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評:兩會“半邊天” 問政“她視角”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一包養價格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又逢兩會,可謂喜上加喜。忙碌的女代表、女委員、女記者們,則通過參政議政、采訪報道向人民致敬。全面二孩政策、就業歧視、保障學前教育包養網推薦,未成年保護——她們從自己的視角包養網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

人民網輿情監包養女人測室監測包養女人顯示3月5日—-7日涉“兩會、女代表委員”的臺灣包養網網絡新聞3457篇、報刊835篇、博客博文634篇、微信文章2749篇、APP文章938條。

  女性參政漸成中長期包養國政治風景線

女性官員是政壇上備受關注的群體,也是黨政領導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會期間,她們參政履職讓大家印象深刻,而她們在政壇上的從容表現,更是廣受國內外媒體的贊揚。

3月4日,滿頭銀發包養網、身著橘黃職業裝的傅瑩走進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現場,以溫和又略帶詼諧的話語開始了她第五次新聞發言人之旅,作為全國人大史上首位包養網女性發言人,傅瑩用從容和優雅再次贏得了掌聲。

除了傅瑩,新一屆女性人大代表委員中,既有包養最年長的代表——88歲的申紀蘭,也有最年輕的代表——陳若琳和李曉霞。既有來自邊疆的牧民——格日勒,也有神舟飛天的女航天員——劉洋,既有颯爽英姿的解放軍代表—–宋祖英和陳思思,也有詼諧幽默的藝術家代表宋丹丹。他們為爭取更多女性權益而建言發聲;女代表們積極認真履職的精神較之男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性毫不示弱,代表”半邊天”發出時代強音。

兩會上,女性代表委員討論熱烈,女記者同樣值得點贊。正如媒體評論的那樣,她們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提問席上,她們衣著靚麗、伶牙俐齒;人民大會堂寬闊的廣場上,她們“突破重圍”追逐“獵物”。她們寫稿甜心花園至深夜,天一亮又照樣精神抖擻地笑對采訪對象……

且不論她們來自哪里,身居何位,今天,她們都是中國民主政治的重要參與者。

總書記:婦女能頂半邊天

1990年“三八”婦女節,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充分結合本地區的婦女包養甜心網工作開展情況,書寫了《婦女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偉大力量》一文在閩東報發表,該文熱情肯定了一些杰出女性代表為推動社會進步做出的努力貢獻。他說:“有人曾說,農村婦女離不開鍋臺,上不了講臺,登不上舞臺。大量無可辯駁的事實一再證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閩東廣大婦女,她們離開了鍋臺,走出了家庭,步入社會,不僅投身于各項生產勞動,而且參加各種政治活動。”女性也能撐起半邊天,在當時閩東多數農村重男輕女風氣依然不減的年代,習近平為“三八”婦女節書寫的文章猶如春風,滌蕩了社會的風氣。

習近平總書記是怎樣看待婦女和婦女工作的呢?“婦女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偉大力量”、“婦女權益是基本人權”、“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包養和夢想成真的機會包養網”、“要注重發揮婦女的獨特作用”、“始終把婦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為婦女事業發展開辟廣闊道路”。一連串的政策理念匯聚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開展婦女工作的總思路,也為我國更好的保護婦女權益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何切實的保障婦女權益,需要加強立法。正因為于此,我國也一直在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制定落實公共政策,制定修訂了婦女權益保障法、就業促進法、反家庭暴力法等20余部涉及婦女權益的法律法規,推動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習近平指出:“經過持續不斷努力,許多以前遙不可及的夢想已經成為現實:全球143個國家通過立法明確規定包養網男女平等,婦包養故事包養網車馬費參與政治經濟活動在法律上已經沒有障礙,婦女接受教育、婚姻自由、職業自由等包養網已經成為社會共識。”

