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6日,元旦前夕,冕寧縣陳家大院紀念館包養正式開館,迎來的第一批客人既包養網有黨員干部,也包養網有學生群眾,他們雖身份不同但目的一樣,只為共同緬懷革命包養網先輩而來。
1935年5月22日,中央紅軍縱隊到達冕寧,縱隊首長在包養網位于冕寧縣東街的陳家大院住了3天2包養夜。如今,陳家大院紀念館開館,冕寧新增一個紅色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點,為冕寧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旅游、紅色研學,以及創建“天府旅游名縣”聚力賦能。
冕寧,“山似冠冕、水曰安寧”,地處安寧河畔,平疇沃野得天獨厚。千年茶馬古道依稀可辨,悠久的高陽文化在此誕生,紅色文化根植于這片沃土,“嫦娥”“北斗”在此奔赴浩渺蒼穹…包養網…
冕寧已成功創建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4A級景區等一大批國家級、省級文化旅游品牌,并于2021年位列四川省“第三批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名單。如今,文旅產業發展呈現“井噴”態勢,成為冕寧地方經濟轉型發展的“首位產包養網業”。
站在“十四五”開局新起點的冕寧,再繪天府旅游名縣的“冕寧藍圖”,以前所未有的謀略健全體制機制,構建冕寧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決心將“天府旅游名縣”這塊金字招牌攬入懷中。
紅色冕寧 “彝海結盟”鑄就民族團結不朽豐碑
冕寧紅軍長征紀念館、彝海結盟紀念館、紅色冕寧紀念館人頭攢動……昔包養日結盟地,已成今日紅色旅游勝地。
“五彩云霞空中包養飄,天上飛來金絲鳥,哎……紅軍是咱們的親兄弟,長征不怕路途遙……”彝海的一汪碧波,見證了當年中央紅軍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的傳奇佳話。
1935年5月,一路歷經艱險渡過金沙江的中央紅軍進入冕寧一帶,前有大批敵軍集結準備阻擊,后又有敵追擊部隊尾隨而至。要躲過敵人的合圍,紅軍必須盡快渡過大渡河繼續北上。
為避開強敵盡早過河,紅軍最終選擇穿越彝族聚居區,派出以劉伯承為司令員、聶榮臻為政治委員、蕭華為群眾工作隊隊長的先遣隊,毅然前往彝海“開路”。
面對蔚藍的天空和清澈的包養湖水,小葉丹與劉伯承在彝海邊按彝族傳統儀式“歃血為盟”,劉包養網伯承為小葉丹送上一面印著“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的軍旗,并當場寫下任命狀,任命小葉丹為支隊長。第二天,小葉丹帶路引導包養網紅軍先遣隊順利穿過彝族聚居區。紅軍后續部隊也陸續通過彝族聚居區,并最終成功強渡大渡河。
歷史上的“彝海結盟”,是一段民族團結的佳話,為長征中的紅軍強渡大渡河贏得先機,意包養義非凡。如今,光輝歷史照耀下的冕寧彝海,更是成為當地緬懷革命先烈的紅色旅游勝地。
當年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如今靜靜地躺在彝海結盟紀念館里,接受一批又一批緬懷先烈者的瞻仰,述說著民族團結的故事:“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彝)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綠色冕寧 五包養大優勢資源熠熠生輝
冕寧地處攀西大裂谷地帶,安寧河和楠椏河發源于境內,雅礱江從西南蜿蜒而過,具有水能、礦產、農業、旅游、民族文化包養網五大優勢資源,在攀西地區的資源和區位優勢突出。
氣候環境宜人。冕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包養.8℃,年日照2079小時,大氣環境質量包養為國家一類一級,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8000個/cm3以上,無霜期235天,森林覆蓋率56.3%,天然草場100多萬畝。冕寧盛產糧食、油料、烤煙、蠶桑、花椒、優質水果,被譽為“安寧河畔米糧倉”,“冕粳”牌大米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礦產資源豐富。冕寧地處攀西大裂谷巨型成礦帶,地上地下包養網資源富集,已探明有開采價值的礦種30多種,其中:鐵礦石儲量2300萬噸,黃金30噸,花崗石數包養網億立方米,大理石、漢白玉6000萬立方米以上;稀土儲量位居包養全國第二,且具有埋藏淺、品位高、易分離、可選性強的特點。
水能資源富集。冕寧境內主要河流有安寧河、雅礱江、孫水河、南椏河,含沙量低,落差集中,水電可開發量475萬千瓦,已建成電站100余座,裝機35萬千瓦。正在建設國家重點水電工程錦屏電站,兩級裝機840萬千瓦,錦屏二級電站廠房就在冕寧縣境內。
旅游資源豐富。冕寧四季皆景,春來山花爛漫,夏為避暑天堂,秋季天高云淡,冬至暖陽高照。以奇山秀水聞名遐邇的靈山風景區,榮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包養林公園三項稱號,是攀西地區人氣最旺的景區之一。冕寧還擁有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漫水灣鎮西河村、復興鎮建設村等3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
文化資源豐富。冕包養網寧是最早有典籍記載的顓頊(高陽)出生地,也是南方古絲綢之路——建寧大道的必經之地,更是內地往來于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人文遺跡較多,民族文化積淀濃厚,國家級非物質遺產《趕馬調》等民歌、民謠膾炙人口,悠揚動聽。
未來冕寧 精心打造“農文旅”陽光生態走廊
當年的“彝海結盟”地,如今的彝海景區已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近年來,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周邊環境不斷優化,景區品位不斷提升,彝海景區也逐漸成為紅色旅游、近郊旅游的好去處。
彝海景區內,海子終年碧波粼粼,包養清澈如鏡,四周青松蒼翠,湖面野鴨、天鵝成群結隊,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湖邊的彝海結盟紀念館、紀念碑、取水點,都向人們講述著彝漢民族團結的“紅”色篇章。
為更好服務游客,解決景區缺乏食宿配套服務功能的實際困難,彝海景區也在不斷完善基礎服務功能,2021年12月23日,位于彝海景區內的“彝海結盟培訓中心”正式揭牌包養并開業。
走進彝海結盟培訓中心,迎客廳包養網里擺滿了書籍,游客可以看書度過閑暇時光;培訓廳里桌椅擺放整齊,大屏上播放著“彝海結盟”的故事……一直以來,彝海景區以高山淡水湖泊為核心,以紅色文化為靈魂,以民族風情為特色,通過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新建了游步道、生態停車場、三星級旅游廁所、導視系統、休息設施……現已完成彝海結盟紀念碑、彝海結盟紀念館、彝海結盟雕塑、紅軍講堂等基礎設施建設。
在2021年12月召開的冕寧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冕寧縣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說,2022年,冕寧將推動天府旅游名鎮、名村、名品創建包養網,確保成功創建“天府旅游名縣”,同步推進“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加快建設鄉村振興培訓中心和溫泉田園民宿區建設,開工建設漫水灣至衛星發射基地旅游專線和航天文旅體驗區,啟動建設澤遠鎮八包養網一村航天體驗和休閑康養項目。完成靈隱古村一期項包養目,開工建設二期,形成冕寧第一個禪文化和田園山野生活相結合的康養旅游體驗區。
此前2021年10月,在冕寧縣第十四次黨代會上,冕寧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要堅持紅色為引領的文旅產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緊緊抓住全省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和“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機遇,系統開發“紅色資源+”系列品牌,精心打造冶勒、彝海、安寧湖、靈山、衛星發射基地等“農文旅”陽光生態走廊和康養旅游度假精品路線,推動創建靈棲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衛星發射包養基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