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不邊境小鎮迎來“蝶變”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S包養網站貧門戶

作者:

分類:

中新網拉薩5月16日電 (張俊 趙朗)位于中國與不丹邊境的西藏錯那縣庫局鄉,是這個邊包養網境縣最偏遠的鄉鎮,一年中大雪封山時間有數月之久,山高谷深。這里曾吃水靠人背,照明靠點燈,出行靠騎馬,通訊靠傳話,當地百姓望山興嘆。

自2012年以來,這個邊境鄉鎮迎來了包養網巨變,短短數年的發展速度超越了過去數十年。這里連上了國家電網,三條包養網公路通往包養網山外,有了電話寬帶,學包養校、衛生院包養一應俱全,大山里陸續走出20位大學生。

2019年底,全鄉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了包養網16152元(人民幣,下同包養網),作為全縣最偏遠的鄉鎮,高出全縣農牧民人均收入30個百分點,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

堅曾是庫局鄉黨委書記,在這里工作9年中,他見證了發展。

他描述,過去民眾住著墻體開裂,八面漏風的石木房屋,保暖、防震、抗雪極差,傳統的房屋包養人畜、草畜未分離,一樓圈養牲畜二樓住人,居住環包養網境差。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傳統,生產包養網力也受到了限制。

2017年底,庫局鄉全鄉實現了脫包養貧,但包養網距離小康生活仍有距包養網離,幸福家園包養建設尤為包養包養切。2018年,按照“神圣國土守護包養網者幸福包養網家園建設”為主題的包養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要求,錯那縣包養啟動了庫局包養網鄉兩村三個點邊境小康村建設項目。

包養過一年多包養的緊包養張施工建設,2019年底,庫局鄉107戶408名搬進了小康房。

如今走進庫局鄉庫局村、桑玉村,藏式院落錯落有致,房屋寬敞明亮,戶戶通上了自來水,水廁也成了標配,寬帶入戶電話普及,家電一應俱全,村莊環境因亮化、綠化得到改善。

在推動邊境小康鄉建設中,庫局鄉探索出了一套特色經驗方法。堅曾說,前期規劃作為基礎,通過開展惠民政策包養網宣傳工作得到當地百姓支持。新建民房百姓承擔30%的建設費用,剩下由政府承擔。老百姓在短時間內上交自籌資金1427萬元。另外,鄉里安排老百姓在家門口進行務工,增加經濟收入,加快了還款速度,還確保了施工質量和進度。

為實現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包養、治理有效的目標,確保小康村后續管理規范有序。庫局鄉及時將小康村后續管理、包養運行納入村規民約,制定出臺相應的管包養理辦法。

“如包養網今庫局鄉邊境小康鄉目標已經實現。”堅曾表示,百姓提前邁進小康社會,生活也越來越好。(完)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