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將福建省2包養014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15年預算草案提請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并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
全省各級、各部門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落實省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工作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扎實推進財稅改革,加強和完善預算管理,預算執行總體良好,有力促進我省科學發包養展、跨越發展。
(一)落實省人大預算決議工作情況
按照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決議,以及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意見,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做好財政工作:
1.貫徹落實穩增長、調結構的財稅政策
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全省經濟保持比全國高一點的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速度。一是集中財力支持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統籌319億元,支包養持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環保等城鄉基礎設施“六項提升工程”建設。統籌60億元,推動外貿穩定增長、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海洋經濟和旅游經濟加快發展。二是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通過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兌現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即征即獎”資金、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減免小微企業稅費,共計減免稅費約100億元。三是改進財政支持方式。分別出資10億元設立省龍頭產業投資基金、增加省再擔保公司資本金、投入城鄉綜合開發投資平臺,推動財政政策杠桿與金融工具包養有機結合,引導社會資本服務實體經濟。四是支持科技創新。完善省級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擴大科研經費補助范圍,加大對產業發展有影響力的科包養網技創新平臺的支持力度。
2.扎實推進各項財稅改革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制定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6大類、20項改革任務有序推進,改革成效正逐步顯現。一是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全面啟動全口徑預算編制、國庫現金管理改革試點、國庫集中支包養付電子化工作。完善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提高預算績效管理水平。開展省級財政結余結轉資金清理,盤活存量資金,重點用于民生改善、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和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改造省級政府采購電子化監管平臺,基本實現“業務公開、過程授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的目標。初步建成財政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為財政管理更加規范、透明、高效提供技術支撐包養。不斷擴大網絡版票據系統試點使用范圍。二是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研究制定市縣下移財力及加強績效管理獎勵辦法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轉移支付補助辦法。三是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建立健全債務收支計劃編制、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名錄管理、債務風險提示通報、土地儲備機構融資規模卡等配套措施,防范債務風險。四是推進預決算公開。政府預決算、部門包養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公開工作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比原定計劃提早一年。五是啟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試點、政府購買服務試點,完成省級行政機關與所辦(屬)企業和經營性資產脫鉤改革工作。六是制定《福建省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信用記錄系統實施辦法》,建立單位和個人申報使用專項資金的信用記錄,作為安排各類專項資金的依據。七是持續推進簡政放權,目前省級財政僅保留行政審批事項3項,我省是全國省級財政保留行政審批項目最少的省份之一。
3.注重民生投入績效
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原則,落實好各項民生政策。一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盤活財政存量資金,進一步加大對三農、教育、社會保障、就業、醫療衛生、文化等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全省財政涉及民生相關的支出2416.6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3.2%,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有力地保障了各項民生政策的落實。二是認真做好為民辦實事工作。2014年,省委省包養網政府確定為民辦實事項目21項,資金總量達268.77億元,其中省級172.84億元,省財政足額籌措并及時撥付項目資金。三是注重民生投入使用績效。選擇32個民生支出項目開展預算績效重點評價和監控,涉及財政資金72.61億元,逐步建立重點民生支出績效評價機制。
4.厲行勤儉節約
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關于加快建立健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度體系的決策部署,2014年,統一壓減省級部門一般性業務費預算5%。嚴格按照包養站長“零增長”的原則,對省級部門“三公”經費預算進行審核和控制,2014年,省本級“三公”經費預算為6.82億元,同比下降5.9%。完成省級會議、差旅、培訓、出國、外賓接待等6項管理辦法的制訂和修訂工作,以剛性制度約束公務支出。開展省直單位 “三公”經費專項包養檢查、全省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嚴肅財經紀律和“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嚴格處罰,督促整改,努力健全貫徹八項規定嚴肅財經紀律的長效機制。
5.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
通過積極向上爭取,加強政策對接,中央財政對我省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一是2014年,中央財政補助我省各類資金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在此基礎上,中央財政還明確在均衡性轉移支付等6個方面,進一步加大對我省的支持。二是財政部代理發行我省政府債券資金132億元,比上年增加35億元,增幅為全國第一。三是平潭綜合實驗區財稅優惠政策全面落地。企業所得稅產業優惠目錄順利出臺,內地貨物經“二線”銷往平潭實行出口退稅政策、平潭企包養網業之間貨物交易免征增值稅和消費女大生包養俱樂部稅政策,以及平潭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稅收政策相繼獲批。
(二)2014年預算收支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
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2014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51.72億元,全省財力預算為2844.72億元,相應安排全省支出預算2844.72億元。
據快報統計,2014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828.02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0.6%,比上年增加397.66億元,增長11.6%。其中: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62.29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0.4%,比上年增加242.84億元,增長11.5%。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00.7億元(含中央專款和上年結轉等支出),比上年增加231.89億元,增長7.6%。
