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小開學典禮雖遭遇大雨,但丁香娃娃卡通形象一出,孩子們立即興奮不已。新京報記者 李飛 攝
開學季·畫
開學季·書
新學期開學,北京中小學生迎來了各自“與眾不同”的開學第一課。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分別寄語學生、家長和老師三句話開啟了新學期第一課。清華附中豐臺分校師生寫下對未來的憧憬;北京翠微小學北校區新生開學包養網第一課學會行“感恩禮”。
清華附小莫以功利之心育孩童
教育改革到今天,最應該改變的人是家長包養網。
——清包養留言板華附小校長竇桂梅
9月1日,來自朝陽、昌包養平、石景山分校的學生和清華附小本部的孩子們迎來了2014-2015學年度包養感情開學典禮,校長竇桂梅分別對學生包養網、家長和老師送上三句話。
在對家長的寄語中,竇桂梅則言語懇切地提醒在場每一位家長,“社會無論怎么變化,都不要以自己的包養網心愿、功利之心聯手‘折磨’孩子。”
“拜托了,這是你們的責任。”竇桂梅“一包養聲令下”,全場所有學生向家長們行鞠躬禮。竇桂梅說,微笑、大拇指、鞠躬禮,三個簡單卻溫暖的動作已成為清華附小養成教育的三張名片。
翠微小學北部校區
行感恩禮
感恩禮和敬師禮是翠微小學的開學必修課。
——翠微小學北校區主任王珺茹
8月31日上午,北京翠微小學校長許培軍趕到坐落在海淀北部科技園區的翠微小學北校區,與這兒的120名學生共上“開學第一課”。
師生們首先觀看了短片《新校區建設》,讓孩子們了解學校歷時三年的建設過程。據了解,海淀區北包養網部四鎮地處農村,占據了全區53%的地域面積,這里城鄉教育差距比較明顯,校際間發展不夠均衡。為此,海淀區在北部新區引入首師大附中、翠微小學等5所優質中小學。
看完短片,胸前佩戴著小紅花的學生們莊重地向老師和家長行感恩禮、敬師禮。北校區主任王珺茹表示,學校希望通過這樣的第一課,對孩子進行尊師感恩的教育。
清華附中豐臺分校師生寫未來憧憬
當初還為沒能考進理想學校而懊惱,開學卻突然變成了名校學生。
——清華附中豐臺分校初一新生
8月31日,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與清華附中豐臺分校全校師生共同慶祝學校歷史上第一個新學期的到來。
在新包養甜心網學期“第一課”上,老師與學生們寫下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與信念,共同放在花籃之中。
一位初一學生說,自己當初還為沒能考進理想的學校而懊惱,沒想到開學突然變成了名校的學生,感覺很自豪。
據介紹,今年4月,豐包養臺區教委與清華附中簽署合作辦學協議。6月底,清華包養意思附中承辦原北京市太平橋中學,新建9年一貫制的清華附中豐臺學校。王殿軍表示,三至六年時間,該校將會躋身豐臺區優質學校行列。
首師大附中各校區展包養網推薦示特色表演
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有中國夢、附中夢,為追逐夢想而付出努力。
——首師大附中校長沈杰
9月1日,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舉行了新學期開學典禮。升國旗儀式結束后,學生代表敲響了位于校園中心包養網的赤心報國鐘。
在“開學第一課”上,首師大附中包養網校長沈杰寄語學生,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有中國夢、附中夢,為追逐夢想而付出努力,學校將作為堅強的后盾和依托,為每位同學實現夢想而搭建平臺。
最后,首師大附中大興南北包養校區、第一分校、永定分校以及首師大二附中包養站長學生各自展示了每個校區的特色表演以此迎接新學期第一天。
□ 圖說開學
開學季·畫
9月1日,徐悲鴻夫人廖靜文,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甜心寶貝包養網術學院院長、徐悲鴻初中名譽校長徐慶平與西城區徐悲鴻初中學生共同度過了開學第一課。
在學校“悲鴻陽光畫廊”里,學校將學生們親手創作的核心價值觀學生手繪作品進行展示。徐慶平特別得意那幅以自由為主題的畫作,給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價值觀包養網解析課。
據介紹,今甜心寶貝包養網年6月,全校學生開始核心價值觀手繪海報的創作,最終從190余幅畫作中精心篩選出49幅近乎完美的畫作進行展出。日后,這些作品將包養網作為公益海報,張貼于大街小巷。供圖/徐悲鴻初中
開學季·門
9月1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開學第一課更像一場盛大的包養聚會。在迎新音樂聲中,2014級新生們依次穿過求知門、思索門、優美品格門,之后與其他學哥學姐們會合包養情婦,全體師生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新生們的到來。
校長管杰對新生們說,他希望學生們能像穿過的三道門一樣,愛上求知、獨立思考、養成優美的品格。
第一課包養合約上,特別設置了小記者包養留言板現場采訪的環節,兩名被采訪的學生分別講述了父母給自己上過的生包養網推薦動一課。最后,十八中老師李家茂進包養行了航模表演,師生們仰望天空,迎接新學期。新京報記者李飛 攝
開學季·書
8月31日,包養俱樂部《走向世界的新英才(2013)》新書分享會在北京市新英包養網才學校報告廳舉行。校長藍春及各位嘉賓一起向前來參加分享會的來賓們簽名贈書。
書中描寫了一群已拿到世界名校錄取通知書的高三畢業生。他們最初踏進新英才時并沒有什么特別,但在新英才高中三年求學中,他們的潛能被喚醒,確立了各自的人生目標并為之不斷奔跑,包養網VIP不斷超越。
供圖/北京市新英才學校
包養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杜丁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