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娃”搞第三方評估靠譜嗎?小編“混進”評估隊伍給你尋找答案S包養網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引入第三方評估是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成效考核中個一項重要制度創新。脫貧攻堅成效如何,不能政府自己說了算,第三方評估能夠更加包養網獨立、客觀、公正的反映脫貧攻堅的成效,是脫貧攻堅的“指揮棒”“包養網質檢儀”和“推進器”。

如此說來,第三方評估隊伍使命光榮但責任巨大,目前評估隊伍以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牽頭組織,全國包養網各高校教師包養網、學生“扮演”著評估隊伍的角色。但小包養編在基層采訪時聽到不少基層干部的懷疑:讓“學生娃”承擔第三方評估工作靠譜嗎?

小編也有擔心,第三方評估如此巨大的任務,這些稚嫩的肩膀能否禁得住?為了一探究竟,小編帶著問題,“混進”第三方評估四川組尋找答案。

問題一:學生是否懂扶貧政策,能否包養網了解基層實際?

評估扶貧工作而不懂扶貧政策的話,就像閱卷老師看不懂試題,這樣的話“錯判”的情況就少不了。小編不禁擔心,這些年輕的娃娃懂不懂扶貧政策?

1月12日,小編跟隨第三方評估組來到宜賓市屏山縣,看看他們如何開展評估工作。小編先來介紹一下這只包養網評估隊伍,他們來自西南大學,共156名隊員,由廖和平教授帶隊。廖教授是西南大學地理科學院教授、國土資源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李濤是西南大學的博士后,他告訴小編包養,這156名隊員碩士和博士比例達到91%。

評估隊員進村開展評估工作

隊伍質量沒得說,包養但仍不能打消小編的疑慮:學歷高但并不代表能夠勝任評估工作。一進村,包養小編就跟隨一小組入戶評估,小編當然要“加點料”,根據受訪戶的情況,“包養網懂裝不懂”,開始“考驗”幾位隊員:“這位大爺搬進新房怎么就掏了這點錢,四川省易地扶貧搬遷每戶補助多少?”“這位老鄉蓋房缺錢,能不能用扶貧小額信貸的錢?”“像他這種在成都異地看病的,該如何報銷?”……

隊員的回答出乎意外:全部答對了,還順便給小編上了一課!原來,他們“早有一手”:培訓扶貧政策,而且還要考試,合格后,才能正式成為一名評估隊員。

隊員李濤告訴小編,要想成為一名評估隊員,要經過層層選拔:首選選擇評估經驗豐富的學生,然后根據學員專業背景、語言表達能力、工作認知等要素進行初步篩選。這還不算完,篩選后的學生要經過為期7天的培訓,主要讓學生熟知黨中央的脫貧攻堅各項政策,熟知四川省的扶貧工作,和訪談技巧等一系列課程。培訓結束后,還要進行考試,考試內容包括扶貧政策、評估紀律、評估工具使用的熟練程度、對問卷各項指標的掌握情況。考試合格的只是入選備選調研員,還要等到參加實地模擬評估調查的訓練,這樣才能正式的評估隊員。

“這么說吧,玉米、水稻、小麥之類的農產品價格我們都知道。”隊員馬陽告訴記者,今年是他第三次參加評估工作,這次考試他考了98分,但他并不包養滿意,“去年考了100分。”

在和干部座談及入戶評估時包養網,隊員們對政策的掌握徹底讓小編服氣了!除了國家層面的各項扶貧政策外,他們對四川省的政策也提前做足了功課,四川的“9+3”免費教育資助政策、“五大行動+三個一批”健康扶貧體系、“扶貧再貸款+扶貧小額信貸”的四川模式,他們都說得頭頭是道。“如果不了解扶貧政策,何談去評估政策落實情況?如果不了解四川的扶貧政策,很容易對評估工包養網作造成偏差。”李濤告訴小編,為了了解更多的政策,包養網同學們現在看新聞不看娛樂看扶貧,看電視不看包養綜藝看時政。對于這些風華正茂的學生來說,能做到這點已經很不容易了,小編默默看了一眼手機里的“王者榮耀”,羞愧不已!

問題二:每天爬山涉水、走村串戶,能否扛得住?

