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29日訊 “以前一個人在家獨來獨往,吃啥都感覺不香。現在好了,一大幫子人在一起,吃個白菜豆腐都像坐席,沒事了還有老伙伴們坐在一起說說話,日子過得可得勁。”在河南省武陟縣大封鎮老催莊村慈善幸福院里,坐在走廊上曬太陽的百歲老人劉彩云說起幸福院的生活,滿臉幸福。
武陟縣委書記閆小杏看望貧困大學生
武陟縣縣長秦迎軍在“愛心早餐工程”啟動儀式上為環衛工人送早餐
武陟縣東仲許村慈善幸福院里的老人
劉彩云老人所說的幸福院是村里利用舊辦公場所、學校、農家庭院、祠堂等閑置資源建起的慈善幸福院。河南省武陟縣建起慈善幸福院幫助老人就地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建起村級慈善幸福院只是武陟縣要開展“慈善工程”的第一步,為了使慈善幸福院“可持續、能長遠”,該縣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村級慈善幸福院扶持資金管理。武陟縣從村集體經濟收入中劃撥一部分資金補貼,還鼓勵和引導企業、公益組織及其他社會力量捐款資助。符合入院條件的老人每月只需繳納100元就可以入住慈善幸福院。有條件的村,愛心企業志愿全額負擔運營費用。
眾多慈善行為激發包養合約了全社會的愛心,全縣涌現出志愿者、義工團隊2.5萬人,“一米陽光”“武陟群英會”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大愛無疆·孝行天下”等義工團隊和黨員志愿者團隊遍地開花,定期走進幸福院開展多種多樣的志愿服務:健身保健、醫療衛生、文藝演出、理發、洗腳、按摩、幫廚、發放愛心禮物……捐錢捐物捐工,構成了全縣慈善義工的燎原之勢。
如今的武陟,“縣有慈善協會、包養網鄉有慈善分會、村有慈善工作站”,使得慈善活動實現了經常化、規范化。全縣建成115所農村慈善幸福院,3300多名農村貧困空巢老人入住養老。武陟縣形成了“政府補貼+社會捐助+慈善幫扶+個人參與”的農村養老新模式,使農村空巢、獨居、五保、困難老人的養老難題得到很好解決。
不僅如此,武陟縣還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我們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武陟縣委書記閆小杏表示。
大虹橋鄉南張村是國家級貧困村,依托妙樂寺塔景區,在原有桃樹種植的基礎上,打造了一個以生態休閑、觀光旅游、采摘體驗為主的產業扶貧基地——包養價格草莓園。草莓園采取貧困戶優先就業的方式吸納貧困戶務工,聘用15名貧困人員,為包養貧困戶“輸血”脫貧。“鄉慈善協會拿出9萬元資金為33戶90人每人入股1000元,合作社給貧困戶保底分紅,”該村駐村第一書記馬秀清說:“讓貧困戶積極參與包養感情其中,才能摘掉窮帽子,走向致富路。”
大封鎮前孔村發揮白木耳種植的產業優勢,探索出“基地和慈善組織出資、產業成果共享”的合作經包養營方式。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翟金旺介紹,慈善組織以19名貧困戶的名義出資30萬元,占基地20%的股權,基地將貧困戶的2萬袋食用菌,也就是一個大棚的食用菌數量,分成20小股,家庭特別困難的占2股,一般家庭占1股,每戶無償得到1000個或2000個食用菌袋,產品銷售后利潤歸貧困戶分配。同時,基地還為15名貧困家庭成員提供了就業崗位,群眾有了滿滿的獲得感。
突出黨建引領夯實基層基礎助力脫貧
為進一步夯實基層黨建基礎,武陟縣定了基層黨建陣地工程、堡壘工程、文包養網化工程、慈善工程、平安工程、清廉工程“六大工程”,有效提高基層組織能力。縣財政每年投入2000萬元,用于基層陣地、文化廣場、平安建設、便民服務等,提升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服務水平,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提供新平臺,注入新活力。
全面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專項整頓,按照不少于全縣村街總數10%的比例,每年倒排確定35個軟弱渙散村,由縣級領導干部掛點分包,按照“選派一支整頓工作隊、制定一個整頓方案、建立一本整頓臺賬、解決一批突出問題的“四個一”整改措施,扎實開展,集中整頓。實行黨員包村聯戶制度,固定每月第二個周六為全縣“主題黨日”。全縣所有黨員進村入戶開展扶貧,在扶貧一線獻計出力、發揮作用。
