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圖 在四川省營山縣鎖口村小學,在信安盟與滬江網聯合打造的“夢想直播間”里,孩子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視頻聽上海老師講課。本報記者 李治國攝
右下圖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萬溝村的“興農易站”站點。本報記者 李治國攝
“興農易站”模式由北京信安盟打造,它整合了金融、電商、物流、社保、醫保、政策宣傳、農村教育等多種業態包養價格,逐漸成為“互聯網+三農”的綜合服務網點。
在江西、四川等地,信安盟已經布局了800多個“興農易站”,直接扶持了800多名站長創業就業,間接帶動農村近500萬人走上了脫貧道路。
未來,還將有更多的“互聯網+”服務為“興農易站”整合三農資源,解決扶貧攻堅中難啃的“硬骨頭”。包養網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包養網站“互聯網+”給城市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那么,當“互聯網”遇上“三農”,會不會產生同樣的裂變效應呢?
近日記者在四川眉山、營山等地調研時發現,由北京信安盟打造的“興農易站”模式,已經開始整合金融、電商、物流、社保、醫保、政策宣傳、農村教育等多種業態包養,逐漸成為“互聯網+三農”的綜合服務網點,成為連接農村與城市的重要橋梁。“借助互聯網技術,‘興農易站’就如同一扇門,可以讓城市的便利服務走包養網進農村包養網單次,也可以讓農村的大量資源走進城市,經過幾年實踐,‘興農易站’已經成為改善當地農民生產生活的重要平臺。”信安盟董事長蔡雷告訴記者。
“興農易站”里的創業故事
來到四川省眉山市萬溝村時,記者看到,茶園里,春茶剛剛收獲,碧綠的茶樹在陽光下努力生長著。包養俱樂部
在包養網推薦萬溝村“興農易站”站點,站長傅小強正忙著整理快遞物品。小強是萬溝村為數不多的“90后”小伙子,他告訴記者,萬溝村距離最近的眉山西龍鎮有5公里,全是盤山小路,現在的農村道路已經平整了許多,但是缺乏公共交通設施,村民去一趟鎮上依然是比較麻煩的事情。最近幾年,在外務工的年輕人開始給家里網購各種物品,但快遞配送到鎮級行政單位后就戛然而止包養金額,送不臺灣包養網下去了。
包養軟體假如在城市里,一位快遞小哥包養網騎著電單車每天每跑10公里,可以完成100個包裹的取/遞;而在農村,快遞小哥騎著摩托車每跑10公里,只能完成1個至2個包裹的取/遞,過低的人口密度和業務密度,很難支撐一位快遞小哥的收入。
如今,小強的“興農易站”承擔了村級快遞點的工作。每天,小強會統一去鎮上領取村里的包裹,同時將村里的包裹投遞出去,解決了快遞到村服務的“最后幾公里”問題。雖然小強的快遞業務收入比真正的快遞員低了很多,但是,這并不包養管道是“興農易站”帶給小強的唯一收入。
記者注意到,小強做的最為火爆的業務是當地土特產的銷售,借助“興農易站”的網商平臺,萬溝村的土雞蛋、茶業等土特產找到了通往城市的“互聯網高速公路”。這些產自當地農戶手中的新鮮農產品,成了城市里的搶手貨。“做農產品代銷,能給我分成,在銷售旺季的時候,這一塊的收入還是挺可觀的。”小強說。
“這只是我工作的一小部分呢。”小強指著“興農易站”里的多功能智慧終端告訴記者,最近,隨著智能終端服務項目的疊加,除了快遞物流、網購網銷、金融服務等業務,還增加了政務服務、保健醫療、文化教育等服務項目。“有了這些新功能,不只我干著帶勁,我們村里很多村民都開始更多地養雞種茶,都盼著能通過互聯網上的服務多賺一點呢。”
小強的故事并非個案。如今,在江西、四川等地,信安盟已經布局了800多個“興農易站”,直接扶持了800多名站長創業就業,間接帶動農村近500萬人走上了脫貧道路。
蔡雷告訴記者,在精準扶貧實踐中包養網比較,大量“沒資源、沒風景、沒歷史、沒特產、沒工程、沒包養感情文化、沒勞動力、地方沒錢”的貧困戶和貧困區落入“長尾”范圍。“長尾貧困”之所以會成為扶貧工作的“硬骨頭,堅堡壘”,原因就在于很難找到扶貧抓手,難以精準安排項目,難以精準投入資金和措施。而包養金額隨著“興農易站”在全國建站數量的包養不斷增加和平臺的日臻成熟,未來還將有更多的“互聯網+”服務疊加進來,幫助各個站長整合三農資源,解決扶貧攻堅中的“硬骨頭”。
“興農易站”里的思考
