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6周年:北川人的”一包養網心得賬本”人生 感恩中重生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最艱難的冬天,父子當上志愿者

包養

  20包養網08年冬天到2009年包養網心得春夏之交,因為與志愿者的相互信任,韓家成為全國愛心物資的中轉站。韓乾武和大兒子韓豪穿過白雪覆蓋的擂禹路,冒著生命危險,自費租車將愛心物資送到了北川大山深處。

  韓家書柜里,至今存放著大量當年的物資捐贈收條。收條上受贈人鮮紅的指印,都在印證著:韓家父子在北川最艱難的冬天,成為了志愿者。韓乾武不允許任何人動當年運送物資的資料:“我要一直留著,不管過多久,只要有愛心人士問起,包養網我都能給人家一個交待。”

  韓乾武對很多志愿者說過同樣的話:“我覺得認識了你們,我自己的‘品質’都提高了。”除了學習與感恩,韓乾武相信天上的女兒能看到這一切:“希望包養條件彬兒看到我們做的事情,在天堂里也能包養女人昂首挺胸地走路。”

  帶著鄉親在種植中重生

包養行情  “北川人除包養網了懂得感恩,也能自己做點事情”

  【2009年7月,韓乾武啟用了新賬本,扉頁寫著“生而貧窮并無過錯,死而貧窮才是遺憾”。震后再度走進甜心寶貝包養網北川大山,包養甜心網帶領鄉親們共同創造財富,是他對“躺在救濟的溫床上,是比地震更可怕的災難”這句話最真實的認同。】

  帶著10個鄉鎮的鄉親山中“挖寶”

  多年前,韓乾武就包養app帶著鄉親種柴胡,“韓財福包養”或“韓財神”之名不脛而走。開坪鄉村民賈天芬說:“最開始他讓我們種玉米,后來又種柴胡,現在又多種了一些當歸,種完了都是拿給他去幫我們聯系買家。”賈天芬家有10多畝地,從前自家的包養網年收入不包養網到1萬元,“現在每畝地的收成可以有三四千元呢!”包養網

  震包養價格前,韓乾武和成都一家公司簽了協議,采用“基地 公司農戶”的模式,在北包養俱樂部川大山里種植中藥材。包養震后擴大種植,他幾乎走遍北川每一座大山,他包養希望更多的鄉親參與其中包養網:“希望老百姓收入可以再多一點,讓幫我包養管道們的人都知道,北川人除了懂得感恩,也能自己做點事情。”

  “慢慢發展,大家的日子會更好”

  如今,韓乾武帶著北川禹里鄉、漩坪鄉、開坪鄉等近10個鄉鎮的鄉親,種植柴胡、當歸、魔芋、核桃……他的種植基地,已經發展到了攀枝花和阿壩州。

  韓乾武所期待的成果,也許需要六七年,也許還要十年二十年。去年種下的核桃,還得等4年才有最好的果實;3年前種下的300畝柳杉,現今不過2米……他知道,最終的圓滿,都需要時間,如同自己的重生。韓乾武今年的籌謀,是將諸如金龜蓮、重樓等北川眾多珍貴野生藥材變成家種:“慢慢地發展,大家的日子會更好過。”

  ■鏡頭

  生日那天包養行情他月夜回家…

  51歲生日那天,韓乾武月上柳梢頭時才到家。因包養網包養網為,他一直在忙著將200萬株當歸苗裝車發往阿壩金川。

  那天夜里,2009年再生育的兒子韓子傲扯著嗓子唱:“祝爸爸生日快樂!”妻子何昌會取笑他:“山大王終于又下山了。”韓乾武曬得黝黑的臉上笑出了褶子:“山上安逸,老百姓曉得我就輪流請客,天天聚在一起喝酒,規矩是不喝多不準走!”喝酒,是山包養故事里人見證情感最好最直接的方式:“我只希望大家能一起把事情做包養好,最后一起看到成果,也就滿意了。”

  ■記者手記

  包養網VIP不忘卻傷痕也不放棄成就幸福人生

  北包養川擂鼓鎮的統建安置房里,韓家的新居近140平方米,既時尚也有羌族風味,兩個大陽臺上花兒朵朵瓜果齊備。你坐在這屋子里,可以用50M帶寬的WIFI刷微信,可以包養網單次跟韓家再生育的兒子韓子傲玩游戲,還可以抱起韓乾武4個月大的孫女韓木木,聽韓乾武異常得意地說:“我這孫女子(韓乾武大兒子韓豪的女兒),眼睛跟我女子長得一模一樣。”

  你再難想象,6年前,這個家陷入一種悲痛與困境中包養網。只有當你看到韓家保留至今的山東人所贈鋼架床、已逝包養網比較女兒書桌等遺物時;當韓乾武偶爾翻開賬本,落筆處與生意全然無關時,有些領悟便會撞進你的腦海:我們真的無法控制人生里那些突如其來的悲傷,但卻可以選擇,不能忘卻傷包養情婦痕,也不放棄去成就下一段喜悅幸福的人生。(四川在線記者吳楚瞳攝影李國東方煒)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