2014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4.76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29.2%,比上年增加43.9億元,增長21.9%。省級支出466.81億元(含中央專款和上年結轉等支出),比上年增加45.43億元,增長10.8%。中央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補助907.04億元,比上年增加38.57億元,增長4.4%。省對市縣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補助799.21億元,比上年增加41.61億元,增長5.5%。
2014年省級預算收支執行具體情況如下:
(1)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
營業稅(含改征增值稅)113.26億元,增長28.5%。企業所得稅42.41億元,增長38.9%。地方小稅種28.59億元,增長7%。
(2)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
農林水事務支出203.06億元,增長2.4%。積極支持茶業、竹業、漁業、油茶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支持現代農業示范區、臺灣農民創業園、福建農民創業園等“一區兩園”建設。支持推進“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麗鄉村建設。完善森林生態補償機制,支持“四綠工程”和林下經濟,保護林業生態。推進“六江兩溪”重點流域保護及中小河流治理。持續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綜合開發向生態省建設、涉海產業、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包養甜心網點縣傾斜。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5.2億元,增長3%。穩步提高各項社會短期包養保障標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提高200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家庭年人均收入2100元。完善社會救助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對社會養老服務給予包養網比較補助和稅費優惠,支持建設43個鄉鎮敬老院和8個縣級社會福利中心。繼續落實計生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完善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將言語與聽力重度殘疾人納入補助范圍。加強就業資金管理,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醫療衛生支出108.6億元,增長10.6%。將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20元,將城鄉醫療救助政府籌資標準提高到200元,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經費標準提高到35元,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著力構包養建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促進衛生資源的規劃和配置,合理確定公立醫院建設規模和標準,落實公立醫院定項投入政策,建立差別化補助機制,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落實鄉村醫生藥品零差率改革專項補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農村衛生院衛技人員獎勵和人員經費,支持基層衛生條件改善。
教育支出112.47億元,增長10.3%。實施城區中包養網站小學擴容工程,增加7萬個學位。啟動“全面改薄”工程,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實施學前教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新增108所公辦幼兒園,增加3.2萬個學位。進一步提高省屬本科高校和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水平,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支持建設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繼續完善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8.49億元,增長1.2%。促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支持新建150個城市社區多功能運動包養場和50個城市社區室內健身房,新建50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服務點,扶持非遺地方劇種劇團公益性演出1600 場、省屬和市級文藝院團低票價惠民演出1068場。繼續做好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重大體育場館等免費開放,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包養網的運行維護工作。支持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發展,加大文物征集保護力度,加強民族民間藝術、民俗文化等保護利用和宣傳普及。加大文化精品創作生產和人才培養力度,支持實施 “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
住房保障支出39.7億元,增長76.2%。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1包養2.04萬套,新開工12.86萬套,棚戶區改造9.18萬套。嚴格落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稅費優惠政策,對參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各類投資主體給予補助或貸款貼息,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
科學技術支出15.77億元,增長4.5%。推進科技創新平臺整合建設,支持建設50個左右重大研發機構、產業技術創新重大研發平臺和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設立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科技企業孵化器用房補助標準。對龍頭企業開發新技術產品形成的研發費用,給予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優惠,并給予獎勵。推動商業銀行建立科技支行或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打造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專業平臺。
節能環保支出25.57億元,增長2%。重點支持淘汰落后產能,關閉高耗能、高污染的中小企業。推行節能技改獎勵政策,重點支持年節能量在2000噸標準煤以上的節能示范項目,實施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政策,實現節能量9.64萬噸標準煤。支持節水、節材、資源綜合利用等示范項目,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支持節能燈、新能源汽車等節能產品的推廣應用。
交通運輸支出149.65億元,增長7.4%。通過安排資本金、貼息資金、“即繳即撥”高速公路通行費等方式,支持高速公路建設。安排省級鐵路建設資本金,緩解鐵路建設資金籌措壓力。加大補助力度,支持普通公路、航道、交通碼頭建設維護和中小機場擴能提升工程建設。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含社保基金收入)包養故事2285.64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6.1%,比上年增加152.7億元,增長7.2%。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2184.85億元,比上年增加72.78億元,增長3.4%。
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335.71億元,完成預算的97.3%,比上年增加22.16億元,增長7.1%。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281.39億元,比上年增加16.46億元,增長6.2%。中央補助25.89億元,比上年減少4.57億元,下降15%。省對市縣補助94.05億元,比上年增加2.73億元,增長3%。
以上快報數在決算編制中可能還會有所調整,決算編成后再報省人大常委會審批。
上述工作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也是各級各部門團結一心、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財政運行中仍然存在著包養行情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財政收入增長趨緩與支出剛性增長矛盾突出;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還需形成合力;部門預算編制有待進一步細化,預算支出執行進度仍然偏慢,財政管理和監督還需進一步加強。這些困難和問題將在今后的發展和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也懇請各位代表、委員一如既往地給予指導和支持。
