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在東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東莞市人民政府市長袁寶成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2013年政府工作,對2014年工作提出建議,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3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東莞加快推動高水平崛起的奮進之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著力優環境、上項目、強統籌、抓改革,扎實推進各項工作,較好臺灣包養網地完成了市第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
一年來,我們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實現了經濟提速與轉型加速。預計全市生產總值5500億元,增長9.7%,快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為“十二五”以來年度最高增速。來源于東莞的財政收入974億元,增長15.2%,其中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9億元,增長14.8%。進出口總額突破1500億美元。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突破8000億元,達到859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實現近年最快增長。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創新驅動力持續增強。東莞獲得最具成長性創新型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等榮譽稱號,成功成為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
一年來,我們奏響工作落實年的主旋律,以實干抓出工作實效。發揚真抓實干的優良傳統,狠抓市委各項決策的執行落實,狠抓“三重”建設的跟蹤落實包養app,狠抓十件民生實事、企業與基層減負、扶持鎮村發展等任務的分解落實。部門鎮街在爭創“單打冠軍”中實現了新的發展,東莞高水平崛起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一年來,我們凝聚改革創新的正能量,積極謀求重點領域突破。商事登記改革得到國家工商總局、省委省政府及廣大企業的認可,行政審批事項精簡一半以上,農村綜合改革推動村組負債率降至近二十年最低,創新土地機制整合盤活土地近十萬畝,節能減排獲得中央財政大力支持,包養網東莞成為承擔全省創新社會管理試點工作最多的城市。一系列改革的銳意推進,為轉型發展增創了制度紅利。
一年來,我們厲行八項規定等新要求,在錘煉作風中提升政府形象。公務接待和慶典活動大幅壓減,鋪張浪費和奢靡之風有效遏制,文牘主義和形式主義切實改進,一批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包養俱樂部一批違法違紀典型案件得到嚴厲查處,深入基層、聯系群眾的氛圍日漸形成,政府形象和社會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包養價格:
——狠抓市委和市政府1號文的貫徹落實。在全國率先構建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政策體系。成功舉辦加博會、漫博會、臺博會,辦展水平和檔次有了明顯提高。開展外貿九大課題調研,形成加工貿易產業提升綜合服務體系等成果,為全國外經貿發展探索新路徑。深化加工貿易審批制度改革,加工貿易監管從“四方聯網”拓展至“八方聯網”。組團“走出去”赴南美、俄羅斯、以色列開拓市場、開展招商,赴北京、上海和臺灣拜訪重點企業。臺灣包養網舉辦新商機推介會,促進鎮村空置廠房與客商對接。新引進中集集團、聯想增益、世紀互聯等重大項目65宗、總投資927億元。全面減免和規范涉企收費,全面放開再生資源回收市場,盡最大努力幫助企業減輕負擔、輕裝上陣。
——統籌推進重大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以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強化主體功能區和經濟區規劃。水鄉特色發展經濟區規劃通過省審批,被譽為“特色最鮮明的田園型、濕地型生態寶地”。啟動10個示范片區、6條特色村落、4段標志性岸線規劃建設,總投資486億元的20個項目順利推進,實現一年良好開局。松山湖高新區經濟高速增長,所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超過20%,臺灣高科技園、兩岸生物產業基地、中以產業園等建設扎實推進。虎門港與沙田鎮統籌發展成效明顯。全港集裝箱突破19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達1.1億噸,分別從2011年的全省第九、第五躍居第四包養價格。生態園獲批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長安新區基本完成收地1.2萬畝,填海有關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有序推進。
