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片特困地區弱勢一包養網心得群體減貧成就及其原因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二)農村貧困兒童減貧成就及原因分析

1、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政府投入力度加大,受保障貧困兒童規模增加,兒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貧困兒童基本生活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除了面向低保家庭兒童實施救助之外,該項制度還將符合條件的孤兒、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等納入到保障范圍。農村五保供養制度與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則專門規定了孤兒生活保障。政府也出臺了針對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的生活保障規定。此外,中國政府針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推行營養改善計劃,為貧困兒童提供了一定的營養保障。

享受低保兒童數量增加,受保障水包養app平逐年提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貧困人群維持基本生包養網評價活的“兜底網”。自2007年以來,中國政府對這項制度的投入逐年增加,受保障對象規模不斷擴大,農村包養貧困兒童享受低保救助的數量也隨之增加。據民政部公布數據顯示,低保財政投入從228.7億元(2008年)增加到了713.6億元(2013年);獲得農村低保救包養網助的兒童數量從26.3萬(2007年)增加到了61.4萬(2013年);同期低保補助標準也增長了近3倍。雖然貧困地區農村低保救助的標準依然包養甜心網相對較低,但是直接發放到戶的低保救助金是貧困家庭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對緩解家庭經濟壓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向孤兒發放基本生活費,確保孤兒基本生活保障。2010年,中國民政部、財政部發布《關于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的通知》,啟動孤兒基本生活費發放。到2012年底,中國各省區內孤兒包養基本生活費標準均達到每人每月600元以上。此項政策雖然實施時間不長,但將基本生活費直接發放到孤兒家庭的方式極大緩解了其家庭生計壓力。

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獲得基本生活費。國際社會通過的《適合兒童生長的世界》行動計劃中,將艾滋病防治列為應確保兒童權益、改善兒童生存狀況的4個重點領域之一。2004年,中國民政部發布《民政部關于加強對生活困難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屬和患者遺孤救助工作的通知》;2012年,中國民政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民政部財政部關于發放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基本生活費的通知》,這兩項政策旨在向受到艾滋病影響的人群、特別是兒童實施救助,以保障其過上適當水平的生活。

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計劃,不僅促進了兒童膳食營養,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山區兒童不良飲食行為和習慣。針對貧困地區生活條件差、兒童營養不良現象嚴重等問題,2011年11月,中央政府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包養網的意見》 ,從當年秋季學期起,由中央財政撥款,在全國集中連片特包養網困地區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包養一個月價錢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受益學生總計達到2600多萬,占中西部農村學生總數的近30%。2012年,政府提高了針對貧困家庭寄宿生的補助標準,貧困地區每生每天能享受7至8元國家補助,基本可以解決在校膳食保障。實施營養餐計劃有效改變了山區孩子普遍不包養妹吃早飯、不按時吃飯、飲食營養攝入不足等不利于健康的飲食行為。不久之后,兒童營養改善計劃也將學齡前兒童納入到政策關懷范圍。2012年10月起,中國政府優先選擇10個省的100個貧困縣作為試點,組包養織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由中央財政為6個月至2歲嬰幼兒每天提供1個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包,同時開展兒童營養知識的宣傳和健康教育,努力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健康狀況。截至2013年12月底,該項目受益兒童數量已經達到40萬 。

2、兒童教育方面。“兩免一補”政策與教育救助政策互相配合,減輕了貧困家庭的教育負擔,農村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得到較大提高;義務教育注重保障性別均衡;留守兒童日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2001年,中國農村全面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費與教科書費(兩免),并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寄宿學生包養網ppt提供生活補貼(一補)。2004年,中國政府對農村特殊困難未成年人的教育救助做出了正式的制度安排,以加強保障農村貧困兒童的受教育權益。2006年,中國政府開始實施免除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計劃,2007年,該計劃擴大包養合約到中部和東部地區;200包養甜心網8年,全國城鄉中小學生實現免費義務教育。上述這些政策極大地減輕了農村貧困家庭的教育負擔,全國貧困地區農村兒童入學率得到顯著提升。

