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10月17日是中國第二個扶貧日、世界第23包養網個消除貧困日。10月16日,中國包養價格ptt正式舉辦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16日下午,在“國際發展議程與精準扶貧高級別會議”上,重點圍繞國際發展議程與宏觀減貧戰略、中國精準扶貧戰略實施與國際減貧經驗進行交流研討。本次會議的社會扶貧論壇上,圍繞著社會扶貧在新時期扶貧開發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論壇上,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雷明以“社會扶貧與精準扶貧—論社會扶貧精準化”為主題作了發言。
以下為發言實錄:
扶貧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政府有職責,社會有責任,民眾有義務。近年來,許多社會力量已以不同形式進入扶貧開發領域,不同程度地參與了扶貧開發工作,有的已經取得可喜成效,已經成為扶貧開發的一支重要力量。隨著國家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越來越大,參與扶貧開發的社會組織、企業、個人越來越多,領域越來越寬,對貧困群體脫貧致富的輻射帶動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參與扶貧在為貧困臺灣包養網地區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創造了許多可借鑒、值得推廣的豐富經驗。
盡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已有了很好的開端和基礎,但在具體的工作中尤其是在精準扶貧方面還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還存在著各級政府支持力度不到位、缺乏組織引導、宣傳鼓勵不夠,參與程度不高、政策配套未能跟上、存在著重援助輕共建發展思想等諸多問題。
面對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的時間節點,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扶真貧、真扶貧”要求,切實做到“六個精準”(即:扶貧對象精包養甜心網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位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推動社會力量自覺自愿精準地參與扶貧開發,并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我們建議:
1.主體精準化——積極引導多種形式參與精準扶包養網貧
圍繞做好社會扶貧工作,首先要落實各部門的職責任務。比如:扶貧部門負責提供貧困村、貧困戶基本情況、需求清單,制定規劃計劃,綜合協調、進度通報、監督檢查、年度考核等工作;商務部門負責做好社會扶貧大平臺引進、本土平臺培育;農工辦負責把社會扶貧作為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單位的一項重要職責,納入駐村幫扶年度考核;財政部門負責做好社會扶貧配套資金保障工作,制定出臺財政獎勵扶持辦法。此外,還要大力推動各民主黨派、政府有關部門和無黨派人士、企業、社會組織、個人扶貧。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可以不拘形式,不論內容,應根據社會組織、企業、個人自身的條件、能力精準開展。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可以直接參與定點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實行“整村推進”幫扶;包養感情 條件具備的可以與貧困村、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開展“與村共建”“與戶共包養網建”,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屬農產品加工類社會組織、企業的,可以將產業基地建在貧困村,通過產業的發展帶動貧困村群眾脫貧致富;基礎稍差,條件稍欠的,可以直接幫助建設一個具體項目,或修一條路,或建一個籃球場,或建一個飲水包養工程,或者幫助幾個失學兒童完成學業,或為一個困難家庭捐款捐物,奉獻一片愛心。
2.引導精準化——臺灣包養網進行科學有效的組織引導
要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防止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建立和完善社會扶貧激勵機制拓展社會扶貧組織動員和信息服務渠道,建立和完善社會扶貧激勵和約束機制,創新社會扶貧資源籌集、配置、使用、監管機制;建立健全社會扶包養網貧部門協作機制,對社會扶貧工作進行季度檢查、半年通報、年底考核,推動各項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全省社會扶貧成效突出組織、企業、個人,給予獎勵;對損害社會扶包養軟體貧形象的不良行為,采取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予以懲罰;將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納入全國扶貧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 統一部署,統一協調, 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指導;建立健全社會扶貧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負責社會扶貧的頂層設計、政策制定、協調指導、工作推進、檢查考核等;建立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工作包養甜心網聯席會議制度,與政府有關部門等部門定期召開相關會議,及時溝通情況,研究工作問題,加強協調配合,及時研究解決社會力量在參與扶貧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困包養意思難和問題; 成立社會扶貧協會,形成政府、協會、駐村工作隊共同推進社會扶貧的工作機制;
3.保障精準化——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持體系
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不能靠行政命令,只能通過政策激勵、建立互惠互利機制,引導、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個人主動參與,才能具有生命力。針對當前政策不配套的問題包養網VIP,各級政府要統籌協調財政、稅收、農業、國土、林業、工商、金融、國資委、政府有關部門等部門,制定出臺對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參與扶貧開發的優惠政策,如無償捐助的稅收抵扣、扶貧項目支持、社會組織、企業、個人貸款貼息、社會組織、企業、個人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單位設立扶貧基金,拓包養甜心網展社會扶貧籌資渠道,專項用于開展扶貧幫扶工作。加大財政對扶貧公益事業的支持力度,包養網VIP制定政府購買扶貧領域服務的具體措施。簡化扶貧社會組織登記程序,對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給予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設立扶貧再貸款,企業、合作社、實體只要帶動了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就可以享受到這個政策。把國家的政策落實到位,用財政的資金撬動金融的資金,用金融的資金撬動社會的資金, 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4.服務精準化——進一步健全服務保障