隨著法律法規的實施推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女性開始走出家門,撐起社會發展、國家建設的“半邊天”。劉延東、孫春蘭、嚴雋琪、李海峰和彭珮云、何魯麗、顧秀蓮、陳至立、張梅穎、王志珍;董明珠、李小琳、宋祖英、宋丹丹、劉麗、韓紅、宋春麗、陳思思—–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女性領導人、女企業家、藝術家、普通勞動者越來越多的走上政治舞臺,帶來了政治文明的新風貌。

統計顯示,本屆兩會女性全國人大代表共709人,占全包養網體代表的24.2%,是歷屆人大代表中女性比重最高的一屆。本屆女性全國政協委員399人,占委員總數的17.8%。中國女性從政、參政比例越來越高,不僅說明女性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提高,也說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進程正在加快。

媒體:尊重婦女重在落實權益

3月4日起,作為國內唯一女性主流媒體的《中國婦女報》,通過性別視角、人文視野、社會維度,以“加油干”為主題推出兩會報道特刊,著重報道兩會期間關于婦女兒童權益最新的法律法規實施細則、政策提案,以及與婦女、兒童、老人利益息息相關的熱點,其中《2017全國兩會:團結引領婦女、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最具影響力。

與此同時,《中國婦女報》以“報道形式創新、傳播渠道創新”為宗旨,利用兩微實現“滲透融合、多元生成”的全媒體格局。據觀察,在眾多兩會報道媒體中,《中國婦女報》“加油干”特刊盡展女報氣質,為兩會新聞宣傳奉獻巾幗之力,以細膩、獨特的視角講好人大故事、政協故事。

較婦女報正面宣傳女性參政議政不同,中國青年報則通過聚焦智聯招聘發布的《2017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表達對女性就業的關注。報告顯示超八成女性認為在就業中存在性別歧視,其中超兩成女性認為在就業中性別歧視嚴重;在擁有碩士學歷的女性群體中,超九成女性認為在就業中存在一般甚至嚴重的性別歧視。

事實上,女性遭遇就業歧視是真正的“老大難問題”,也是壓在每一名女性求職者心頭的重擔。在3月4日舉行的人大新聞發布會上,傅瑩包養網單次就感嘆:遇到這種就業歧視“會很郁悶,很不爽”,但是“道理可包養網dcard以講得包養妹很豐滿,但現實可能就會很骨感”。

如何保護女性權益,7日晚央包養網dcard視《焦點訪談:問計兩會——婦女權益:保障還需落實處》給了答案。“我們要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既要考慮各國國情、性別差異、婦女特殊需求,確保婦女平等分享發展成果,又要創新政策手段,激發婦女潛力,推動廣大婦女參與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要包養確保政策落實。”

長安街知事文章《今天,人大代表董小姐為什么一直強忍淚水》包養網趕在婦女節前一天發布以此向默默堅守在公安戰線上的女家屬表示致敬,感謝她們她們為大家奉獻小家犧牲小家。

對于即將到來的婦女節,部分媒體在7日表現很平淡。包養網《“三八”國際婦女節中外婦女招待會在京舉行》如此重要的訊息也僅僅是放在了不太引人關注包養的邊角位置里,一些媒體干脆不報道包養甚至沒做重點關注。如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央視包養網、央廣網等。

中央媒體以新聞通訊的方式聚焦基層女代表,以基層代表的生產、建設實踐反應女性影響力的重要。如新民晚報《和習總書記對話的這個女代表真是出奇地讓人放心啊!》、中國青年報《減稅降費讓女代表喜極而泣:企業最難時都沒掉眼淚》、新華社《一起到包養網比較南海“追夢”——記“決心”號上的女科學家們》、《身在基層心憂國——4位女代表的履職風采》包養網、新華網《打開“包養山門”天地寬——兩位基層女代表共話“脫貧路”》等。

商業網站面對兩會中的婦女,往往情不自禁的辦起了選美大賽。比如年年都會被挖出來的“最美女翻譯”。關于兩會“亮麗風景線”的報道從來不嫌無趣,無論是女代表委員、女記者、女服務員都難以幸免被卷入這場妝容、身材和衣著的較量。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