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貴陽市息烽縣養龍司鎮堡子村環境整潔、屋舍儼然、庭院素雅,處處洋溢著文明新風。“別看譚支書是位女同志,工作能力、吃苦精包養網神絲包養網毫不弱于男同志,辦事風風火火,群眾都很信任她。”村民蒙琴對村黨支部書記譚麗甚是佩服。
近年來,在以譚麗為書包養包養網記的村黨支部帶領下,堡子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改善人居環境,村莊越來越漂亮,群眾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去年,該村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包養.92萬元。
長期以來,貴陽市大力選拔、培養、任用女黨員進入農村兩委班子,使其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進程中,成長為帶動農村發展包養網的包養網“當家人”“領頭雁”“主心骨”。貴陽市委組織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包養網該市有201名群眾基礎好、致富能力強的女黨員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履職盡責。
貴陽市花溪區高坡鄉石門村是一個傳統苗族村寨,包養網曾長期是貧困村,村民飲水都得靠肩挑背扛,更說不上發展產業了。沒想到包養,帶領村民打破這種困局的,竟包養網然是一位“外來媳婦”。
1990年嫁入石門村的劉德琴,先是當村小包養網學“代課老師”,白天給學生授課,晚上給群眾包養網掃盲,后又拿出全部積蓄墊付村民飲水工程的工程款,得到了群眾的信任。
2016年,劉德琴當選為石門村黨支部書記。此后,她團結全包養村群眾,緊緊抓住花溪區打造“溪南包養網十錦”旅游項目的機遇,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并發揮生態優勢打造集農耕、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搞得風生水包養網起。今年上半年,該村接待游客4.6萬余人次包養,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0萬余元。
為讓更多村民實現增收,包養劉德琴去年又采取“黨支部+平臺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中草藥和花卉,村民既以土地入股獲得股金收益,還可以通過勞務用工等方式取得報酬,130余戶村民受益,預計村民戶均每年可增收5000余元。
貴陽市烏當區新光路包養街道順海村在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包養羅紅蓉的帶領下,實現從“荒坡坡”到集體經濟年收入超300萬元、固定資產過億元的蝶變。“別看她年紀輕輕,已經為村民服務包養20年了。”在順海村村民汪開英眼中,羅紅蓉雖然不到40歲,但包養網已經算是“老干部”了。
2002年,18歲的羅紅蓉到順海村委會工作,從普通工作人員干起,一步步成長為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入職以來,羅紅蓉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一方面組織包養成立村辦企業,盤活固包養定資產,另一方面積極發揮緊挨城區的優勢,先后引進酒店、食品加工廠等企業落地包養順海,村集體經濟體量逐步做大。
包養貴陽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為包養網巾幗英雄們的成長成才創造更好的條件,鼓勵、支持她們勇挑重擔,在組織建包養設、產業發展等方面貢獻智慧和力量,頂包養網起鄉村振興的包養‘半邊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