——加快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和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相繼啟動兩批44個總投資588億元的重包養網評價大產業項目。華為終端總部規劃設計方案正抓緊報批。粵海項目完成產業規劃編制,啟動了配套路網建設。加強土地整合,統籌龍灣片區等水鄉地塊3.6萬畝,統籌粵海等重大項目地塊3萬畝,統籌軌道站點周邊土地9600畝,盤活存量土地、處置閑置土地2.2萬畝,為包養留言板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撐。加快47個省市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成年度投資184億元。東莞新火車站正式啟用。沿江高速東莞段、水鄉大道建成通車。地鐵2號線11個站點主體工程封頂,包養網站6個區間雙線貫通。完成高快速路、國省道和鎮村聯網路新建改造105公里,建成水利防災減災工程30宗、110千伏及以上輸變電工程8項、天然氣管網110公里。
——推進重大科技平臺和投融資平臺建設。大學創新城動工建設。北大東莞光電研究院正式奠基。引進清華創新中心、華南設計創新院、嶺南創意研究院等院所5家。新增省創新科研團隊7家,總數21家,位居全省第三。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均位居全省第三。成立國內首個檢測資源聯盟。科技合作周升格為國家級。建立莞商學院。發揮東實集團、水投集團投融資作用,探索城市重大空間和項目的統籌開發。啟包養金額用民間金融街,推動私募債發展,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引導支持玖龍紙業資產重組,全市主營業務包養合約收入超百億元企業增至7家,超50億元企業增至33家。
——積極爭取先行先試政策紅利。主動拜訪國家部委和省有關部門,為全市改革發展爭取支持。入圍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市,獲得每年至少4億元、3年12億元以上的中央包養合約財政支持。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項目獲國家1.8億元補貼,加博會獲省財政五年共1.5億元支持。全國城鄉土地生態利用制度綜合改革試點獲國家批準。入選全國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城市。獲評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全覆蓋示范單位。開展國家外向型經濟轉型升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申報創建工作,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清溪保稅物流中心(B型)通過省包養的審批。
——深化商事登記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鋪開商事登記改革,充分激發了市場活力,新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21.5%,市場主體總量達56.7萬戶,在全省地級市中排名第一。扎實推進后續監管等改革,正式推行網上登記,頒發全國首批電子營業執照。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完成第二階段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壓減55.1%。積極爭取壓減158項上級管理審批事項。
——積極扶持鎮村基層轉型發展。市鎮財政安排14.4億元,用于村(社區)治安、環衛和行政管理支出,減輕了基層負擔。32個鎮街可支配收入增長24.8%,整體債務率進一步下降。繼虎門之后,東城、長安躋身“300億元俱樂部”。9個欠發達鎮生產總值增速全部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扎實推進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建成農村集體資產交易和“三資”監管平臺,80%以上的村基本完成組級經濟統籌。村組兩級經營純收入增長10.6%;資產負債率降至19.3%,降幅為近十年最大。
——扎實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開展新一輪綠化大行動,新增綠化面積1.2萬畝,完成生態景觀林帶建設96.4公里包養網。實施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推進水鄉環境五項整治,加強石馬河和茅洲河流域治理,基本建成7個環保專業基地。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實行市區第三階段環保限行,淘汰黃標車2.2萬輛,更新清潔能源公交車1380輛。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74.4%。完成市區環保熱電廠技改,推廣垃圾分類試點。啟動萬女大生包養俱樂部臺注塑機示范市創建工作。順利完成節能減排年度任務。構建大城管格局,試運行數字城管系統。拆除違法建筑49.4萬平方米,違建多發態勢得到遏制。
