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 黨建扶根 西藏凝心聚一包養網站力打好扶貧攻堅戰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市巴宜區百巴鎮章巴村集體經營的農家樂里,村民們這幾天身著盛裝,為游客表演工布特色的民族舞蹈。看著接踵而至的游包養網客,在農家樂準備藏餐的貧困群眾達瓦頓珠喜上眉梢:“以前我家每月只有1000多元收入,農家樂開業后,村黨支部就安排我到這里工作,每月有4000多元工資。”

章巴村集體經營的農家樂成立于2010年,目前有24名家庭經包養網推薦濟困難的村民在這里工作。農家樂經營6年以來,章巴村“兩委”通過吸收困難群眾加入旅游業,已經幫助多戶精準貧困包養戶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近年來,西藏各級黨組織發揮在扶貧包養攻堅戰斗中的堡壘作用,“以產業扶貧,用黨建扶根”,讓黨旗飄揚在貧困群眾邁包養金額向致富的道路上。

產業扶貧提供“源動力”

“水在江中流,人在坡上住,地在山腰掛,畜在巖上放。”這是昌都市不少地區農牧民世包養俱樂部代居住地方的生動寫照。作為西藏貧困面最廣、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地方之一,近年來,昌都市著力打造“高原特色產業牌”,將產業扶貧作為扶貧工作的龍頭來抓,不同類型的扶貧產業已經在昌都市“遍地開花”。

昌都市卡若區俄洛村的扶貧康巴藏雞養殖基地正是昌都市新近成立的眾多扶貧產業之一。康巴藏雞是昌都市的獨特雞種,產出的雞蛋雖個頭不大,但味美、營養豐富,市場前景廣闊。2016年,在昌都市各級黨委、政府的援助下,俄洛村看準了村莊臨近昌都市區的便利條件,成包養立了康巴藏雞養殖合作社,專門吸納村里的貧困戶加入。如今,一枚枚小小的藏雞蛋,已經成為俄洛村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堅實保障。

“我身體不好,沒包養網車馬費辦法外出打工。在政府扶持下,我到養殖基地養殖藏雞。現在我每月有固定工資1000元,每個雞蛋都有提成。基地的收入50%用來做發展資金,剩下50%都是用來扶助我們的,家庭生活有了保障。”俄洛村貧困村民、康巴藏雞養殖基地員工白瑪拉姆對未來充滿信心。

洛宗特色產品開發公司是昌都市委、市政府指導下成立的扶貧企業之一。公司以發展特色產業洛隆糌粑為基礎,大量招收當地的貧困群眾參加工作,幫助他們改變貧困面貌。洛隆短期包養包養行情特色產業辦副主任王成龍介包養紹說:“洛宗公司現在有22名工人,其中建檔立卡的包養貧困戶就有14名,他們每個月工資2000多元,年終還參與公司分紅,一年下來人均收入約3萬元。”

“按照優勢區域、優勢產業、優勢資源,昌都市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根本之包養網比較策,讓產業發展成為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源動力’。”昌都市政府副秘書長、扶貧辦黨組書記常紅強說。

“村村有扶貧產業、貧困家庭戶戶奔小康”的美好畫卷正在首府城市拉薩的土地上展現開來。“十二五”以來,拉薩市各級黨委、政府深入實施“產業強市”戰略,大力培植壯大高原奶業、凈土藏雞等特色養殖包養甜心網業和無公害蔬菜、藏中藥材、優質飼草等特色種植業,大力發展鄉村文化游、民俗體驗游、生態觀光游。“十三五”期間,拉薩市計劃通過產業脫貧36034人,規劃產業項目126個,總投資36.92億元。

抓好扶貧路上“領頭羊”

