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制度約束:以“大扶貧”思路聚合資源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一包養展門戶

作者:

分類:

新華網河南頻道6月24日電讓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走出“鍋底”,不僅是扶包養貧辦一個單位的事,也不僅是貧困地區的事,而是全中國的大事,需要舉全國之力。

記者采訪的眾多干部群眾、專家學者都認為,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么艱巨的任務,特別需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包養網大事”的政治優勢。

“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堅持包養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包養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寧夏永寧縣有一個閩寧鎮,取名便是“福建、寧夏合作”之義。

1997年,福建、寧夏聯手在一片戈壁灘上建立了閩寧村,將首批八千貧困農民從“苦瘠甲于天下”的西海固搬遷至此,蓋房、開包養網荒、發展產業。如今,村已拓展為鎮,轄6個行政村,人口近5萬。

包養網VIP

“十幾年里收入翻了十幾倍,我們在這個莊子里算中等。”閩寧鎮園藝村村民張耀武說,“家里大車、小車都有,三個兒子都有事做,我們老兩口開個門市部,一年能掙一兩萬。”

這座兼具閩南風情和回族風格包養行情的新城鎮,是閩寧合作的一個縮影。兩省區包養故事建立對口扶貧協作關系十多年來,福建人力、物力、財力各層面的援助,帶動了寧夏成千上萬人脫貧致富。

先富幫后富、共同富裕,向來是改革開放的基本戰略。事實證明,對口幫扶方式可以解決很多貧困地區自身難以解決、中央又照顧不到的問題。

武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成德寧說,在扶貧攻堅的關鍵階段,要強化對口幫扶的制度安排。國家從1996年就啟臺灣包養網動了這項工作,東部18個發達省市對口幫扶西部10省份,但是一直缺少量化約束,沒有納入目標管理。下一步,可考慮給發達省份下指標,促使他們更快、更多地拿出資源投入扶貧。

有專家建議,對各中央部委也應建立類似硬性約束,落實其扶貧責任。

事實上,各部委一直是扶貧的參與者,都成立了包養網站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由部委領導甚至“一把手”任組長。很多部委還分別聯系一些貧困片區,分別出臺過專門的扶貧政策。教育部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學費免除,全國婦聯的婦女小額信貸,國家能源局的光伏扶貧,國家衛計委的“流動醫院”項目,都在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然而,由于缺乏統一規劃,不同部委扶貧力度不一,并且由于政策設計出發點不同,缺乏有效整合,扶貧政策合力尚未形成。

近年來,國家衛包養價格ptt計委與教育部合作實施“包養網車馬費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每年為中西部農村基層培養和輸送合格的醫學畢業生2.6萬名,一定程度緩解了貧困地區醫衛人才緊缺問題。但衛計委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這與實際需求仍有很大差距。要建立貧困地區衛生人才流入綠色通道,還需要國家層面在高等教育招生、人才職稱評聘、人才招錄等多個方面,協調教育、人社、編制等多個部門給予政策支持。

“就像燒水,不能總是在五六十攝氏度,要想燒開,必須加火。”黃承偉以包養網此比喻扶貧資源的分散,“我們有各種各樣的資源,只因條塊分割的管理方式,到了地方上就各自為政。要把資源集中起來,精準發力。”

聚合扶貧資源,還需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去年末,貴州省黎平縣巖洞鎮銅關村舉行了一場迎接WiFi入村的典禮。騰訊公司宣布,將把銅關建成中國第一個移動互聯網村,讓貧困村民通過微信與外部世界交流,并在網上銷售土特產。

阿里巴巴集團則嘗試電商扶貧,啟動了“千縣萬村”計劃,幫助農民兄弟通過電商平臺實現資源和市場的對接。3至5年內,這一計劃可望覆蓋全國三分之一的縣及六分之一的村。

汪三貴說,中國扶貧特點是政府主導,資源項目都是從上到下實施的,比包養女人如大型基礎設施包養網建設、社會保障體系等。但是一些小的扶貧項目,專業性民間機構和企業可能做得更有效。

而擴大社會力量的參與面,需要一系列體制、機制的突破創新。

甘肅東鄉縣委副書記馬斌說,應當樹立“大扶貧”思路。只有貧困地區內外、中央與地方、官方與民間共同行動起來,才能下好扶貧攻堅這盤大包養網比較棋。

超常用人:“盯人防守”確保一抓到底

人,從來包養合約是扶貧攻堅的第一要素。

在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看來,中央已經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扶貧開發的政策,關鍵在于落實,在于各級領導干部有沒有把老百姓的疾苦真正放在心上。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貧困縣領導不關心扶貧”的現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地方仍是“GDP第一”,把大量精力花在招商引資搞開發上。以扶貧名義要來資金、轉手就挪給其他項目的行為時有發生。還有個別地方“窮縣富衙”,高聳在貧困區中心的辦公大樓格外刺眼。

