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怎么下“繡花”功夫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S包養經驗戶

作者:

分類: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包養,脫貧攻堅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對于駐村扶貧的我來說,這句話無疑點在了要害上。

2015年,我被河南省周口市地方稅務局選派,到太康縣王集鄉李小橋村任第一書記,承擔該村的扶貧包養攻堅任務。我自信滿滿,心想,一個大學畢業生,又是機關里走出來的干部,去一個村包養里工作還能干不好?走馬上任后,我立即包養網著手調查特別貧困農戶底數。奔忙了幾天,所獲包養網甚微。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村民請教,他一本正經地對我說:劉書包養網記啊,你咋恁較真呢包養網?啥貧困不貧困的,你就是來鍍鍍金,也不要太認真。我恍然大悟,原包養來是我工包養作方法不對,老百姓不信任我這個“空降兵”。

包養

為了盡快贏得村民信任,打開工作局面,我重新調整了思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分包養網步召開了群眾大會、村民代表會議、黨員大會、黨支部會議,請村民分會議平行推薦并確定特包養困戶名單,再分村組公示,又在聽取特包養網困戶意見后分戶確定幫扶措施。工作進展得很順利,矛盾也少了,村民們夸贊說:“感謝國家的精準扶貧,好事俺老百姓也能攤上了。”

駐村后不久,提高教育質量的需求就擺上了案頭。汲取了扶貧調研的經驗教訓,我決定先深入了解情況,再對癥下藥。一有空,我便到村里的小學,找校長、老師了解學校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去學校次數多了,學生們也都認識了我。在與學校師生和家長們交流的過程中,大家都流露出孩子們想讀書、讀好包養網書的渴望。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包養我一邊籌集資金,一邊讓同學們匯集出1000多條最喜愛的圖書書目。工作進展相當順利,在3個月內,一個小規模的圖書室便落成了,孩子們喜歡的書擺滿了書架。書香飄蕩,笑聲朗朗。一本本讀物化作一縷縷陽光,溫暖了學生們的心田,照亮了孩子們未來的路包養

不只是教育,如何摒棄老思想、打開新路包養網子也讓我一度苦惱。2016包養網年上半年,一家牧業公司計劃在我們村租賃350畝土地建設10萬頭規模的現代化包養網包養網豬場,但有五六個農戶以包養網遷墳補償太少為包養借口,始終不愿簽訂出租包養網土地合同,不少農包養戶也紛紛觀望。我知道,這是老百姓心里沒有底:土地出租了包養網,未來他們靠啥?把準脈就好辦,我帶領幾戶抵觸態度最堅決的村民到外地參觀該公司已正式運營的3家分場,現場查看了這幾個分場的土地租賃、補償以及務工人員工資賬冊。農戶們心中有了底,回村后,后進變先進,他們帶頭簽合同,其他農戶也紛紛跟進,村民心中的石頭落了地,項目最終也落了地。

幾個片段,串起了我在扶包養貧路上的思考。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來村子包養網之前的“雄心壯志”,在脫貧攻堅的基層實踐中,慢慢有了骨架、長了血肉,不再空洞無物。落實總書記指示,在精準扶貧中學會“繡花”,就意味著要對癥下藥、精耕細作,找準問題的根子,解開癥結的繩子。如此,才能走好接下來的扶貧路,包養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作者為河南包養省太康縣王集鄉李包養小橋村第一書記)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