武陟縣還出臺了《加強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駐村第一書記管理辦法》等文件,建立并落實駐村第一書記“一記、一卡、一帳、一查、一會”制度(民情日記、日常考勤卡、幫扶工作臺賬、縣委組織部每周對第一書記在崗在位情況進行一次督查、以鄉鎮辦事處為單位一月召開一次工作例會),對不勝任工作、表現較差包養一個月價錢的駐村第一書記及時進包養網站行召回調整,包養甜心網有效加強了對駐村第一書記的管理。
圍繞脫貧攻堅工作,武陟縣在全縣樹立了文成、王雙林等一批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典型,培育了宋國包養網慶、張連喜、李合光等一批明星黨支部書記典型,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用身邊典型教育身邊人,在全縣形成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合力。
堅決落實政策用好資金項目助力脫貧
“當我因家庭貧困無力負擔學費而茫然無措時,是慈善資助讓我圓了大學夢。”武陟縣喬廟鄉女孩浮文婷滿是感激。不僅教育扶貧,武陟縣在健康醫療、保底兜底、殘包養價格疾人幫扶、危包養網房改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武陟縣通過向上爭取、財政撥付、社會統籌等方式,積極籌措資金,加快推進各項扶貧項目。2017年安排扶貧專項資金包養網3794.7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增收等87個項目。
扶貧工作除了建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大量的資金支持,還需要扶貧人員和貧困包養網推薦群眾掌握包養一定的方法技能,因此武陟縣大力開展培包養留言板訓項目。該縣整合了“雨露計劃”“職業技能”“巾幗培訓”等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對貧困勞動力進行免費集中培訓,編印《轉移就業服務機構及用工信息》手冊,召開企業用工招聘大會,吸納貧困人員到企業就業,力促有就業能力的貧困戶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截至目前長期包養,全縣3660名貧困人口通過勞務輸出、企業對接、推薦安排等方式實現就業。
最后是要建強扶貧產業。武陟縣堅持將產業扶貧作為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主要手段,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明確產業扶貧模式,實現鄉鄉有基地,村村有產業,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建設產業就業扶貧基地,以養殖和種植產業為重點,推行“基地+貧困戶”發展模式,打造九盛堂養鴨、鑫居農業產業園等綜合性產業扶貧基地;聚焦服裝鞋帽加工、四大懷藥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采取“企業+農戶”形式,改造提升就業扶貧基地,讓困難群眾靈活就業。
創新幫扶措施選準載體抓手助力脫貧
結合當地包養站長實際,武陟縣提出了“兩訂制一兜底”的扶貧思路。“兩訂制”,就是包養網ppt對因病致貧戶訂制醫療健康方案,努力讓貧困戶少得病、少得大病,看得起病,促進“減支”;對缺乏就業的貧困戶訂制技能培訓和就業方案,力促每個有就業能力的貧困戶至少有一人就業,促進“增收”。“一兜底”,對殘疾人、五保包養戶等實行兜底救助。按照這樣的總體思包養合約路,探索創新了武陟特色的扶貧工作模式。
“多虧了村里的慈善工作站,俺老兩口的白內障手術才沒花一分錢。”武陟縣喬廟鄉后趙村年過八旬的何廣亮高興地說。何廣亮和老伴患白內障多年,一直無錢進行治療,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武陟縣慈善協會得知情況后,通知鄉慈善分會、村慈善工作站為兩位老人申請了白內障免費手術。去年8月做了白內障手術后,兩位老人重見光明。
