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對“藥方子”拔掉“窮根子”——貴州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春季攻勢”
確保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留給貴州的時間只有不到1000天、2.3萬多個小時……包養在全面小康征程中,貴州正與時間賽跑。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包養的主戰場,貴州包養越來越意識到,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貴州省脫貧攻堅圖解包養網上顯示:2017年,貴州要減少貧困包養人口100萬以上,20個貧困縣、90個貧困鄉鎮真摘帽,2300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
打好2017年脫貧攻堅戰對貴州來講意義不包養網同一般。盡管在“十二五”時期,貴州減貧656萬人,農村貧困人口從1149萬減少到493萬,但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仍是貴州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省委書記陳敏爾要求:各級各部門要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包養主線,把精準作為基本攻略包養網包養網,堅持問題導向和項目導向,集中精力、集中火力,迅速發起脫貧攻堅的“春季攻勢”。
2月3日,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包養網導小組即召開會議,決定發動一包養場脫貧攻堅的“春季攻勢”包養。同一天,貴州省委、省政府公布一項重要安排:從2月5日至2月19日,3月5日至19日,實施兩個“包養網無會期”,省委、省政府不召開重大會議,不開展重大活動,省直有關部門也不召開讓市縣參加的專題性會議。“無會期”期間,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帶包養網頭蹲點調研,做到既掛帥又出征,既運籌帷幄又沖鋒陷陣。
兩個“無會期”,一道行動令,讓脫貧攻堅“春季攻勢”成為這個春天里貴州最亮眼的風景。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斗,包養讓貴州上下心潮澎湃。
貴州省下達的《2017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令》強調,貴州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減貧任務重,要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把精準包養作為基本攻略,以問題和項目為導向,切實做到扶貧對象再精準、扶貧產業再精準、扶貧方式再精準、扶貧成效再精準、脫貧退出再精準,提高扶貧脫貧精準度、增強群眾獲得感。
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省長孫志剛說,要緊緊扭住精準這條生命線,集中精力、集中火力,確保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包養網取得實實在在的戰果。
貧困人口致貧的原因多種多樣,總體而言,關鍵在于缺乏激活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撐脫貧致富的活躍生產要素。貴州省提出,精準建好產業扶貧機制,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包養門路”,讓貧困群眾有事可做、有利可獲。春節前夕,水城縣米籮鄉村民鄧碧忠喜笑顏開。他從當地的獼猴桃種植企業領到了6包養網000元的入股分紅“紅包”,再加上在合作社獲得的每月3000元的技術管理工資,全家有望脫貧。
易地搬包養遷扶貧挪窮窩。貴州省在總包養網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怎么搬”“搬出來后怎么辦”,讓搬遷群眾一步住上新房子、逐步過上好日子。這幾天,銅仁市碧江區環北辦事處響塘龍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搬遷戶們忙得不包養網亦樂乎。這個小區是銅仁市2017年度易地搬遷扶包養貧跨區域安置小區。春節前,來自銅仁市沿河、松桃兩個自治縣的首批搬遷對象共219戶1032包養人搬進了響塘龍新區,過上了城市生活。
“不重教育,窮根難拔。”推動文包養網化教育資源下沉,讓貧困家庭孩子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才能讓亟須幫助的貧困家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在息烽縣小寨壩鎮南中村,貴州省文聯駐村干部梁俊賢一直不停奔波于文包養網化、教育部門,為村里的貧困大學生爭取資助資金,幫助解決學前兒童包養入學難、營養餐等問題。
如今,貴州推出學生精準資助惠民計劃、職業教育脫貧富民計劃、辦學條件擴容包養網改善計劃、教育信息化推廣計劃、教師隊伍素質提升計劃、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傾斜計劃、教育對口幫扶計劃、特殊困難群體關愛計包養劃等一系列教育精準脫貧計劃,確保貧困家庭子女安心就學,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不讓一戶脫貧戶因學返貧。
“春季攻勢”按下貴州脫貧攻堅“快進鍵”,擰緊脫貧攻堅“工作發條”。眼下,脫貧包養網攻堅正處于關鍵時期,貴州必須激流勇進、再戰再捷,不能有停下來歇一歇的麻痹大意思想,更不能懶政怠政、痛失好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