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融入脫貧攻堅 貢獻香港力量(香江在線)
“打贏脫貧攻包養網堅戰,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愿和使命,香港同胞不能置身事包養外,有責任也有能力參與其中。”2018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林武、譚錦球、蔡加讃等人遞交提案,表達香港各界參與內地扶貧的意愿。自此,扶貧路上再添香港力量。
請來的“任務”
“早在2018年4月籌備成立促進會期間,我已去內地做過實地考察。一些老人因付不起手術費,每天忍受白內障失明之痛;一些貧困學生、留守兒童因家里貧困而失學。數次考察經歷,令我們感受非常深刻,下決心要幫助更多內地同胞脫貧。”
譚錦球是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召集人。他參與遞交的提案得到了全國政協和國務院扶貧辦的高度重視,被列為全國政協重點督辦件。在國務院扶貧辦推薦下,四川南江最終被確定為香港各界首個扶貧點。
南江縣,地處川陜交界、大巴山腹地包養網,全境山高谷深、產業落后,總體貧困面寬。
心赤誠,行動有力。2018年5月,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在川港合作會議期間與四川省巴中市及南江縣簽署了精準扶貧合包養網作備忘錄;6月,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正式成立,一系列對口幫扶工作鋪開。
“我們已在香港社會籌集資金近8000萬港元,與南江簽訂捐助包養網扶貧項目協議超過7000萬港元,實際撥款也已達3000萬港元,黃羊產業、教育與技術、包養醫療衛生扶貧、養老院捐助資金等6個扶貧項目均在有序推動。”香包養港各界扶貧促進會會長蔡加讃說。
扶貧成果在南江縣提供的一組數字里,得到了具體呈現。“截至2018年10月底,關愛留守兒童項目完成50個村‘童伴之家’陣地建設;資助困難家庭學生每人每年2000元教育資助累計達1500人次;90名鄉村包養網醫生參包養網加201包養網8年首期鄉村醫包養生培訓項目提升業務能力……”
“首批項目進展情包養網況相當理想”,四川巴中市副市長、南江縣委書記劉凱說,在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的幫扶下,南江縣以南江黃羊為重點的特色產業在壯大、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有提升、農村貧困人群已得到實質性幫扶。
真誠的努力
“接到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幫扶南江的通知時,第一感包養網覺可能和有些社會團體一樣,一年到貧困地區走訪幾次,只是給一些項目和資金。”劉凱坦言。
然而,確定幫扶關系后,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先后派出7批98人次,深入南江縣15個鄉鎮36個村調研包養,深入了解貧困狀況、產業現狀和發展困境等方面的情況。行動之快、工作之細、投入精力之多,讓當地政府吃下了“定心丸”。“南江人民感受到港方滿滿的誠意。”劉凱說,有個事讓他印象深刻。2018年7月份,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來當地調研,為節省行程,他們一早從香港出發,下午趕到南江就直接深入基層,直到晚上9點包養網還就考察情況包養連夜交流,結束時已快12點。第二天7點,又乘車往返4包養個多小時,前往偏遠的北極鄉考察南江黃羊。“愛國情懷、責任擔當、務實精神,令人感動。”
2018年9月21日,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再赴南江調研,座談會上的一番話頗能體現他們的扶貧作風。
包養“南江黃羊產業扶貧基金項目實施方案說,‘通過3年努力,全縣南江黃羊年飼養量達45萬只……帶動1500戶貧困戶增收致富’,目標是不是定低了?”
“貧困戶借羊還羊這一模式,要考慮建立約束機制。資助對象要選擇好,要有道理。興建圈舍,要有定點標準包養網,建設要招標,程序要公開。”
劉凱總結道,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嚴謹細致、工作高效。而且,他們捐助項目都是先共同擬訂方案,再以協議方式確定下來,最后根據協議約定內容驗收項目成效,確保項目精準落地。“通過扶貧合作,我們也從香港各界身上學到不少東西。”
再次前往南江,香港各界扶貧促進包養會主席蘇長榮已經看到了變化。在他們援建的紅光鎮白內障青光眼患者隨訪登記點,完成白內障手術的老人重見了光明;北極鄉的“童伴之家”里,10多名兒童正在“包養網童伴媽媽”及義工們的陪同下玩樂。
光榮的責任包養
“香港各界扶貧促包養進會在籌備過程中得到了香港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諸多社會賢達和商界領袖親身參與并予以資金支持,香港各界同胞正在以實際行動參與到祖國內地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實踐之中。”2018年6月23日,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舉包養行成立儀式,香港中聯辦副主任楊健在致辭中表示。
“大家很踴躍,用心用情,出錢出力,各方面都有積極響應。” 負責協助推動香港各界參與扶貧事業包養網的香港中聯辦秘書長文宏武說:“看得出,他們不是簡單地包養網去捐錢、投項目,而是真的把這項工作當作一項事業來做,而且準備持續做下去。”
真扶貧、扶真貧,香港各界有善舉,更有實招。他們積極配合當地政府,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聚集一點、兼顧一面”的扶貧總思路,考慮輕重緩急,注重點面結合,既有醫療扶貧、教育資助等“短平快”項目,也把公益扶貧與產業扶貧相結合,確定發展當地優勢產業為扶貧包養重點,意在通過激活南江內生發展動力,幫助當地真脫貧。
“我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蔡加讃說,協助四川南江脫貧攻堅是三年計劃,效果好的將繼續,不好的就檢討。“現有的這些扶貧項目,我們還會研究推廣措施,拓寬參與渠道,降低參與門檻,讓香港普通市民也能參與其中。”
“這是一份光榮的責任,我們將不懈努力。”譚錦球說,現階段扶貧包養工作進展順利,但絕不會有半點松懈包養。日后還將繼續選擇其他貧困縣為包養網扶貧點,讓香港各界在國家大扶貧格局中參與更多、更有分量。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