河南包養軟體省扶貧辦主任張成智認為,出現這些問題,一是有些官員政績觀有偏差,二是考核體系不完善,對貧困地區缺少約束。

這一狀況已有所改觀。去年,中組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發文,改進貧困縣黨政領導考核機制,要求把扶貧開發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以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減少貧困人口數量、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為主要指標。

張成智說:“這項改革落實到位,要用硬手腕推進,與官員的包養網比較‘烏紗帽’掛鉤,由中央督查,做不到的就要處理人,一票否決。”

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黨政一把手要當好扶貧開發工作第一責任人;鼓勵和選派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愿包養意為群眾服務的優秀年輕干部、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到貧困村工作;要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習近平總書記從“用人”角度為加大力度推進扶貧開發包養網工作指明了方向。

超常艱難、超常緊迫的扶貧攻堅,需要超常用人。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時代,只有“盯人防守”才能實現細化到一家一戶的高效幫扶。

甘肅省東鄉縣汪集鄉何家村趙萬福的脫貧就得益于此。這個68歲的老漢本是特困戶,早年喪子,自身腿腳殘疾,全家5口人生活窘迫。

“兩間矮小的土房墻開了一個洞,他斜躺在炕上,身上蓋著一張破毛毯,連起包養網dcard身打招呼的精神都沒有。”東鄉縣能源辦主任馬占江回憶第一次來到趙家的情景。從2012年起,能源辦16名干部受命結對幫扶何家包養管道村20家特困戶。

干部們坐在趙萬福家炕頭上,跟他共商脫貧對策。先是幫他申請補貼,改造危房。他掏不起自籌資金,能源辦就組織職工捐款,從辦公經費中抽出一些,再從其他渠道籌款,終于蓋起了新房。能源辦是管能源的,很快幫他建了沼氣池。又聯系扶貧辦,幫他申請扶貧資金,修羊圈,還發了3只羊。

最后,考慮到趙萬福是殘疾人,干部們又聯系商務局,籌資在村里開了便民超市,就近安排他工作,這樣他每個月能有500元收入。

3年過去了,趙萬福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不僅日子過好了,人也精神煥發。見到記者時,他連聲感謝:“國家把我照顧得好著呢!”

自2012年起,甘肅省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40.8萬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67.1萬個貧困戶,3年累計減少貧困人口4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3.2%下降到19.8%。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同一片貧困地區,同樣的扶貧政策,有的村富得快,有的村富得慢,差別往往就在于有沒有好的帶頭人。記者聽到了很多老支書、老村長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故事。而一些地包養網方嘗試“第一書記”駐村扶貧,見效更快。

記者拿到了這樣一份成績單:廣西2012年選派的首批3000名“第一書記”已引進項目3萬多個,累計投資7.5億元,引導16.3萬農戶發展特色產業,協調修建村屯道路3.4萬公里、橋梁2206座、校舍5346間,幫扶困難群眾15.7萬戶。

在安徽、山東、河南等省,“第一書記”同樣得到貧困群眾認可,并出現了一批深受老百姓愛戴的典型,如安徽小甜心寶貝包養網崗村的沈浩。

成德寧認為,“第一書記”之所以能迅速打開局面,就因為他們整體包養網素質較高,能得到各級部門特別是財政支持,能調包養動多方資源。這一做法應在更大范圍推廣,覆蓋全國所有貧困村,并且通過“第一書記”帶出更多的致包養網ppt富帶頭人。包養app

讓7000多萬貧困人口追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意味著到2020年中國將消除絕對貧困,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偉大工程,沒有先例可循。國際上成功的扶貧經驗可以吸取,但完成任務最終還要靠“中國式扶貧”。

“對于扶貧開發,既不能垂頭喪氣,也不包養網比較能盲目樂觀。”劉永富說,在扶貧攻堅過程中,中國對包養網站貧困本身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必須承認,即便消除了絕對貧困,相對貧困仍會長期存在。貧困不是一兩天產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有些深層貧困問題,需要幾代人甚至更長時間去解決,我們必須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切實采取超常措施,切實加大扶貧力度,堅定信心,克難攻堅。(執筆記者:劉詩平、李柯勇、王清穎;參與記者:林暉、王麗、鄒欣媛、周相吉、梁軍、夏軍、楊洪濤、陳地、李亞楠、馬姝瑞、侯文坤、李丹)(完)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