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貧村駐村第一書記的喜憂盼_中國扶S包養經驗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新華社蘭州11月15日電 題:深貧村駐村第一書記的喜憂盼

新華社記者王朋包養網

陳坪村位于隴中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包養區,山大溝深、氣候干旱、土地貧瘠,是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曾高達55.9%。

今年4月包養初,“85后”周金珂擔任陳坪村第一書記。曾在農村工作過5年的她重返農村,深切感受到精準扶貧行動實施以包養網包養網,貧困農包養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她向記者講述了任職半年多時間的喜悅、憂慮和對未來的期盼。

“最喜農村產業包養網興、農民腰包鼓。”周金珂說,這是她在深貧村感受最包養明顯的變化。

受特殊自然條件限制,陳坪村產業基礎弱、培育難度大。村民劉銘說,過去村里只能種耐旱包養的馬鈴薯和玉米,勉強維持溫飽。

如今,包養網包養包養坪村包養網依據實包養際,發包養展起了草畜結合的特色種植養殖業。目前,陳坪村牛存欄超過400頭,其中戶均3頭牛以上的貧困戶有55戶。包養網養殖規模擴大還帶動種植結構轉變,全村8000畝耕地有3000多畝改種飼草玉米。此外,村里還有400多人外出務工,占全村人口三分之一。

“貧困群眾增收渠道拓寬了,如期脫貧我們信心十足。”周金珂說。

村民增收了,關注的方向也由過去的“吃穿行”,向子女教育和就業轉變。周金珂介紹,在隨訪入包養網戶中,村民聊得最多的是孩子的教育和就包養網業。“包養現在村里幾乎家家都有大學生,全村上過大學的包養網超過300人。”

在感嘆貧困農村發生巨變的同時,周金珂還有心中的擔憂事。“最擔心自己能力不足,影響全村進一步發展。”周金珂說,雖然有一定基層工作包養經驗,但她遠離農村工作多年,對“三農”、鄉村振興等還缺乏理論儲備和實踐經驗。

“特別是陳坪村在鞏固脫貧成果和穩步銜接鄉村振興方面,還存在短板。”周金珂說,目前村里形成的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層級低、鏈條短、規模小,村民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依然很弱。

為了彌補短板,周金珂擠出各種時間學習政策、知識,包養網給自己“充電”。“不僅要實打實地干,更重要的是把黨和國家包養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的‘急’‘盼’,脫貧成果才能經得住歷史的檢驗。”周金珂說。

目前,陳坪村掛牌督包養戰工作正在扎實推進,全村正在通過修筑產業路、擴大養殖規模等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周金珂說,她最期盼的是貧困群包養眾持續穩定增收。針對全村產包養網業弱包養網小問題,周金珂與村干部已經開始謀劃引進或培育飼草加工企業和馬鈴薯加包養工企業,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她還期盼能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提升存在致貧風險的邊緣戶、存在返貧風險的脫貧戶等群體抵御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沖擊的能力包養網

“希望自己在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中,找準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盡心為群包養眾辦實事做好事。”周金珂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