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
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產業扶貧
長久之策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要加強產業扶貧項目規劃,引導和推動更多產業項目落戶貧困地區。包養網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注重培養選拔有干勁、會干事、作風正派、辦事公道的人擔任支部書記,團結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引導和支持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立足當地資源,實包養現就地脫貧。
2017年8月23日,西藏自治區南木林縣,艾瑪鄉拉布村26歲的藏族小伙索朗央包養網吉(右),與同村的好友們在人工飼草基地收割牧草。攝影 郭莎莎/人民畫報
目前,全國832個貧困縣每個縣都有了主導產業,90%的貧困人口參與富民產業,產業扶貧幫扶政策覆蓋超98%的貧困戶。
易地包養網搬遷
包養網走向新生活
樂業才能安居。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
——《在陜西考察時的講話》
2019年5月22日,貴州省石阡縣五德鎮小雞公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3歲的鄧永康(左)和32歲的妻子付海琴在二樓陽臺整理衣服。攝影 徐訊/人民畫報
2020年1月14日,湖北省巴東縣晴帆園社區,劉先峰(右一)一家5口合影留念,他們是社區的第一批搬遷戶。攝影 徐訊/人民畫報
2020年7月31日,航拍西藏自治區昌都市丁青縣尺牘鎮易地扶包養貧搬遷點。該搬遷點位于丁青縣尺牘鎮西南部,共修建易地搬遷及災后重建住房312套,其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建檔立卡戶189戶、1016人。攝影 徐訊/人民畫報
“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投入易地扶貧搬遷各類資金約6000億元,建設集中安置點3.5萬個,其中萬人以上特大型安置區70個;建設安置住房266余萬套,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搬遷入住;配套新建或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6100多所,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萬多所,養老服務設施3400余個,文化活動場所4萬余個。
生態包養網扶貧
環保脫貧兩不誤
——《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
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作為亞太森林組織資助的第一個國內項目,35萬畝旺業甸實驗林場林地與26萬畝周邊村民個人林地、21萬畝農業用地縱橫交錯。如何讓森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統一,是旺業甸林場新的時代命題。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2019年6月11日,四川省廣元市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路溝,一只斑羚在巨石上駐足。攝影 秦斌/人民畫報
通過生態補償扶貧、國土綠化扶貧、生態產業扶貧系列措施,共安排貧困地區林業和草原資金2000多億元,帶動近2000萬人脫貧增收。
教育扶貧
造福后代
201包養6月5月11日,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中包養直機關第18批支教扶貧志愿服務隊隊員何爾基(右包養四)是藏族,能歌善舞。包養網他是西柏坡中學和西柏坡希望小學的舞蹈社團老師,每周都會輔導孩子跳藏族舞。他自豪地說:“社團的孩子跟我關系都很好!” 攝影 董芳/人民畫報
2016年9月28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捧當完全小學的特崗教師們一起護送村里的孩子回家。捧當完全小學的學生們,近則住在學校附近的村落,遠則上學需要步行七八個小時。地處大山深處的迪麻洛村是這所小學所轄范圍內最包養為偏遠、地形最復雜的一個村落。每逢節假日學校放假前夕,學校的老師都會一起將村里的孩子們護送回家。攝影 郭莎莎/人民畫報
2020年7月28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類烏齊縣伊日鄉生態森林小學,11歲的五年級學生斯朗曲措正在朗讀藏文單詞。這所全日制、寄宿制學校創建于1994年,目前在校學生335人,共開設8個班級,包括一到六年級以及學前兩個班級。伊日鄉小學在建設之時沒有破壞掉一棵林木,讓這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森林學校”。近年來,西藏昌都在嚴格落實40項國家、自治區學生包養網資包養助政策基礎上,完善昌都籍貧困學生精準扶貧教育資助救助制度,實現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本專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所有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攝影 徐訊/包養人民畫報
綜合保障扶貧
底線支撐
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是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貧的重要保障。包養網這個兜底作用很關鍵。脫貧攻堅明年就要收官,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實里做,重點做好那些尚未脫貧或因病因傷返貧群眾的工作,加快完善低保、醫保、醫療救助等相關扶持和保障措施,用制度體系保障貧困群眾真脫貧、穩脫貧。
——《在重慶考察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講話》
對貧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由社會保障來兜底,統籌協調農村扶貧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加大其他形式的社會救助力度。要加強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政策要對貧困人口傾斜。要高度重視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工作。
2015年7月9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包養網若爾蓋縣阿西鄉多巴村,三名醫生在戶外觀看一名中風患者的CT片,為他制訂康復訓練方案。攝影 秦斌/人民畫報
2015年7月9日,四川省若爾蓋縣阿西鄉多巴村牧民家門包養口,醫生為一位患有肺炎的牧民檢查病情。攝影 秦斌/人民畫報
2019年包養網5月27日,陜西省千陽縣張家塬鎮中心衛生院,醫生為當地老人體檢。如今,千陽縣65歲以上老人每年都會進行免費體檢。攝影 徐訊/包養人民畫報
新的一年,我們繼續,
咬定青山不放松,
腳踏實包養網地加油干,
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