切實圍繞包養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參與扶貧開發搞好服務保障。在社會組織、企業、個人與貧困村、貧困戶的銜接上積極做好溝通對接,確保瞄準幫扶對象;在項目規劃、資金安排上給予配合,特別是在引導受援村方面,真正做到組織配合、制度配合、土地包養甜心網配合、勞力配合、觀念配合,力求幫扶產生明顯成效;要搭建村企合作的服務平臺,重點搭建產銷對接、銀企對接、研企對接的平臺,促進社會組織、企業、個人與農戶、金融機構、科研院所的有效對接,實現社會組織、企業、個人與農村資源、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提高村企共建的效率和水平;努力為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參包養與提供政策、項目、社會信息等方面服務,幫助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引進和培養人才,組織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參與各種展銷、拓展商務洽談,擴大影響力,將社會組織、企業、個人發展規劃與扶貧開發整體布局結合起來,為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參與扶貧提供保障;建立定點扶貧和扶貧協作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和通報制度,在表彰獎勵上實行統一部署,統一評比,加大社會扶貧的宣傳力度,在報紙、電視、廣播和網絡等主流媒體上開辟專欄,進行跟蹤式專項宣傳報道;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作用,靈活運用微博話題、微信包養價格ptt欄目,對社會扶貧工作持續開展宣傳報道;依托雙聯行動,充分發揮村級組包養織和群眾在社會扶貧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及時總結和宣傳推廣社會扶貧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營造社會扶貧的濃厚輿論氛圍。“在每五年開展一次社會扶貧表彰工作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扶貧榮譽表彰體系,對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參與扶貧開發涌現出來的先進事跡、典型事例,納入全國統一表彰獎勵,對扶貧成效明顯、貢獻特別突出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可在尊重其意愿前提下給予項目冠名”,使在參與扶貧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社會力量和愛心人士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社會上有地位,老百姓中有口碑。
5. 對接精準化——建立全社會網絡扶貧平臺
互聯網時代,貧困群體更加需要信息技術的幫助,信息貧困是最大的貧困,實施網絡扶貧,消除“數字鴻溝”,讓貧困地區每一位貧困包養網個體都能公平地享受到高質量的現代信息服務。這就需要我們利用充分新技術,大力推進現包養代網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在減貧中的應用,實包養現精準對接, 通過互聯網提供自由自在的對接,來實現社會扶貧的精準化、信息化,為社會扶貧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另外,現在各地已有的各種扶貧信息系統和信息資源,卻呈現出早年信息化曾經出現的“信息孤島”現象。為此,整合現有資源,包養網盡快搭建全國性綜合網絡扶貧平臺已勢在必行。
具體來說,構建全國性綜合網絡扶貧平臺,就是要充分發揮現代網絡技術優勢,推進社會扶貧參與機制,徹底消除“數字鴻溝”,真正建立一個全社會各個行為主體都能參與、都能看到,精準到位、清晰度強的圍繞社會扶貧的網絡支撐體系,將精準扶貧等各項扶貧工作直接到村、到戶、到人的精準信息,和社會扶貧的精準信息直接進行點對點的對接。在此基礎上,發揮網絡平臺和電子商務、電子政務扶貧功效,通過互聯網+物流新業態,打造“電商扶貧工程”工程,為構建全社會扶貧提供重要的支持,最終推動全社會扶貧發展。
6. 持續精準化——打造社會扶貧生態
構建良性發展和動態平衡的社會扶貧生態系統,對于持續有效地化解扶貧開發中各種風險,提高扶貧資源使用效率,促進可持續減貧與社包養情婦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順利完成現階段精準扶貧任務,最終實現可持續減貧與發展、圓廣大貧困群體早日奔小康美麗夢想的偉大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這里所謂的社會扶貧生態是由社會扶貧生態主體和社會扶貧生包養情婦態環境包養構成的、彼此依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動態系統。其中,社會扶貧生態主體是指社會扶貧產品和社會扶貧服務的供應者或生產者,主要是社會扶貧機構和個人。按中國目前農村實際情況來說,這里,社會扶貧主體主要包括企事業單位、NGO、各社會團體以及居民個人。社會扶貧生態環境,是指社會扶貧生態主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包養故事然、社會、經濟、法制、信用、政府服務等因素綜合構成的環境,其中既包含社會扶貧產品和社會扶貧服務,也包括社會扶貧決策機構和社會扶貧監管機構,更包括自然生態和社會經濟中各種環境要素。這里的社會扶貧產品和社會扶貧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指貧困戶、貧困村和貧困縣鄉。
作為一個有機動態的體系,社會扶貧生態系統更加注重人們之間的互動和參與,改變單個行為方式,以增強扶貧的凝聚力和組織性,發揮人們互助性和利他性,進一步提升人們的自主創新和合作創新意識。
可以說,構建社會扶貧生態,對于持續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生態條件,建立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精準提高貧困群體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實現貧困戶、貧困村可持續脫貧,確保順利實現減貧與發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構建社會扶貧生態,也是促使政府各個部門以及民間組織包養甜心網和其它社會成員,都能夠把減貧反貧包養網車馬費作為自身的一個重要職責包養行情, 精準發力,進而形成一個由多方共同體,有機構成的社會化減貧反貧的精準高效的實施系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