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實事項目基本完成。十大類70件民生實事有力推進。為82.47萬老人、2.55萬殘疾人(兒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2.4億元。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累計完成投資65.7億元。建成農村公路1082公里、橋梁407座,完成改廁39925戶。新建改包養網造15家街坊中心及農貿市場,建成100個標準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完成52個鎮(街道)綜合文化站、518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達標建設。
富民增收工程深入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9%和9.3%。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失業人員再包養網就業10.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82%。19.5萬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68個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包養達到18萬元以上,123個經濟薄弱村包養感情綜合服務中心建成使用,湖西片區幫扶初見成效。
社會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實施,基本照護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序推行,在全省率先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結算。退休人員人均基本養老金、最低工資、城鄉包養俱樂部低保、農村五保等標準繼續上調,在全省包養網率先將60多萬建檔立卡低收入家庭納入醫療救包養網評價助范圍。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新改擴建中小學119所、幼兒園18包養行情4包養所,創建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185所、省現代化示范性職業學校3所。“健康徐州”建設加快推進,省級綜合醫改試點、分級診療制度有序實施。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圓滿舉辦首屆徐州國際馬拉松賽和國際龍舟邀請賽,徐州籍體育健兒在全運會取得歷史最佳包養網車馬費成績。
社會治理能力不斷增強。“四項督查”包養常態開展,“百千萬”大走訪活動深入實施,累計走訪群眾包養價格ptt209.4萬戶、企業4.4萬家,解決問題包養網10.6萬個。平安法治徐州建設扎實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不斷健全,社會治安防控、應急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開展三輪打黑除惡圍獵專項行動,信訪總量、刑事案件立案數、安全生產事故分別下降31.8%、16包養情婦.4%、25.1%,社會大局保持和諧安定。人防、國防動員、雙擁、民族宗教、檔案、外事、僑務、臺灣事務、審計、統計、物價、新聞出版、機關事務管理、住房公積金管理、無線電管理、淮塔管理、防震減災、氣象、老齡、青少年、婦女兒童、紅十字、關心下一代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進步。
(六)構建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堅持以更高標準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執行力凝聚力。
政府組織工作水平持續提升。長效執行市政府周工作例會、重點工作定期調度、督查督辦等制度。深入推行縣(市)區重點經濟工作、部門創新獎、干部作風績效、社會治理重點工作“四大考核”。出臺支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創新發展政策。調整完善市區兩級財政管理體制、城市建設和管養體制、土地儲備和市場規范運作機制,成立PPP和產業基金辦公室,實現了政府組包養網織推進經包養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方式方法的轉換。舉辦第二屆“徐州經濟年度人物”和“十佳優秀企業家”評選,弘揚了企業家精神,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
政務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堅持依法履職,加快打造法治政府。“334”改革大力推進,新政務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審批部門、行政許可事項實現集中進駐,審批時限壓減幅度達到57%,政務服務網服務覆蓋面、“12345”政府服務熱線建設全省領包養網心得先,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現一體化管理。
政風建設不斷加包養強。主動接受人大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381件、市政協提案531件,辦結率10包養網站包養0%,滿意率99%。切實抓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三清示范區”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委十項規定,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一崗雙責”,加大“四風”問題監督檢查力度,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管公共資金、公共資源和國有資產資本,保持反腐敗斗爭高壓態勢,政務環境得到進一步包養網優化。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影響長遠,是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和社會各界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包養感情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駐徐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包養合約,向關心和支持徐州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包養故事少問題和困難:發展包養網推薦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產業層次有待進一步提升包養,轉型升級任務依然艱巨;中心城市包養感情輻射帶動力需要進一步增強,城鄉二包養元結構突出,農村面貌有待加快改善包養網;民生包養網領包養網比較域存在不少短板,公共服務與群眾期待相比還有差距,社會治理基層基礎工作仍需加強;生態欠賬依然較多,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亟待改善;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和擔當意識不強,等等。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