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隴南藏族鄉家長“如愿記”:娃娃上學不再僅識字_中國S包養網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中新網蘭州9月19日電 (艾包養慶龍)清脆的下課鈴聲響起,朗朗讀書聲被嘈雜之聲代替,藏族學生們抱著籃球,跑向橡膠操場中央的籃包養網球場地,開始一包養場你爭我搶的球賽。在不遠處的校門外,58歲的蘭文化笑瞇瞇看著眼前的一切感慨萬千,他說,娃娃們是最幸福的一代人,實現了他們苦苦追求的“上學夢”。

  藏族小學生課下包養網進行籃球比賽。艾慶包養龍 攝

蘭文化是甘肅隴南市武都區坪埡藏族鄉村民,他雖年過半百但對上學這件事,始終念念不忘包養。他解釋說,兒時,喜歡上學的他因家庭貧窮,僅學會寫名字便輟學在種地、放牛羊。

坪埡藏族鄉,位于白龍江南岸半山腰地帶,該鄉地形以九溝八梁為主,大多數村莊依次向西散落在海拔1100米至3200米的山頭上。受制于地形,加之自然環境惡劣,地質災害頻發,一輩輩村民“戰天斗地”,依舊沒法改變貧困面貌,以蘭文化為代表包養包養網的中年村民鮮有上學經歷,有的甚至都不會寫本人包養名字,在他們心中,幾間土坯房組成的學校,是最“遙不包養可及”的地方包養

“中年村民大多不識字,加之思想保守包養落后,大多包養選擇守著土地,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坪埡藏族鄉黨委書記王思保介紹說,此前,該鄉包養網村莊大多僅設有教學點,包養網教授一年級到三年級語文、數學課程。如何立足改善民生,提升教育水平成為官方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5年,當地官方因地施策總投資4.69億元,規劃建設用地754畝,對8包養個村1236戶5731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據官方資料顯示,該項目是甘肅省“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重點建設項目,在甘肅創造了整鄉搬遷的先例。

坪埡包養網藏族鄉中心小學副校長王來表示,在易包養地扶貧搬遷的同時包養,投資1800萬元的新校區包養網建成,并整合全鄉鄉村教師。目前已有580多名小學生就讀,40多名專職教師教授包含語文、數學、美術、體育、英語等近10多門功課。

“告別了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的時代。”王來介紹說,如今,在3層教學樓里每間教室都安裝有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

“以前,老師就是‘雜家’,除了教授語文包養網、數學,還要兼職品德等課程老師。”從教12年的孟包養網國良現在是坪埡藏族鄉中心小學一年級數學老師,他對比前后教學變化說,如今,老師只專包養網心教授一學科,有更多精力和時間研究教學內容。同時,隨著學生人數增加,課堂氣氛活躍,更包養有助于學生“吸收”“消化”多學科內容。

六年級學生孟仁吉湊在鄉村小學時便是老師眼里的“包養網高徒”,如今在新學校更是“光芒四射”。她告訴記者,現在,她不僅學習名包養網列前茅并包養且還培養了唱歌、跳包養網舞等興趣愛好。

“上學不能僅為識字,還要多學知包養網識。”“好好上學才能有好處路。”在校門口等待孩子的家長一言一語講訴著對教育包養網的看法。(完)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