二、2015年預算草案
2015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包養網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從財政看,我們既要正視在經濟發包養故事展“三期疊加”、經濟潛在增長率放緩、推進稅收制度改革等因素影響下,財政收入增長趨緩帶來的困難;也要看到我國經濟在新常態下持續平穩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的良好基礎;更要看到中央支持福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一個總體要求”、“四個切實”的部署,堅持 “三個必須”、打造“四個環境”,貫徹落實新《預算法》和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化財稅改革,加強和完善財政管理,加快構建現代財政制度,為進一步加快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
(一)2015年財稅改革工作重點
1.完善政府預算體系
在編制全口徑預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規范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包養妹基金預算的功能定位、編制原則及相互關系,做好地方教育附加、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等11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的相關工作,確保平穩過渡。強化預算約束,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
2.探索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
從2015年起,省級財政收入超收將全部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年度執行中一般不直接使用。如出現短收,通過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減少支出等方式實現收支平衡。穩步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在編制2016年預算時,同時編制2016-2018年財政規劃。
3.穩步推進預決算公開
進一步擴大預決算公開范圍,加大“三公”經費公開力度,除涉密信息外,所有涉及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均應公開預決算。細化公開內容,逐步將部門預決算公開細化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完善基本支出定員定額體系,加強專項資金管理,建立健全預算支出標準體系,強化項目審核,提高項目編報質量。
4.完善轉移支付制度
提前細化編制轉移支付預算,加快轉移支付資金下達進度。繼續清理、整合、規范專項轉移支付,建立健全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逐步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占比。
5.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
按照“疏堵結合、分清責任、規范管理、防范風險、穩步推進”的原則,修訂完善我省現行的政府性債務管理辦法,加快建立以地方政府債券為主體的舉債融資機制。
6.繼續推進營改增等稅制改革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繼續推進建筑安裝、房地產、金融保險、生活服務等行業的試點改革。落實煤炭資源稅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政策。密切跟蹤中央稅制改革和財政體制改革動向,及時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此外,繼續推進政甜心花園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省級行政機關與所屬經營性資產脫鉤等改革。
(二)2015年財政政策重點
1.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認真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快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行動計劃》,加大財源培植力度,做大經濟蛋糕。一是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通過整合工業、外貿、農業、科技、旅游、預算內基建等涉企專項資金,設立省級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包養網,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匯聚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合力。二是進一步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穩定外貿出口、扶持中小微企業、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是繼續支持城鄉基礎設施“六項提升工程”建設。四是支持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推廣運用。建立項目儲備庫,給予示范項目前期費用補貼和資本補助,通過設立風險池等形式,為項目貸款提供增信支持,力爭培育樹立一批標桿項目。五是支持科技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完善企業研發投入激勵機制,逐步將財政補助直接與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掛鉤,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2.支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
一是建立健全財政生態投入機制,進一步增強限制開發地區和禁止開發地區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逐步建立起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適應的轉移支付體系。共安排53.67億元,用于生態保護財力轉移支付補助、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造林綠化、水土流失治理和宜居環境建設等。二是繼續支持節能減排,加快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開展水環境、大氣、土壤治理,持續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三是做好武夷山—玳瑁山山脈涉及市縣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范圍相關政策銜接落實,積極爭取中央加大對我省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
3.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一是支持中小城市和城鎮改革發展。通過完善縣鄉財政體制、建立鎮級金庫、壯大產業、支持基礎設施規劃水平和建設品質提升等方式,支持15個“小城市”試點鎮和46個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建設。二是安排均衡性轉移支付、緩解縣鄉財政困難補助、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轉移支付73.18 億元,逐步縮小區域財力差距,提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水平。三是積極支持23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一縣一園區”建設,進一步加大對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等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四是繼續支持平潭、武夷新區、三明生態工貿區及莆田城鄉一體化發展。五是支持“三農”發展。持續加大對特色現代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糧食生產、水利工程、林下經濟、海洋經濟、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農業綜合開發、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的財政投入,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六是實施交通便民工程,重點做好海島交通便民和公交服務便民工作,開展“村村通客車”工程。
