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瓦片、木房梁、木墻體、木煙囪……在吉林省撫松縣漫江鎮,長白山密林深處,有一座世代相傳了300多年的錦江木屋村,這里是當今長白山地區保護最完好的滿族木屋群落之一,被稱包養網為長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
300余年滄桑變遷,錦江木屋村一度日漸衰敗、人去屋空,而今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這里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全國各地的人們紛至沓來。
據考證,錦江木屋村始建于康熙年間。后來,一個個木屋依山就勢不斷建起,慢慢地聚集起了幾十戶人包養俱樂部家。20世紀80年代起,包養意思專家們在長白山區發現了多處木屋村落遺存,其中錦江木屋村保存最為完好。木屋村幾乎都在深山密林,村民主要以伐木、挖參、漁獵等謀生。
改革開放以來短期包養,錦江木屋村大包養多數村民尤其是年輕人紛紛走出大山,進城務工。最后全村只剩下10多戶居民,且多為留守老人。絕大多數木屋無人居住,年久失修,個別甚至出現坍塌現象。
漫江鎮黨委書記高甜心寶貝包養網云海介紹,為包養網保護和盤活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當地政府行動起來。2006年撫松縣將錦江木包養網屋村列為縣級傳統居民文化遺產保護單位,規定在保護范圍內,不得私建磚瓦房,不得擅自采伐樹木,不得任意拆遷房屋,保護木屋原始面貌。
2013年,錦江木屋村作為全國保存最為包養網完整的滿族古木屋建筑群,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木屋村從此聲名鵲起。2015年,在吉林省民委支持下,撫松縣啟動整村修繕工作,至2018年分兩期投入包養網dcard1000多萬元,共對50棟房屋進行了包養修繕保護包養網單次,并將其中遺存的38棟老木屋列為省級保護單位。
近幾年,撫松縣和漫包養網江鎮還不斷加大木屋村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累計投資3000余萬元,對村內木質棧道、石甜心花園砌道路、地下飲水管網等附包養屬設施進行了修建。
如今,濃濃的關東民俗風情,再加上春花、夏蔭、秋林、冬雪等四季景致,錦江木屋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產生了巨大的住宿、餐飲、購物需求。
近日,記者走進木屋村。遠處是綿延靜寂的長白山,近處是潺潺流過的錦江水,一幢幢木屋沿著包養感情山勢鱗次櫛比地列陣排開。一棟棟房屋以粗細不同的樹干卯榫相扣為墻,外敷黃泥,擋風御寒;房頂以片片木瓦包養管道鋪就,防水隔雪;屋外煙囪,選用空心老包養網樹做成,有的煙囪已有七八十“歲”……每當炊煙升起,這里宛如一幅絕美的畫卷。
記者到村時,恰逢村干部左永志接待一個來自深圳的旅游團,3輛大客車載著120多名游客來到村里。
包養網 游客們在村民于艷霞家,觀賞了傳統的剪紙文化;包養網在蓋慶蘭家,吃上了剛出鍋的大煎餅;在孟凡榮家,喝上熱乎乎醇香的豆漿包養……“有吃有喝,到這里真不想走了。”廣東一位姓任的女士說。
包養 在村博物館,64歲的村民鄒吉友給大家講起了關東文化,特別是人參文化,引起了游包養人們極大興趣。
在村民姜緒成與老伴兒擺的土特產包養行情包養小攤位前,游人們爭相購買起了人參、枸杞、蜂蜜等等。“一年能多收入三四萬元吧,作為大山里的農民,我包養網站們很知足了。”62歲的姜緒成樂得合不攏嘴。
“我不包養感情喜歡城市的喧囂,堅持守護著這份原始,看到我的努力,能為村民們增加收入,真的很快樂,感覺找到包養網了人生價值。”左永志包養網包養網車馬費說。
“一年可接待數萬游客,木屋村越來越有名,我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過。”木包養網車馬費屋村講解包養一個月價錢員盧永玲說。
(記者周立權、許暢)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