農村女童教育得到政策關注,包養網車馬費義務包養教育實現了性別均衡和公平發展。中國政包養價格府通過鼓勵開設女子學校、女童班、設立女童教育基金等多種方式確保女童受教育權。目前全國小學適齡女童凈入學率達到99.58%,高于男童0.08個百分點;初中女童毛入學率也達到了95%左右,與男童無包養明顯差異 。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和中國兒童少包養網VIP年基金會共同發起的、旨在救助貧困地區女童的公益項目——“春蕾計劃”為貧困地區女童返校做出了重要貢獻。項目實施近15年來,“春蕾計劃”已捐建1200多所春蕾學校,資助240多萬貧困女童的學費和生活費,為40余萬女童提供了實用技術培訓 。

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受到政府與社會各界關注。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轉型以及農村家庭結構的變化,中國農村留守問題日益凸顯。目前,中國包養網農村留守兒童已達到6000多萬 ,留守兒童的生活照料、安全、心理、教育等問題也日益突出。自2002年以來,在媒體和學界的持續呼吁和推動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逐漸引起了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包養意思廣泛關注。2006年,中國婦女聯合會提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得到了政府部門、學校、媒體、社會組織、志愿者群體等各界力量的積極響應。社會各界從不同角度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家庭教育、學校文化知識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社區照料、以及夏令營、冬令營等關愛行動甜心寶貝包養網,探索出了多樣化的支持方法。

3、實施“新型農村包養情婦合作醫療制度“保障了貧困地區兒童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權利,患大病、特殊病種、艾滋病等特殊兒童群體均得到相應救助,既保障了兒童健康,又減輕了家庭在兒童醫療方面的負擔。目前,中國已將貧困兒童(包括貧困家庭兒童、孤兒、患大病兒童、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納入到農村醫療救助制度 的保障范圍中。中國政府不僅出臺政策確保上述各類兒童能夠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簡稱“新農合”),以獲得基本的醫療服務;同時,還出臺專門針對兒童的大病救助制度,2012年,農村兒童大病醫療保障將保障病種擴大到20種,這些補助措施有效減輕了患兒家庭的醫療財務負擔。

向受艾滋病影響兒童提供分類救助的醫療保障制度。對感染艾滋病的兒童,提供免費的抗病毒治療和抗機會性感染治療;艾滋病致孤兒童可享受孤兒的基本醫包養意思療保障;對于其他受艾滋病影響的貧困家庭兒童,資助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包養妹,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并納入農村醫療救助體系。

針對患有特殊病種的兒童,政府提供政策平臺推包養一個月價錢動社會力量資助他們得到醫療救助和多類康復服務,并合作開展兒童醫療救助行動。民政部門推動的針對殘疾孤兒醫療救助行動——“明天計劃”、民政部與李嘉誠基金會合作針對全國貧困家庭唇腭裂兒童手術康復的“重生行動”、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推動的“貧困聾兒人工包養女人耳蝸搶救包養網性康復”等大大提高了特殊病種貧困兒童獲包養網評價得醫療救助和康復的機會。

特別脆弱兒童群體生存和發展得到全面保障,保障規模逐年提升。孤兒、五保兒童、受艾滋病影響兒童是弱勢中的弱勢,中國政府通過出臺相應的救助保障政策,為這些特別脆弱兒童提供覆蓋基本生活保障、教育、醫療、住房和就業等全方位的制度保障。以農村五保供養制度為例,2007年該項制度供養的未成年人為20.8萬,到2013年提高至23.9萬人。

4、中國民間力量在兒童教育、營養和健包養合約康以及弱勢兒童關愛等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有效促進了對兒童福利的政策性保護。民間力量在兒童福利領域的參與一直比較積極活躍。根據服務對象不同,可以大致將非政府兒童福利機構工作分為以下幾類 :1)服務所有弱勢兒童類:例如項目覆蓋中國20多個省市的英國救助兒童會,關注對象從流浪兒童、殘疾兒童到被拐賣兒童等;2)專門服務孤兒、流浪兒童等包養無人撫養的兒童類:如中國孤兒救助協會;3)服務服刑人員子女類,如太陽村,主要致力于救助服刑人員無法撫養的子女;4)服務有生理缺陷的兒童類,如慧靈智障兒童服務機構、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等,主要為兒童家長提供咨詢和家庭訓練指導服務,為教育人員養護缺陷兒童提供行為技巧培訓;5)服務受艾滋病影響兒童類,包養網這類組織主要是回應目前中國艾滋病人數量逐年上升的挑戰而出現,如東珍艾滋孤兒學校、兒童心理研究所等;6)服務權益被侵害兒童類,如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注重為所有權利受到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幫助等。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