為保障困難群眾看得起病,武陟縣確立了“3+3”健康扶貧新模式,第一個“3”即“城鄉包養行情居民醫保、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三重醫療保險,第二個“3”即“民政醫療救助、醫保托底救助、慈善救助”三重救助。貧困戶家庭成員因患大病,除享受基本醫療、大病醫療保險、民政救助外仍有困難的,由村慈善工作站、鄉鎮辦事處慈善分會給予1000—5000元救助。今年以來,通過“3+3”救助模式,全縣共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住院報銷1385.50萬元。此外,為進一步完善建檔立卡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制度,今年7月份,在全市率先推行包養管道醫療保險托底救助工程,按照每人140元標準,由中原農業保險公司承辦,為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托底醫療救助。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醫療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報銷和醫療救助后,個人負擔的合規費用根據相關比例全托底。7-9月份,已為符合條件的364人托底救助21.62萬元,實現了合規費用全托底。
為充分發揮金融助力產業扶貧的作用,武陟縣推行創新小額信貸資金“戶貸企用”扶貧模式。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了《武陟縣金融支包養價格ptt持江河紙業林紙產業精準扶貧項目方案》,由政府、企業、銀行、合作社、貧困戶“五位一體”合作實施。按照覆蓋全縣30%貧困戶的比例(不低于1000戶),每戶以1000元到戶增收項目資金為股金加入江河紙業(或子公司)牽頭成立的合作社,每戶分別從縣農商行貸款5包養行情萬元,委托合作社統一經營,每半年獲得一次收益返還。合作社以股金及貸款資金建設、購買木片加工設備,租賃給江河紙業使包養條件用。
武陟縣還提出并推行“雙聯雙幫”幫扶機制,每月第二周的包養網周六,縣級干部帶隊、各級各部門干部參與,按照全縣每月確定的幫扶主題、具體任務包養,全縣120個縣直單位、2057名幫扶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對接幫扶。
為進一步把脫貧攻堅載體找準、措施定準,使之抓之有力、抓之有效,該縣針對貧困戶“三夏”生產中缺勞力、收割難等問題,開展了“三送”活動;針對貧困戶檔卡資料易丟失的問題,在每個貧困戶家中設置了“檔卡資料明白箱”;針對一般群眾對脫貧攻堅了解不夠的問題,向全縣所有農戶發放了“脫貧攻堅七知道”;為確保所有貧困戶都能安全、舒心度夏,開展了“送清涼”活動。通過這一系列的載體抓手,推動了脫貧攻堅的順利實施。
層層落實責任凝聚全縣合力助力脫貧
武陟縣按照“四不兩直”原則強化扶貧督導。縣委書記、縣長等領導先后多次開展專題暗訪督查活動,深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督導推進整改落實。抽包養俱樂部調人員組成脫貧攻堅專項督查組,由科級干部帶隊,不間斷對鄉鎮辦事處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暗訪。以鄉鎮為單位,成立互查組,開展推磨式互查,通過實地深入核查。由鄉鎮開展村與村之間互查,貧困村與非貧困村之間互查,大村與小村之間互查,按照村村必到,村村必查的原則,對全縣347個村進行大排查。通過全方位的督查互查,找出不足、整改問題,推動了整改工作向縱深發展。
武陟縣還把抓黨建促脫貧工作作為鄉鎮辦事處黨建工作考核、黨(工)委書記述職評議、第一書記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平時考核、專項考核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落實責任,嚴格獎懲,進一步調動了各級干部抓脫貧攻堅的主動性。
在武陟縣的脫貧攻堅工作中,探索出了企業帶貧、慈善養老、慈善產業、“六大工程”、“3+3”等扶貧模式,這些工程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河南省武陟縣,正凝神聚力,砥礪奮進,全力邁入一條通往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