“改善農村現狀是一個系統工作。”蔡包養雷表示,“不少企業在農村扶貧時,習慣于依賴單體項目,而我們則致力于利用互聯網技術,以自主研發的智能終端為依托,搭建開放平臺,讓政務、金融、電信、網商、文化、包養行情教育等多種功能疊加,互為支撐,真正讓互聯網技術扎根在農村,成為改變農村現狀的支點,也同時讓我們的平臺成為可以復制可以推廣的新型模式”。
之所以采用這樣的模式,也是基于對農村現狀的觀察和思考。以農村的金融設施為例,記者在調研中發現,農村金融發展一直存在短板,網點成本較高,農村居住密度低,金融業務量不夠,大多數金融機構不愿意去農村開網點。在這種情況下,信安盟和金融機構合作,在四川、江西等地試點,把“普惠金融”引入行政村,在“興農易站”中,讓當包養網地農民不出村享受刷臉識別、指紋識別等高科技、高效率的現代金融服務,有效改善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缺失的包養情婦狀況,著力解決金融領域服務農村居民“最后一公里”問題。蔡雷特別強調說,由于“興農易站”的平臺采用生物識別技術為主的遠程身份識別系統,能夠從系統控制終端直接抵達農民本人,這就可以為廣大農民提供安全可靠的財務管理,從而徹底解決各類扶貧款項冒用、挪用、盜領等農村常見的資金管理問題。
同時,按照全覆蓋的原則,信安盟試點的網點都設立在當地的行政村,并引導村民、村集體到“興農易包養妹站”辦理相關業務,確保銀行金融機構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實現商業可持續。
蔡雷介紹說,這個終端還能延伸到社保、醫保、政策宣傳、農村教育等多個服務領域,且覆蓋面廣,一個店就能夠覆蓋甜心花園一個村,這個店會吸引村里的一些人來上網、看視頻,和在外打工的人視頻聊天。在四川眉山、營山等地的“興農易站”中,就這樣把金融服務、互聯網服務免費提供給農民包養管道,讓他們感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好處。
記者注意到,“興農易站”的每個店里,都包養網有一名店長坐鎮服務。店長都是包養網dcard當地村里的年輕人,他們語言包養網通,人頭熟,讓他們自主運營、管理,能夠緊密結合當地村民的服務需求,把互聯網服務切實引入村里。
包養留言板 此外,每個“興農易站”還開通了e包養網-Bank無線WiFi,只需下載網絡握手客戶端,就可以在店內一邊買東西、辦業務,一邊免費上網。在“興農易站”內的智能終端設備上,還可以發布村莊信息、本地美食特產推薦等旅游服務信息。如今,隨著在線教育、在線醫療服務等內容的接入,通過互聯網全方位解決村民生活中的問題,解決村民金融、教育、醫療等熱點需求,“興農易站”正在切切實實地改變農村的面貌。
在四川營山縣鎖口村的小學,記者見到了一群正在通過互聯網視頻上課的孩子。在信安包養價格盟與滬江網聯合打造的“夢想直播間”里,孩子們通過大屏幕正在聽上海老師講課臺灣包養網。雖然老師和孩子們隔著一塊屏幕,但是交流是暢通的,孩子們聽得很認真。鎖口村小學民辦教師吳勇老師,今年已經53歲了,他告訴記者:“今年元旦,孩子們剛剛從陰暗的包養危房里搬進寬敞明亮的教室,村里人很多都出去了,村里孩子不多,老師也留不住;現在有了互聯網教育,能夠讓孩子們不用離開村子就了解外面的世界,和城里的孩子們學一樣的東西。”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四川的“興農易站”試點雖然剛起步,但有效整合了金融服務、在線教育、網商快遞等功能,把城市高效便捷的互聯網服務真正延伸到了農民的家門口,農民可以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的服務。
“隨著未來‘興農易站’功能的不斷擴展和升級,將有望通過互聯網全方位解決農村居民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全面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蔡雷表示。
記者了解到,根據信安盟的規劃,“興農易站”模式今年將在江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廣大農村廣泛布局,屆時,這一模式將激活廣大農村潛在的生命力和活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