自小家境貧困的姐妹倆發奮讀書,努力走出大山。2013年和2016年,兩人先后考上大學包養。求學的路離家更遠了,回鄉的旅程也更加艱辛。 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融水公路交通條件正在得到質的提升。目前,堯告村19個包養網屯都修通了水泥路,縣城通往桿洞鄉的二級公路也已經修通了一半。“等到完全修通時,回家的路就更加平坦了。”韋燕此次回鄉,雖然依舊輾轉,但包養網從縣城到堯告村這段路,已經包養比往年包養好走得多。
今年夏天,韋燕將畢業參加工作,她希望能包養成為包養網一名老師。韋燕還計劃包養網考駕照,等自己有能力了就買汽車,回家的路程將變得越來越便捷通暢。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1 包養網 2 3 4 包養網 5包養網 6 7 8 9 包養 10 11 12 13 14包養網 15 16 17 18 19 20 21 > 包養網包養 包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