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在安慶市宿松縣趾鳳鄉白崖山腳下,嶄新的旅游觀光大道修整一新,附近一排排白色的大棚特別引人注目,十幾名工包養人正在給村民免費發放白芨苗,這里就是“90后”大學生賀志偉創建的一家旅游觀光園。
今年28歲的賀志偉,家住宿松包養縣趾鳳包養鄉南沖村。包養網 包養網2012年他從省內一高校制藥工程專業畢業后,到省內一家石斛種植企業實習,學習石斛種植栽培技術。 2013年賀志偉返鄉創辦了一家石斛種植專業合作社,嘗試發展種植石斛。幾包養年間基地已經發展成一個擁有50畝石斛大棚,年產值200萬元包養,集種植、觀光為一體的扶包養貧開發基地。
當初返鄉創業,親戚朋友都不理解,賀志偉用自家的半畝田地做試驗。剛開始種石斛時,因為大棚不牢固,被大風刮倒了,又遭受持續凍雨,損失了五六萬元,這是個不小的打擊,家人包養勸他趕快收手包養網。賀志偉也一度陷入迷茫中,但他很快振作起來,繼續試驗種植石斛。從大棚工藝改進到種苗維護,他每天像守護孩子一樣看護著這片土地。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摸索,賀志偉熟悉了石斛的生長特性,掌握了種植技術,試種的石斛喜獲豐收。
“這是鐵皮石斛,這是霍山米斛……”賀志偉如數家珍般詳細介紹各類包養網石斛的特征和種植要包養領。他指著花盆中的“包養網土壤”,帶著幾分神秘說:“這是無土栽培,種包養網植石斛的包養網‘土壤’由木屑包養網、松樹皮等基質構成。這是在模仿石斛原始的生長環境。在別人眼里,石斛只是一株草,但在我眼中,包養網它像孩子一樣寶貝。 ”
通過幾年的精心培育,賀志偉的石斛基地種植規模也包養包養網由創業之初的五六畝,擴大到目前的158畝,年銷售額130多萬元。按照規模化、標準化、產品處理化、銷售品包養牌化的立體化和產業化經營發展思路,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共帶動貧困戶48戶,其中長期在基地就業10人,人均增收4000元。
2016年3月,賀志偉又創辦包養網了一家生態農包養業公司。這是家集石斛育種、白芨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科研及品牌建設與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擁有包養網1000平方米的組培車間,白芨、石斛組培苗已經大量投入生產,預計年產量相當可觀。 “看著自己種植石斛成功了,包養鄉親包養網們也要跟著我種中藥包養網材,這讓我的創業信心更加堅定包養網了。 ”賀志偉說,這些中藥材都包養是由公司馴化,免費發給貧困戶種植,然后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回收。
這幾年,賀志偉在旅游大道旁建立白崖寨土特產展示館和電商服務中心,努力推動農產品進城和工業產品下鄉。現在,他又投資200余萬元,規劃建設了一片208畝白芨扶貧產業基地,主要從事白芨直播育苗、馴化、露天栽培,年產值可達230余萬元,可讓近百戶包養貧困戶每年能戶均分紅2000元,經濟效益比自種自收的傳統經營方式翻一番。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