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飛S包養:殉職在怒江脫貧路上的好隊長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怒山嗚包養咽,滄江垂淚。

2017年5月31日,怒江州域,連日的暴雨沒有一絲停下的跡象。下午16時20分許,一位優秀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長在新一輪精準識別工作途中發生交通事故,不幸因公殉職。這位魂斷在怒江脫貧攻堅路上的同志是怒江州密碼管理局技術科科長,原駐蘭坪白族普米包養族自治縣河西鄉永興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楊義飛。

楊義飛,男,怒族,大理州包養網云龍縣人包養,生于1979年10月,2005年12月參加工作,201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駐村工作兩年來,他吃透村情,幫助村里謀劃發展思路,情牽貧困群眾和孤寡老小,留下了許多“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用生命詮釋了一名駐村扶貧工作隊長的擔當和情懷。

  楊義飛進包養村入戶,喜歡穿一身土灰色的迷彩服。

他把村子當家鄉

六月包養網百花凋零,永興村委會辦公樓院里一角,幾棵稀稀落落的青菜掩映在雜草花叢包養中。現任駐村工作隊長、怒江州委黨校職工李鵬艷說,院角包養的青菜是“飛哥”親手開墾種下的,那時還有白菜、蔥蒜等,長得郁郁蔥蔥。

李鵬艷和大學生村官李曉艷習慣稱呼楊義飛為“飛哥”,包養兩位女孩曾經在“飛哥”手下當過一年的工作隊員。她們說,永興村離鄉鎮集市遠,只有一條雨阻晴通的泥濘土路通往鄉里,上街買菜極為不方便,“‘飛哥’牌菜地”就成了村干部和工作隊救急的“菜籃子”。就在這樣艱苦的條包養件下,楊義飛一干就是兩年。

永興村會位于平均海拔2600米的半山腰上,全村有7個村民小組3包養網25戶1180人,大部分村民為傈僳族和白族,2014年底全村農民人均收入僅為2700元。楊義飛于2015年2月28日至次年2包養月17日派駐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河西包養網鄉永興村任村黨總支常務副書記、新農村工作隊隊長;2016年2月18日至次年4月15日任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被評為蘭坪縣2016年度優秀駐村工作隊隊長。包養網

楊義飛平時話語不多,但愛琢磨事。駐村之初,結合村民白天出門干活很少在家的情況,他創造性地提出在村民包養晚飯后包養至睡覺前時段開展“夜訪農戶”行動。楊義飛了解到這一時段是村民茶余飯后和家人鄰居嘮嗑閑聊的時間,便瞅準這個時機串門包養網走訪,與村民圍坐在火塘邊,拉家常、話脫包養網貧。通過“夜訪農戶”行動,楊義飛逐步掌握了永興村情的第一手資料。

  楊義包養飛(右二)進村入戶登記貧困戶信息。

要想富,修好路。楊義飛了解到河西鄉包養政府到永包養網興村有一條23公里長的鄉村公路,其中,靠近村的13.8公里公路直到2014年10月才列入硬化項目。2015年3月,他第一次駐村時卻見硬化公路項目開工后不見施工,原因是村民林地包養網和其他用地矛盾突出。

“為這條路,楊隊長不知道跑了多少次,調解了包養網多少矛盾。”村委會主任和繼華說,到2016年10月全面完成公路硬化項目過程中,楊義飛帶著工作隊包養網和村干部磨破了包養網嘴皮、花費了心血。

通過包養網深入調研,根據永興村海拔氣候條件,楊義飛提出要包養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發展以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思路。同時,結合他帶領部分村民到大理、麗江考察特色產業的成果包養,建議永興村重點發展重樓、桔梗、芍藥等中藥包養網材和油料牡丹產業。并由此歸納提煉,楊義飛和工作隊員協包養網助村委會制定了一個切合實際的《永興村脫貧規劃》。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