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依托紅色旅游 促進群眾增收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S包養網心得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照金,一片承載著傳奇和榮光的紅色熱土。

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是20世紀30年代初中國共產包養網黨在北方地區創建的第一個山區革命根包養據地,是劉包養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共產黨人把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與陜甘邊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典范,為西包養北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展現出的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期仍然激勵和鼓舞著照金黨員干部和群眾不懈奮斗。

“雨天一腳泥,晴天一身土,環境臟包養亂差”曾是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的真實寫照。時過境遷包養網,這里如今舊貌換新顏。

隨著高速公路修通,照金鎮建起了移民安置社區,幼兒園、小學、體育館等配套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包養同時,照金堅持“無傷痕開發、包養網紅色即民生、景鎮融合發展”理念,加快紅色旅游景區建設,初步形成了以紅色旅游為主導,綠色康養、冰雪運包養動相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曾經偏包養網僻落后的山包養間小鎮,如今已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名鎮。

提起近包養網年來家鄉的巨變,家住照金鎮圣源小區C區的居民劉存保感慨:“原先只靠種地獲得收入,如今參股村集體企業獲得分紅,兒子女兒在附近滑雪場打工,我們一家人的收入明顯提高。住在水電氣齊全的住宅小區里,日子越過越舒坦!”

伴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老區人民的精神風貌與包養生活理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去景區、工廠等地務工,實現包養網包養從“農民”到“工人”的身份轉變,人們見面不問:“吃了沒?”“下地去?”,而是問:“上班沒?”“晨練去?”

在陳家坡會議舊包養址,65歲的講解員杜天祥用自編的快板講述革命歷史,總能引來陣陣掌聲。談起每次講解包養都激情澎湃的原因,杜天祥說:“一是因包養為我是土生土長的照金人,作為一名老區人,我有義務把這里的故事講給游客聽。二是因為我切身感受到了在黨的領導下,老區面貌日新月異,群眾生活蒸蒸日上包養網。我們北梁村的陳家坡小組,家家戶戶蓋起了新房子。”

照金精神歷包養久彌新,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則成為傳承紅色基因、講好新時代紅色故事的重要陣地。

近年來,照金紀念館創新開展了一系列品包養牌活動,包括包養網舉辦照金包養網蘇區與兩點一存研討會,出版《陜甘邊與照金》內刊,包養開展口述歷史采訪革命先輩親屬,開辦線上教學紅色故事微課堂等。

“為了培養廣大青少年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照金紀念館連續組織開展照金革命精神進校園、進課堂活動,通過快板、情景劇等學生們聽得進、看得懂的文藝作品形式講好紅色故事。”照金紀念館館長郭潔介紹,“我們還在照金兩所紅軍小學選拔培養了一支包養網‘小紅星’志愿者講解員隊伍,并赴河南、海南、江蘇等地的紅軍小學開展宣講活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今年是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88周年。每一天,都有四面八方的人來到包養網銅川包養網照金,他們駐足陜甘邊革命根據地英雄紀念碑前,深情凝望著紀念碑上鐫刻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英雄們永垂不朽”十六個大字,重溫紅色記憶,凝聚奮進力量。

照金鎮黨委書記楊琦表示,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弘揚革命精包養網神、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加強民生保包養網障和基礎設施建設,依托紅色旅游拉長產業鏈,拓寬就業渠道,促進群眾增收,全面提高老區人民生活水平,在新時代書寫更大榮包養網光。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