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汪艷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西安7月6日電 題:陜西延安:青年學生在包養黃土地上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王承昊、陳昌奇、祖詩琪
又到一年包養網畢業季,看著即將踏上新征程的學長學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包養研究生郭崢巖內心清楚,當一年包養網后屬于他的畢業季到來時,他將與那片奮斗近一年的黃土地再續前緣。
去年10月,溝峁山梁間的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河莊坪鎮迎來15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鄉村振興專項研包養究生,他們被分別下派至該鎮的15個行政村,去施展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包養網。
從象牙塔走進黃土地,一邊是實驗包養網室,一邊是基層,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本領恐慌。
腳下有土,心包養網中有譜。“走進大棚才知果苗長包養得挺不挺,走進農包養網家才知村民過得好不好。”專項班班長阮國兵說,為了掌握鄉村的一手情況,他們經常跟著村干部下包養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與村民聊天拉家常。
河莊坪鎮是包養網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包養網區,溝壑縱橫、梁峁起伏。郭崢巖所在的紅莊村依地形發展山地蘋果,但連年的冰雹災害,使得產業規模小且脆弱,嚴重打擊了村民種植積極性。
“針對頻繁包養出現的冰雹災害,可以換種黃桃、櫻桃等可以規避災害的水果。包養”郭崢巖發現問題后主動當起了“科技參謀”,他為紅莊村提出“1+2+1”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設想,即以確保糧食安全為主的基包養網礎產業,以山地水果、食用菌為主的兩大主導產業,以及以鄉包養村旅游為主的特色產業,并貫穿綠色發展理念和循環農業思路。
在與當地村民交流想法后,郭崢巖很快發現村民的保守思想一時難以轉變。“起初,老鄉們對新建產業不太看好,就算有大棚,也想租出去,不愿自己干。”郭崢巖說包養網,為了說服包養村民,他一戶戶地走訪,耐心說明情況,村民的積極性也被漸漸調動起來。
經過近一年的實踐,包養網郭崢巖在村干部和學校的幫助下,為紅莊村新建菌菇大棚19座、蔬果棚7座,目前已投入生產。
“去年小郭來包養網了之后,幫我們建了這些大棚,現在苗都好著呢,應該能賣個好價錢。”紅莊村村民葉長城說,平常遇到“疑難雜癥”可以隨時微信聯系郭崢巖。
“這群孩子為河莊坪帶來了新思想、新理念,特別是在利用電商平臺發展產業方面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包養”河莊坪鎮黨委書記劉震表示,他們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方包養面,彌補了人才的短缺。
“來到基層才發現自己只能算是‘三農’領域新學生。”學農6年的王芳坦言,初到河莊坪時她時常擔心自己“才不堪任”,但經過近一年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她覺得自己離一名合格的知農、愛農、懂農的新農人又近了一步。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副院長馮永包養忠表示,近一年來,15位同學靜下心、沉下身,解決基層問包養題和調查分析的能力得到提包養高,對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更強的使命擔包養當。
包養網“我長在農村,包養網小時候常聽人說好好讀書才包養能逃離農村。”郭崢巖說,“而我覺得好好學習恰恰更要回到農村,扎根農村,服務農村,回報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