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甜心寶貝S包養網命老區展新顏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92.包養2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重點龍頭企業數、包養網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全省第一……十年間,貴包養網州省遵義市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十年來,遵義始終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與貴陽唱好‘包養網雙城記’,革命老區闖出包養網一條發展新路。”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李睿說。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包養網展勢頭強勁

走進新包養網蒲新區新中街道松源社區,一棟棟樓房整齊排列,衛生院、幼兒園、超市、小賣部、飯店等一應俱全,這是當地的一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聊起如今的生活,71歲的王訓堯直言要感謝黨的好包養政策。

王訓堯的老家在新蒲新區永樂包養網鎮新民村,因為兒子、兒媳患有殘疾,他每天凌晨5點起床,走兩個小時山路送孫子上學,然后再返回務農。包養

2017包養網年底,王訓堯一家搬進松源社區,孫子的讀書問題解決了,自己和妻子就近當起清潔工,兒子和兒媳看病吃藥能報銷,家庭負擔減輕了,生活有了盼頭。

遵義按照“盡銳出戰、務求精準”的要求,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全市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871個貧困村脫貧出列、92.2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在貴州脫貧包養攻堅主戰場上,遵義創造包養了“三個第一”,即:赤水是全省第一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正安是全省第一個脫貧摘帽的深度貧困縣包養、遵義是全省第一包養個整市脫貧的市州。包養

十年來,遵義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連續10年保持全省前列,經濟總量突破40包養網00億元大關、是10年前的3倍。工業經濟持續領跑全省,白酒產業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農業綜合實力穩步提升,茶葉、辣椒種植面積居地級市前列。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4萬元和1.6萬元,群眾腰包越來越鼓。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守住兩條底線

漫步赤水河上游的五馬河,時常可以看到身穿藍色馬甲的群眾,沿著河岸撿包養網拾垃圾,向周邊居民宣傳環境保護知識。他們是仁懷市五馬鎮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會員。

包養

五馬河是赤水河仁懷段最大支流,也是赤水河重點生態保護區。2017年,五馬鎮400多名群眾自發組織成包養網立生態環境保護協會,開展常態化巡河。“以前的五馬河沿岸有不少污染企業,河道散發著刺鼻氣味。通過持續治理,河道生態環包養境持續向好,水質長期穩定在Ⅱ類水體以上,來遛彎的人也多了。”五馬鎮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副會長郭小勇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堅持生態包養優先、綠色發展,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遵義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偉說。

十年來,遵義堅定不移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烏江、赤水河流域污染綜合整治有序推進,中心城區黑臭水包養網體治理全面完成,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提包養網高到95.12%,縣城及以上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7%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2%,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傳承紅色基因,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眼下正值暑假,遵義會議會址吸引了許多學生參觀。為了講好遵義故事,除了專職講解員,還活躍著一群“小小紅色義務包養網宣講員”。

14歲的張瑞凝從小學二年級起,便成了遵義會議會址的講解員。每逢節假日,她總會穿戴整齊,系上紅領巾,走進紅色文化場館,聲情并茂地向游客宣講紅軍長征故事。“作為一名‘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能把家鄉的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我非常驕傲。”張瑞凝說。

截至目前,遵義全市共培養包養8至14歲“小小紅色義務包養宣講員”1500余人。

包養

十年來,遵義堅持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城市精神文明建設之魂,不斷加強紅色遺包養存保護開發和紅色文化宣傳教育。隨著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加快推進,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等一批紅色遺存提檔升級,《偉大的轉折》《花繁葉茂》《高山清渠》等一批紅色文藝精品紛紛涌現。在紅色基因孕育下、在革命精神感召下,涌現出時代楷模黃大發、杜富國等包養網一批先進典型。

遵義還積極推動紅色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團結一心、矢志奮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成績。在紅色基因的浸潤、革命精神的激勵下,遵義干部群眾滿懷信心,繼往開來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