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社會資源健全師資隊伍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辦
近年來,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帶動引領下,廣西通過多種途徑建設鄉包養村學校少年宮1830所,200多萬農村孩子從中受益。
一是以資源整合為媒,助力少年宮活動精包養彩紛呈。利用“五請五進”的模式,全面助推鄉村學校少年宮提檔升級。聘請民間藝人,把“壯鄉特色”融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包養網邀請科普專家,讓“包養快樂科學營”走進鄉村學校少年包養宮;聯包養網請駐軍共建,把“少年軍校”引進鄉村學校少年宮;誠邀教育部門,把“心理健康”設進鄉村學校少年宮;約請當地企業,把“實踐基地”建進鄉村學校少年宮。
二是以“非遺”文化為徑,“少年宮+”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2013年開始,廣西積極扶持鄉村學校少年宮作為本土“非遺”傳承新領地,鼓勵學校試行“校本結合”、開設校本課程,先后將侗族大歌、桂劇、彩調、天琴、文場、銅鼓舞、扁擔舞、打陀螺等30余種課程引入功能室。邀請廣西戲劇院、京劇團、木偶劇團等10多個專業戲曲院團的600多名戲曲工作者進鄉村學校少年宮演出,共計表演2000多場,覆蓋全區60%以上包養網鄉村學校少包養網年宮。在鄉村學校少年宮建立了三姐歌謠及壯族、瑤族、毛南族、仫佬族等10多個民族200多個文化傳承示包養范基地,并積極開展“非遺”傳承培訓,累計培訓各類學員266萬人次。
三是以人才服務為軸,組建專兼結合輔導員隊包養伍。廣西堅持“內聘為主、外聘為輔、志愿參與”的原則,積極挖掘社會資源,先后招募兼職輔導員11953名,走教式輔導人員7560名,有效充實鄉村學校少年宮師資力量。結合共建共享“結對子、種文化”活動,逐步建成以專業人員為顧問、學校輔導員為主力的輔導包養網員隊伍。針對鄉村學校少年宮大多處于偏遠鄉鎮、輔導員力量薄弱的短板,投入1300萬元購買文藝志愿服務,先后開展文藝服務500場,各類音樂、美術、舞蹈活動及培訓包養網1000余次。
四是以活動機制為束,促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健康包養運行。堅持一盤棋統籌包養網規劃,各校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剛性約束實現“三個包養確保”,即確保責任到人、確保活動時間、確保服務對象。進一步完善考核評估制度,將學生參加少年宮活動情況記載到學生成長記包養錄袋,對活動包養網成效明顯、成績突出的項目和輔導老師給予表彰。以讀書節包養網、藝術節、體育節、科學節等為平臺,每年集中組織2~3次全區范圍的學校少年宮成果展示活動。
健全鄉村學校少年宮工作機制
河南省洛陽市文明委
近年來,我們以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為牽引,聚焦精準扶貧攻堅,不包養斷完善工作機制,全市共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334所,所轄136個建制鄉鎮均建成1~2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一是健全規范運行機制包養網,促進少年宮建設常態長效。2013年,我們著手建立了由市文明辦牽頭,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文廣新局等13個部門共同組成的市級鄉村學校少年宮聯席會議制度。相繼制定出臺《洛陽市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考核標準》等指導性文件。
2012年起包養網,市財政每年從創建經費中列支100萬元作為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以獎代補經費,各縣(市、區)每年設置配包養網套經費50萬元,用于加強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市、縣文明委結合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將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納入文明村鎮、文明校園考評體系,作為前置條件,加大比分權重。
二是健全部門聯動機制,共同提升扶貧綜合效益。市文明辦組織鄉村學校少年宮深入包養開展“核心價值觀進校園”“我的中國夢”“樹家風·重傳承·助成長”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學習爭做美德少年。會同市教育局、市文廣新局等牽頭部門,先后組織76所城市學校到貧困山區鄉村學校少年宮開展幫教活動248批次,“戲曲進校園”演出263場。
市科技局、市衛計委、市包養體育局、市文聯等部門組織書法家、美術家、藝術家、科技工作者走進鄉村學校少年宮開展“寫一手好字、學一種棋類、會一種樂器”現場教學和包養“科普大篷車”“法律進校園”“消防常識進校園”“健康衛生進校園包養網”等活動。市縣兩級推動各級文明單位與農村孩子之間進行“一對一”“多對一”的“走親戚、結對子、包孩子”幫扶活動。
三是健全志愿服務聯合機制,引領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有計劃地包養網安排有特長的民間藝人、能工巧匠、“五老”人員、退伍消防官兵、學生家長等社會力量,包養網組成1200多支輔導員志愿隊伍,為孩子們提供各包養類志愿服務3.5萬人次。每年組織2~3次規模較大的愛心企業開展“情傾山區學校,溫暖留守兒童”活動,吸納愛心企業參與鄉村學校少年宮共建。堅持每年組織鄉村學校少年宮進行活動成果展示,協調媒體跟包養進宣傳報道,吸引全社會關心關注鄉村學校少年宮。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