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果盆”團隊在云縣考察白花木瓜。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6月22日電(劉文靜)白花木瓜是云南省臨滄市云縣的特產水果,營養豐富,被稱為“木瓜中的精品”。但如此“精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卻深陷“保質期”難題。6月17日,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全國啟動儀式重慶主會場上,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學生莫林凡,作為歷屆優秀項目代表在現場分享了他們的“紅旅”之路。
云南省云縣是華南理工大學的對口幫扶縣。2013年,同學們去到云縣調研,看見掉落遍地的白花木瓜無人問津,任其腐爛,心疼不已。
“包養我們當時包養網就在思考,能否通過加工一種水果,帶動一個產業,包養網惠及一方經濟?”本著這樣的想法,同學們一回到學校,就開始搜集相關資料信息,反復討包養論是否可在白花木瓜的精深包養網加工方面提供有力幫助,既使特色水果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又能為果農增加收入。
最后的結論是:對水果進行深加工,延伸價值包養鏈,是解決“保質期”難題的重要途徑。華南理工大學的同學們認為,深加工應用各式各類的方法和技術,推出果汁包養、果片、果脯、水果醋、水果酒等附加值產品,就能有效帶動水果走出包養“巷子”,保證果農增收。
“但在大量的調研工作中,我們發現,包養網水果行業雖量大面廣,遍布全國,但水果多種植在落后地區。” 莫林凡包養網介紹,加之先進食品加工技術缺乏,水果精深加工產業普遍存在著生產效率包養低而吃不快、提取純度低而吃不凈、產物活性低而吃不下的發展困境,包養直接削弱了數千萬果農賴以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
2包養網019年12月,“聚果盆”創業項目成立,團隊結合當地的資源特性,輔助開發相應的產品設備,致力于為云南等地鄉村(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提供服務。
創業方向和扶貧路徑確定后,大家說干就干,著手幫助當地果農實現白花木瓜深加工。第一件事就是提升木瓜處理效率。“之前一天生產400噸白花木瓜需要上百個人,現在用上新設備之后,只需40個人包養就搞定了。”村民感嘆道。
團隊解決的第二件事就是用技術包養網延長了木瓜保質期包養,提升木瓜附加值。“我們以水果‘吃干榨凈’為目標,發明了全球領先的脈沖電場水果精深加工核心技術,實現對處理物料的快速放電,破壞細胞結構,具有‘高效率、高得率、高活性’的技術優勢。”莫林凡介紹,如今該項技包養網包養網術已獲得22項發明專利,包括授權美國發明專利包養1包養項。設備可在食品、保健品、生物等行業中進行功能性成分提取,實現了低溫、可連續性提取生產關鍵技術的突破。
據了解,木瓜重要的加工方向是釀制木瓜酒,木瓜酒具有祛風活血、消除疲勞等功用,但口感往往酸澀,消費人群限于云南省內。
“通過聚果盆脈沖電場深加工,保證木瓜酒口感更飽滿,消費人群幾乎沒有任何限制。這形成對木瓜產量產能的新需求,包養網不僅解決水果滯銷問題,還能帶動產包養銷、運輸、保存等整個鏈條包養網的發展,滿足多重消費需求,提升當地產業競爭力。”莫林凡說。包養網
提升加工效率,讓季節水果顆粒歸倉;開發木瓜系列產品,讓水果利用吃干榨盡;改良酸澀口感,讓白花木瓜走向全國市場。“聚果盆”團隊采用全國首創的縮微閃電脈沖技術實現了白花木瓜的全果利用,不僅助力云縣白花木瓜的種植面積從9.4萬畝增至30萬畝,而且帶動4萬貧困人口年均增收2618包養網元,成功助力云縣脫貧摘帽。白花木瓜由當地“特色水果”升級為“特包養網色產業”“水果金礦”。
如今,團隊技術已應用到國內8個省市、包養15個縣區的11種水果,為項目技術設備應用及產品開發的企業周邊地區城鄉提供了大量勞動力和可觀的經濟收入,并借助技術裝備孵化相關國家、省部級項目多項,進一步擴大了科技創新應用范圍。
2020年,《聚果盆-脈沖電場助力鄉村挖掘水果金礦》項目獲得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金包養獎。
未來,聚果盆將致力于科技賦能水果精深加工領域,推動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并把技術從食品領域擴展到生物醫藥、營養保健領域。莫林凡說:“‘紅旅’給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平臺,我們更要用創新創業成果繼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包養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