屏山縣,位于小涼山的余脈,雖然少了些大涼山的巍峨氣勢,但崎嶇狹窄的山路讓人膽顫心驚。12日早上7點半,小編跟隨評估組前往被評估村,140多公里的山路被小涼山拉長到四個小時。到被評估村,已經快12點了,簡單的午飯后,評估隊員開始了評估工作。

到村里后小編才發現,困難遠不止如此。受評估組共有10多個村民小組,分散在各個山頭,其中有幾個還不通路。

沿著泥濘的山路,評估隊員開始了入戶訪談

“10小組只有一戶,距離村委會有4公里,來回得四個小時左右,別去了,很危險。”村干部提醒隊員,前兩天剛下了雪,路上都是泥,很危險。來回8公里四個小時,只為評估1戶,小編也覺得太危險了,認為這兩位細皮嫩肉的學生肯定要換戶了,結果聽到一個字:“去!”望了望村干部指向那座要爬的大山,小編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大包養家對我們學生一直有誤解包養,認為我們嬌生慣養的,怕吃苦,你跟著走一走就知道實際情況了。”李濤說。一雙登山鞋,一件沖鋒衣,24歲的劉火舟在山路上只給小編留下個背影。和他一組的重慶女學生,在小編的上氣不接下氣的喘氣聲中顯得異常平靜,“我家也是農村的,條件雖然比這包養網好點,但是爬山涉水也是常事。”她告訴小編,評估隊員大部分來自農村,這點路不算什么。帶路的村干部一個勁兒的提醒著隊員,“走慢點喲,看腳下!”村干部告訴小編,“我都攆不上包養網他們,這兩個娃娃了不起。”

評估完這個村后已經晚上七點多了,在鄉鎮簡單吃完晚飯后,評估組要趕四個多小時夜路才能到達賓館。回到賓館已經快到12點了,來不及放下東西,隊員們直奔三樓會場。總結會結束后已經1點多了,隊員們回房間繼續整理材料,梳理問題,開小組會……小編累了一天,躺在床上后,微信運動發來提醒,李濤占據了小編的封面……

12日,快到12點,評包養估組才回到縣城

“你們累不累!”

“不累!我們很年輕,我們很直溜!”

問題三:涉世未深的學生,能否擠掉個別農戶干部摻雜的“水份”

有些農戶或有自己訴求、或有自己的打算,個別干部為了能夠取得好成績或隱瞞問題、或逃避責任,說話不免會摻水份。能否擠掉這些“水份”,關系到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天真單純的學生涉世未深,能否不負眾望,完成任務?

小編先來帶大家看幾個細節:

“那戶沒在家,打工去了”

在入戶評估時,隊員們拿出名單讓村干部帶路,村干部告知“個別戶不在家”,怎么辦?

“沒事,您先帶我包養網們過去,我們去了再說。”李濤告訴村干部。

小編心想:這戶或許有問題,為了不讓評估隊員去評估,“不在家”是不是“套路”?假如不是“套路”,確實不在家的話,他們該怎么辦?

李濤的“套路”

而李濤也有自己的“套包養路”:看電表、看門把是否生銹、看院子……確認受訪戶不在家后,李濤拿出了電話,撥通了戶主的電話,而其他隊員則到鄰居家從側面了解情況……套路滿滿。

“我家里這么窮,我什么都沒得”

劉火舟在入戶評估時遇到一位農戶,還沒等他開口問,農戶已經滔滔不絕:“我家里這么窮,政府什么都沒給,我什么都沒得。”劉火舟也有自己到底“套路”,他和農戶訪談,另一位隊員拿著相機拍來拍去,小編疑問,到底拍什么?拿到相機一看,雙開門冰箱、液晶彩電、一卡通里各項政策補貼記錄……套路滿滿。

“干部先出去”

在評估現場,個別干部想“圓個場”,在評估現包養網場徘徊。

“干部先出去,現在不能進來。”涉世未深的學生也有一種品質:“不講情面”!誰來都不行,他們眼里只有規定。把干部趕出去還不算完,另一位隊員在院里轉來轉去,小編一問,那是提防干部偷聽……套路滿滿。

“找學生翻譯”

12日被評估村有許多彝族群眾,雖然在選取隊員時包養充分考慮語言問題,大部分隊員都是四川方言語系的,并且有11名彝族同學,但學校彝族學生有限,且彝語也包養不盡相同,所以依然不能滿足評估需要。怎么辦?

“從學校找彝族學生。”李濤告訴鄉鎮干部,不能讓干部當翻譯,防止農戶的談話被打折扣……套路滿滿。

“看似了冷酷無情、不講情面,但這正是第三方評估工作的要求和意義所在。我們要對黨和國家交給我包養網們的任務負責,對當地政府負責,更對群眾負責!”李包養濤告訴小編。

沒錯,只有最嚴格的紀律和最嚴厲的作風才能保證最客觀、最公正的評估結果。這些學生娃認真、較真、求真的精包養神,正是第三方評估所需要的!

各位如果對第三方評估還有任何疑問,包養歡迎給小編留言,小編將繼續跟隨評估隊伍,以親身經歷解答你們的疑問!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