4.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按照“建機制、補短板、兜底線”和“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把加大投入和完善制度有機結合,共安排442.08億元,著力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建設。一是支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教學資源配置差異狀況,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支持公辦幼兒園建設,計劃新改建100所,增加2.7萬個學位。支持高水平大學發展,提高學科、人才隊伍建設水平,提升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二是完善醫藥衛生和社會保障制度。將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經費標準提高到40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家庭年人均收入2300元。加強衛生應急隊伍裝備建設。實施助殘工程,對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對貧困殘疾人就業創業給予扶持,通過政府購買方式為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三是完善和改革文化體育服務。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劇種公益性演出,支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支持城市社區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四是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推進各類棚戶區改造為重點,進一步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2015年計劃開工9.6萬套,竣工7.5萬套。
(三)2015年全省及省級預算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態勢,以及省委確定的目標任務,遵循收入預算實事求是、積極穩妥、留有余地,支出預算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勤儉節約的原則,編制全口徑預算,將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納入預算管理。根據新《預算法》要求,將中央財政提前下達我省轉移支付編入省級預算。 2015年全省及省級預算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預算
2015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309億元,同比上年增加390.72億元,增長10%。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73億元,同比上年增加220.45億元,增長9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預計中央體制凈補助717億元,加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2億元,全省總財力預計為3422億元,同比上年增加304.45億元,增長9.8%。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422億元。
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8.1億元,同比上年增加0.36億元,增長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上中央財政補助收入700.67億元、市縣財政上解收入152.57億元和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8包養網.9億元,減去上解中央支出和對市縣的補助支出634.06億元,省本級財力預計516.18億元,增加24.5億元,增長5%。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16.18億元。
省級主要支出項目安排情況:農林水支出104.03億元,增長1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6.23億元,增長19.3%。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02.96億元,增長16.3%。教育支出118.82億元,增長13.1%。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1.33億元,增長19.7%。住房保障支出9.93億元,增長3%。科學技術支出12.56億元,增長6%。節能環保支出19.24億元,增包養意思長29.6%。交通運輸支出127.31億元,增長3.7%。
2.政府性基金預算
2015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1779.94億元,同比上年增加9.17億元,增長0.5%。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1779.94億元。
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43.79億元,同比上年增加1.67億元,增長4%。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43.79億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2015年,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3.74億元,上年結轉收入2.48億元,合計26.22億元。安排國有資本經營支出23.12億元。收支相抵后結余3.1億元,結轉至下年使用。
省國資委17家所出資企業全部納入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68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68億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2015年,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930.11億元,增長13.7%,其中,保險費收入719.16億元,增長12.9%。財政補貼收入156.29億元,增長11.4%。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744.21億元,增長15.3%。
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303.71億元,增長15.1%,其中,保險費收入289.16億元,增長18%。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支出294.95億元,增長15.2%。
(四)扎實抓好2015年預算執行
1.依法理財,優化財政服務方式
一是規范理財行為,抓好新《預算法》和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的貫徹落實,重點加強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相關制度建設,努力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財政法規制度體系。二是嚴格執行行政權力清單并依法公開,促進權力規范透明運行。三是進一步簡政放權,激活機制。持續精簡優化行政審批,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提高高效便民服務水平包養女人。
2.強化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一是厲行節包養合約約。堅持過“緊日子”,嚴控一般性支出,把錢用在刀刃上。專項業務費原則上零增長,“三公”經費預算原則上只減不增。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研究提出省直機關公務交通補貼標準和全省執法執勤車輛制度改革方案。二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對省政府既定事項的拼盤資金,統一制定申報指南,明確資金投向和扶持重點。進一步規范專項資金立項管理,鞏固省級結余結轉資金清理成果,建立結余結轉資金定期清理機制,減少資金沉淀。三是推進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開展市縣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建立健全與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相配套的制度辦法,將績效管理貫穿于預算工作的全過程。
3、加強監督,嚴肅財經紀律
一是自覺接受人大監督,虛心聽取政協意見建議,認真落實審計整改意見,不斷改進和加強財政工作。二是優化財政業務流程,健全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堵塞管理漏洞。三是建立健全覆蓋財政運行全過程的財政監督檢查機制,加大對重大財政政策執行情況、財政專項資金的監督力度。強化責任追究,對發現的違規違紀行為,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要在省委的領導下,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努力完成全年財政預算任務,為推進全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作出更大的貢獻。(據財政部網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