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環縣殘疾農民脫貧記:帶假肢外出打一包養行情工 搞養殖帶頭致富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甘肅環縣殘疾農民脫貧記:帶假肢外出打工搞養殖帶頭致富

今年33歲的環縣天池鄉曹李川村村民羅望民“身殘志堅”搞養殖帶頭致富。圖為羅望民妻子陶林林幫助他安假肢。 李文 攝

中新網蘭州3月20日電 (李文 喬向軍 高展)1包養網心得7歲時意外受傷,右腿高位截肢;他沒有因殘而頹廢,所有正常人能干的農家活他都干,外出務工,他一條腿爬樓梯、做樓房外墻保溫、粉刷……還成為村里的養羊、養牛致富帶頭人,他是甘肅慶陽包養甜心網市環縣天池鄉曹李川村村民羅望民。

“一條腿也能向前走,不能因殘而頹廢”

今年33歲的羅望民,17歲時意外包養管道受傷,右腿高位截肢。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他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

“一條腿,能干啥?”在醫院里,只包養網要醒著,他的大腦里全包養網站是這個問題。出院回家后,看著忙前忙后的父母,又一次對自己包養發問——“難道自己要讓父母這包養樣伺候一輩子嗎?”

面對整天以淚洗面的父母,羅望民逐漸地重新認識了自己——“很多殘疾人都能創業致富,自己為啥不行?”

  羅望民沒有因殘而頹廢,帶假肢外出打工。圖為他正在維修鍘草機。 李文 攝

2003年春節剛過,18歲的羅望民在父親的幫助下,獨自一人在距家20里外的鄉政府街道辦了一家門市部。他說,“拄著拐杖理貨,多少還可以賺點錢補貼家用。”

2005年,包養情婦他認識了妻子陶林林,并于當年結婚。成了家,羅望民逐漸走出了包養網心得殘疾的心理陰影,盤算著怎么才能一條腿撐起這個家,讓一家人的生活更好一點。

“只要多付出一點包養,正包養常人能干的事我也能干”

成了家,有了孩子,羅望民感覺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他也越來越堅強了。2007年夏收時節,看著地里金燦燦的麥子,只有妻子一人收割,羅望民決心拿著鐮刀一起收。

羅望民拄著拐杖到了麥地里。妻子蹲著收麥,他卸下假肢、放下拐杖,坐著向前挪,最終兩人同時收到了地頭。

就在羅望民正準備坐著挪動到拐杖和假肢的地邊時包養網站,妻子一股勁把他背了起來,一口氣背到了地頭。這一背,只是開始,在以后的日包養管道子里,妻子經常背著他干活,僅這一年收麥季,妻子背了他近百次。

在剛收過的麥茬地里坐著向前挪動,他堅持了下來。“這一個收麥季下來,感覺屁股上包養價格多了一層老繭。”羅望民說。

在這收麥之前,羅望民就多次悄悄地干家務活。給牲畜添草、打掃羊畜棚圈、鍘草、鋤地……家包養條件人前面干,他跟在后面干。每天晚包養網車馬費上卸了假肢,他都累得躺下就睡。可看著更累的家人,他下決心,包養行情“必須學會更多的技能,撐起這個家。”

  圖為羅望民一家在自家門前合影。 喬向軍 攝

為了解決一條腿“慢”的問包養情婦題,他聘請專業修理工對他的摩托車進行了改裝,學會了騎摩托車。從此,羅望民的生活節奏“快”多了。家里老人、孩子生病了,他騎摩托車去買藥;村里鄰居需要幫忙了,他騎摩托車去幫忙;2008年,他又騎著摩托車去了慶陽市西峰區,開始了他的務工生涯。

羅望民外出務工干的包養網是樓房外墻做保溫、粉刷。這對于只有一條腿的殘疾人來說幾包養一個月價錢乎是不可想象的。他在工友的幫助下,安著假肢、拄著拐杖,爬到6層樓頂,站到梯架里開始作業。一天下來,盡管收入了二百多元,可長期站立,安假肢的腿生疼。

看著倔強而又堅強的丈夫,和他一同務工的妻子總是悄包養網悄地給他幫忙,爬樓梯時,他自己爬一會兒,妻子背一會兒。

他的堅強,“包養賺”來了家里的新房,還買了小汽車,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樂悠悠。

“自己脫貧不算啥,全村脫貧才能一起奔小康”

間歇性務工,收入不高,妻子一人在家里養殖、種地、照顧孩子,太苦太累,他很內疚。怎么樣才能讓他也待在家里,還有更好的收入?2018年,羅望民選擇了回家擴大養殖規模。

起初養殖,缺少本錢,他選擇了販賣、育肥。在自家原有5頭牛、10多只羊的基礎上,羅望民用務工積攢的一點積蓄,從販賣上著手,擴大養殖規模。一年時間,他家的牛存欄迅速增長到了14頭,羊存欄也擴大到了35只。

牛多了,原來的牛包養網舍卻很簡陋。2包養網018年秋季,一次栓牛中,不慎被牛拉倒,險些遭牛踩踏,他決心要改擴建牛舍。

第二天,羅望民就找來農用車運轉瓦,自己則開始平整地工,自己當起了技術工,砌墻、抹灰,忙了2包養網心得0天,他家的新牛舍建成了。面對寬敞整齊的牛舍,羅望民露出了微笑,更加堅定了他養殖的信心。

2018年決定回家養殖后,村委會班子看中了他勤快的性短期包養格,建議他擔臺灣包養網任他所在的村民小組組長。看著這個“官”很小,“事”卻很多。政策要宣傳、業務要辦理、各項惠農政策落實要督查、鄰里糾紛要調處……每包養網天都有許多要忙的事。可他在忙“公務”的過程中,每到一戶,都要看看誰包養金額家的羊和牛包養金額養得怎么樣,他認準了一個理:“在家務農,沒有產業這個抓手,致富的腳步就慢了許多。”

包養網

在他的宣傳動員下,他所在的峁旦組44戶群眾中養牛5頭以上的農戶達到10戶,羊存欄20只以上的農戶達到11戶,該組牛存欄達到100多頭,羊存欄達到400多只。

這些發展,在羅望民看來,只是脫貧的第一步,要奔小康,還要繼續把養殖業和勞務業做大,穩定增加收入。(完)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