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滿足困難包養故事群眾1.6萬微心愿
“我想買一雙包養包養板鞋,40碼,家里爸媽只靠打零工維持生活”
“我想要一雙溜冰鞋,媽媽得了重包養站長病不給我買”
走進古南鎮街道包養網火頭門社區,一面紅色的愛心墻頗引包養感情人矚目。上面貼滿了包養價格ptt各色的便箋紙,紙上是許多貧困家庭的小小心愿,以孩子居多,按照我的心愿、我的情況、我的聯系方式三欄填寫。
在職黨員進包養網社包養區、志愿服務進社區之外,吉州區還通過征集困難群眾包養網微心愿,組織包養黨員志愿者認領。他們通過網絡和在各鄉鎮街道、社區、窗口單位、便民服務中心等人員相對集中的包養網站地包養網包養情婦方開辟心愿墻、微心愿樹或微心愿展板包養網,向全區困難群體、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士廣泛征集“微包養合約心愿”,組織全區黨員和市、區各級文明單位學雷鋒志愿者自行認領。
2015年8月20日,吉州區舉行了以“奉獻微力量,點亮微心愿,匯聚大愛心”為主題的微心愿活動啟動儀式,當場就有260余份困難戶的“微心愿”被迅速認領并很快得到實現,在全區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據吉州區文明辦副主任包養網推薦劉明華介紹,這些“微心愿”大多控制在300元左右,從包養電飯鍋、電風扇、電視信號接收器到書包、文具等,涉及群包養網推薦眾生包養網活及留守兒童的方方面面。“微心愿”征集到了之包養網單次后,志愿者們利用休息時間包養,精心挑選包養網,仔細比對,采購所需物品,再自駕或拼車挨家挨戶送至每一戶幫扶的貧困戶手中。
在這個大量公益平臺涌現的互包養故事聯網時代,行善事雖然越加便利,幫助了有需要的困難人士,但普通群眾很難區分是真慈善還是詐騙。吉州區開展的“微心愿”活動,為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搭建了一個權威、便利的平臺,也為社區居民打開了圓夢的窗口。梁國嬪包養就是到文山街包養道平安里社包養區報到的在職黨員,熱衷公益的他,在吉州區開展的“微心愿”活包養動之前一直苦于沒有獻愛心的渠道。現在他是社區居民心愿“圓夢人”之一,“初到社區報到,就有一種終于找到組織,找到家的感覺!”他感嘆道。在社區在職黨員微信群里得知社區一位老黨員雷金生大爺,84歲高齡無法下樓,因老伴生病,急需買一袋大米。梁國嬪立即認領了這個任務。隨后和雷大爺聯系,確認好他喜歡的大米種類包養網評價和送米的時間,周五一早,就把大米送到老人家里。
一件件小禮物貼心實用,一個個微心愿傳遞溫暖,搭起了黨員和群眾的“連心橋”。微心愿活動已成為“黨員進包養意思社區”、“機關單位聯系掛點社區”,進而推進社區精準扶貧的重包養網推薦要抓手。(完)
1 2 3 女大生包養俱樂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