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漢中7月7日電(于子茹)記者在陜西省漢中市采訪時了解到,漢中市貧困人口從2015包養年底的50.23萬人減少到2018年底的15.03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7.2%下降到5.15%。但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并不意包養感情味著貧困的消失。如何實現穩定脫貧不返貧?漢中聚焦“群眾增收難”和“易返貧”兩大脫貧攻戰中的難題,精準施策,讓貧困群眾穩步脫貧、致富。包養軟體
以產業發展打實脫貧基礎,實現穩增收
沒有可持續的產業,容易出現政府前腳扶貧,貧困戶后腳返貧。因此,漢中市把建立扶貧產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包養根本之策。
佛坪包養縣包養網心得位包養價格于秦嶺南坡腹地,因為交通不便,缺乏支柱產業,這里也是陜西省的深度貧困縣之一。縣銀廠溝村的113戶367人中,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包養網VIP戶55人。為了維持生計,有勞動力的村民多選擇外出打工謀生,收包養入極不穩定。
近年來,銀廠溝村通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鞏固大鯢特種養殖、苗木、板栗等傳統產業,建設200多畝大山獼猴桃園等措施,銀廠溝村也脫了貧。
姜東創辦的“綠葉仙棕”就是產業扶貧的一個例子。2013年,在外工作的他在在包養網推薦一次返鄉途中發現了家鄉漫山遍野的山棕櫚,當時就覺得,如果能包養網把這些棕櫚做成床墊,會是一條不錯的致富之路。在學習了相包養網站關技術包養后,姜東和妻子一起返鄉創包養辦了“綠葉仙棕”山棕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開辦以來,優先吸納了20多名村民務工,幫助30多位貧困戶增收脫貧。
為了把更多貧困群包養網眾嵌入產業鏈,漢中市鼓勵貧困地區入園入社全覆蓋和貧困戶結對幫扶的精準扶貧新模式。一批“村級學支部+互助合作社”、”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園區+合作社+貧困戶”、“基地+貧困戶”的專業合作社在漢中如雨后春包養網筍般建立起來。
漢中市扶貧辦的一份數據資料顯示,漢中市312家中小企業帶動了1.6萬貧困戶;2300多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簽訂就業合同,穩定帶動6.04萬貧困戶在產業鏈上受益。
健康扶貧,讓群眾看得起病、不返貧
截至2018年底,漢中市還有鎮巴、略陽兩個深度貧困縣尚未脫貧。在兩縣尚未脫貧的人口中,患病者、殘疾孤寡老人和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貧困人口比例較高。
一直以來,因病致貧、返貧是橫亙在脫貧道路上最大的“攔路虎”。如何拿下這只脫貧路上最大的“攔路虎”,漢中給出了自己的健康扶貧模式。
“為了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鎮巴縣包養網著力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扶助等多種保障政策的組合、疊加,構筑多重醫療保障網,實現貧包養俱樂部困人口全覆蓋。”鎮巴縣衛生健康局健康包養女人扶貧辦主任唐包養伶俐說。
此外,為了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貧困山區最深處,鎮巴縣還組建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實行“2+2+1”模式,即:抽調村衛生室醫生和村衛生計生專干各1人,鎮衛生院醫生和鎮公共衛生專干各1人,縣級醫院醫生1人,共同組成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對貧困戶開展政策宣講、大病救治、慢病隨訪、健康管理等簽約服務。
記者了解到,目前,鎮巴縣在冊貧困人口新農包養網合參合率達100%,因病致貧返貧戶由2016年初的9862戶22751人減少至目前的257戶908人。實行“2包養價格+2+1”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后,鎮巴全縣慢病規范化管理率、控制率分別提高了70%和45包養留言板%以上。
鎮巴只是漢中市健康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漢中在全市推行“基本醫保+包養網大病保險+民政救助+政府專項救助+其他方式”的組合式、多層次體系。其中,政包養府專項救助資金,以及紅十字包養網援助、社會捐助和愛心幫扶等其他方式,專門用于基本醫保、短期包養大病保險和民政救助后自付費用過重的患者。包養網心得
目前,漢中全市包養網貧困家庭所有大病患者全部得到集中救治,慢性病患者全部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病患者短期包養兜底包養網心得保障實現全覆蓋,看病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并全部實現了“一單式”結算。包養網車馬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