拉薩市曲水縣達嘎鄉易地脫貧搬遷點包養情婦日前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全區74個縣(區)的近180名扶貧干部。作為西藏各個縣(區)扶貧道路上的“領頭羊”,扶貧干部們對打贏脫貧攻堅戰最新政策的掌握、造成貧困與返貧的規律認識、結合地方實際的脫貧資源開發等,對我區切包養妹實打贏扶貧攻堅戰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治區扶貧培訓中心主任索朗加措介紹說,近年來,我區舉辦了多期針對市、縣、鄉和村級黨組織的脫貧攻堅培訓班,目的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進一步發揮各級黨組織在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中的戰斗堡壘作用,用心、用情、用力投入到全區脫貧攻堅戰當中。

拉薩市曲水縣達嘎易地脫貧搬遷點位包養故事于距離縣城5公里的達嘎火車站旁,涉及該縣184戶貧困群眾的搬遷。自去年12月以包養網來,一棟棟新建的藏式兩層小樓先后拔地而起,“早搬遷、早穩定、早發展、早致富”的牌子醒目地豎立在道路兩旁。

包養站長“根據自治區脫貧攻堅的規劃部署,曲水縣率先在全區啟動精準脫貧項目,目前包養站長已完成了搬遷戶的核對和扶貧政策宣傳等各項工作。同時,我們規劃了奶牛養殖項目等產業,成立了3個合作社,帶動184個貧困戶能搬得出、住得進、富得起。”曲水縣副縣長格桑卓嘎向前來參觀的扶貧干部們介紹說。

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扶貧辦主任孟世銅參觀后說:“這次參觀奶牛養殖項目、凈土產業園深有體會,拉薩產業這塊潛力很大,而我們林芝也有很多優勢。下一步,我們也想借鑒這邊的模式,看看能包養管道不能開發出我們自己的特色產品。”

為提高各級黨組織成員和扶貧干部們對脫貧攻堅的理論積累,自治區每年都會邀請區內外的領導和專家舉辦主題報告、專題講座,解讀新時期扶貧開發戰略總體思路、方法措施、重要意義,召開各地區扶貧工作經驗交流會議。

“這些培訓和研討讓我提高了認識、堅定了信心、學習了經驗。能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于我們黨能不能帶領群眾找到本地區脫包養網貧致富的‘鑰匙’。搬遷也好、產業項目也好,可以相互借鑒,要切實做到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商則商的原則。”日喀則市仲巴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巴達說。

黨建扶貧來到“家門口”

在西藏自治區扶貧辦副主包養任陸華東的桌上,放著一份正在草擬中的全區“雙聯戶”參與精準扶貧指導意見。“雙聯戶”是以戶為單位的基層群眾自治組織,“雙聯戶”參與精準扶貧意味著我區黨建扶貧工作在村民自包養妹治組織中的進一步“下沉”。

“基層黨組織對口幫扶困難群眾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實實在在出效果、見成績的。”陸華東說。“雙聯戶”范圍內群眾在地緣、文化、產業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而“雙聯戶”戶長多為黨員,有較高的包養文化水平。要以聯戶扶貧、聯戶小康為重點,有利于集中力量、整合資源,把一戶群眾拓寬致富門路的成功經驗拓展到聯戶群眾中,最終實現基層的共包養網車馬費同富裕。

拉薩市曲水縣聶當鄉熱堆村6組是村里唯一的牧業組。由于深處大山腹地、村民們受教育水平較低等原因,村民增收渠道窄,增收包養網難度大。從2014年開始,在村黨支部的指導下,6組“雙聯戶”發揮牲畜養殖的資源優勢,將村民組織在一起到拉薩周邊地區銷售牦牛肉、酥油等農產品。純天然、無污染的優質產品一時間供不應求,村包養民們也嘗到了發展聯戶經濟的致富果實。

陸華東認為,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使全區59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關鍵在于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明確責任主體。要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政府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帶領群眾積極參與精準扶貧,鼓勵先富幫包養網車馬費后富,整合各類包養甜心網政策性資金,激活社會資源,形成脫貧攻堅合力。

“打贏脫貧攻堅戰還需要處理好政府扶持、社會幫扶和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的關系,要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教育、搬遷、獎勵、社會保障等方式,發揚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勞致富的精神,實現從‘要我脫貧包養意思’向‘我要脫貧’的轉變。”陸華東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