——加強社會建設與管理創包養價格ptt新。積極創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爭當全省社會建設排頭兵,強化頂層設計,抓好全省構建現代社會組織體制試點,推動異地務工人員融入東莞。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轉移政府職能87項。打造平安東莞,推進“四化五警”建設,將2萬多名治安員整合為輔警。推動警力下沉,提高路面見警率和管事率。深入開展“雷霆掃毒”等行動,嚴厲打擊暴力犯罪和涉眾型普遍犯罪。成功蟬聯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市。建成勞動關系預警系統,引入社工、律師參與信訪調解。扎實推進“兩建”工作。設立醫療爭議專業調解委員會。抓好食品藥品、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等專項整治。排查整改突發事件風險隱患627處。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切實抓好包養民生工程和十件實事。投入229.7億元發展民生事業,向社會承諾的十件實事圓滿完成。新建11所公辦幼兒園。完成職教城一期建設,理工學校新校、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投入使用,技師學院正式開學。公辦中職教育包養感情實現免費入學。新莞人子女積分入學公辦學位增加1包養網1.3%。普通高考總錄取率等四項高考指標連續兩年全省第一。扎實推進文化名城建設,實施百千萬文化惠民工程,成功創建首批國家甜心寶貝包養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城市文明程度指數位居全國地級市第8名。一批優秀文藝作品獲國家級、省級大獎。獲得201包養網5年羽毛球蘇迪曼杯承辦權。建成網球中心和籃球中心。連續第九年提高基本養老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510元。推行居民重大疾病醫療保險,發行600萬張新社保卡。新建3386套公租房。為632戶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建成一批平價商店、平價醫院和診室,推廣平價藥包。推行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組建包養市屬公立醫院管理中心。為8.7萬名婦女免費實施“兩癌”篩查,為2.6萬對夫婦免費提供孕前檢查。新莞人與戶籍人口享受同等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發放就業補貼2.9億元。妥善應對“3·20”超強龍卷風冰雹災害、H7N9禽流感疫情。
——全面推進對口幫扶和對外協作等工作。加大市內幫扶力度,81個包養網單次欠發達村村組兩級純收入增長22%。推進省內“雙到”扶貧工作。加大對口幫扶韶關力度,成立專門指揮部,明確7個鎮街“一對一”幫扶任務。認真抓好援疆工作,25個援建項目全面竣工。穩步推進援藏工作,8個援建項目超額完成進度。對口援助廣西河池、重慶巫山進展順利。深莞惠產業合作、交通對接等日益加強。穗莞合作不斷深化。與呼倫貝爾結為友好城市。國防動員、統計審計、人口計生、外事僑務、工青婦幼、民族宗包養教、檔案方志、科普法普、氣象、打私等工作扎實推進。
——著力整治“四風”問題。撤并72.7%的考核檢查評比表彰活動,壓減47%的節慶、論壇、展會活動。加強對重大政策落實情況、機關作風建設的明查暗訪,查擺整改庸懶散奢包養情婦問題4371個。改進會風文風,厲行勤儉節約,嚴控各類支出。全面停止新建樓堂館所,控制和壓減鎮街財政供養人員。開展整治“小金庫”、違規使用專項資金專項行動。推進法治政包養甜心網府包養網ppt建設,公開市級“三公”經費。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改革“市民評機關”模式,引入第三方機構測評機關服務質量。59個部門在“陽光熱線”與群眾進行交流。加快建設網上辦事大廳,推動審批事項和服務事項上網辦理,不斷提升行政效率。
各位代表!回首過去一年,我們砥礪奮進,以高效實干譜寫了轉型發展的新篇章。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上級和市委的堅強領導,離不開市人大、市政協與各民主黨派的監督支持,離不開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外來投資者、中央和省駐莞單位及駐莞部隊的共同努力,離不開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國際友人的關心幫助。在此,我包養網dcard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東莞仍然處在改革攻堅期、發展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有不少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是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等指標增長有所反復。二是區域統籌發展與“三包養重”建設的力度仍需加大。全市產業發展的層次仍待提升,按主體功能區規劃統籌推進的大格局有待完善。重大項目落地動工仍需加速,產能釋放尚需時日。三是諸多深層次矛盾有待在深化改革中強力破解。核心競爭力不強、新產業帶動不足、資源要素供給緊張等問題仍然存在,企業與市場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扶持企業發包養網推薦展的政策效果仍需加強,重構利益平衡機制難度不小。四是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亟待進一步解決。市民對公交出行、人才入戶、城市內澇等問題意見較多,治安管理、教育公平、醫療改革等任務艱巨。五是機關作風改進仍然任重道遠。“四風”問題仍有待大力改進,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有待提升,行政效率、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需進一步提高。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認真加以解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