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鎖:誓讓家鄉舊貌換新顏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一包養行情戶

作者:

分類:

新華社天津3月20日電李鎖:誓讓家鄉舊貌換新顏

新華社記者梅世雄

18年來,他帶領鄉親們把一個貧困山村建設成為聲名遠揚的旅游專業村和“全國文明村”。包養網

他,就是“全長期包養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全國勞動模范、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毛家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鎖。

毛家峪村原本是一個偏僻落后的小山溝。李鎖出生在這里,他家曾是村里最窮的人家。

窮,就像一根刺,扎得李鎖坐臥不安。高中畢業后,他參軍入伍。1986年,三年服役期滿的他回到毛家峪村。然而,家鄉的面貌依然如故。

為盡快擺脫貧困,包養李鎖放棄端“鐵飯碗”的機會,毅然選擇了包養金額自主就業。1989年,他借來一萬元錢,建了一家瓶蓋廠。到199包養網6年底,企業產品銷往全國十多個省市。他也成為一名包養合約小有名氣的農民企業家。

“李鎖能干,讓他帶著大伙兒一塊干,說不定能為我們包養村闖出一條路。”2000年11月,村包養甜心網里兩委班子換屆選舉,村民們選舉李鎖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包養價格ptt任。

父母妻子都極力反對,老母親說:“咱村窮了又不是一年兩年了,誰干誰發愁。你做你的生意,蹚這渾水干啥?”

李鎖說:“咱一家富了有啥意思?能讓咱村里的40多戶人家都富裕起來,也不枉我當兵受黨教育一場。”

在第一次村民大會上,李鎖發出“誓讓家鄉舊貌換新顏包養網車馬費”的鄭重承諾:“給我三年時間,如果不讓能大伙兒都富起包養網來,我就辭職長期包養。”

李鎖意識到,毛家峪村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新鮮,是天然長期包養包養網氧吧,村里人大都長壽。于是,他請專家論證,決定在“長壽”二字上做文章,以“毛家峪包養行情長壽旅游度假村”為主題全力打造旅游產業。

李鎖關閉了苦心經營多年的包養瓶蓋廠和波爾山羊繁殖場,把全部精力和資金都投入到村子的旅游建設中。

萬事開頭難包養網。過去,毛家峪村沒有一條像樣的出山、進村的路。打通旅游之路,成為李鎖要攻克的第一道難關。他不僅帶頭捐款修路,還動員村里在外的個體戶捐款,終甜心花園于湊足了修路的資金。

路,修通了,封閉的毛家峪村與外面的世界連通了。

李鎖又籌集資金改造了村里的自來水管道,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隨后,他又整修甜心花園了街道,安裝了路燈,全村的面貌煥然一甜心花園新。

更難的在于轉包養變人的觀包養留言板念。“要想讓祖祖輩輩包養網靠山吃飯的莊稼人辦旅店、干旅游,那才叫難呢。”李鎖帶頭推包養一個月價錢倒老房包養網,蓋起了兩層別墅,在全村建起了第一家農家旅店。

在李鎖的幫助下,黨員、干部和群眾積極利用自家庭包養院,開辦家庭旅店。大部分農戶沒有資金,他擔保貸款。

為把毛家峪村推介出去,李鎖在北京、天津等地不停地奔波。

一向沉寂的毛家峪村熱包養網鬧起來。城里人源源不斷地來到村里,住農家院,吃農家飯,白天爬山,晚上點篝火。

如今,毛家峪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農業旅游示范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修建了奇石林、情人谷、青龍湖等景區景點,建設了篝火演藝中心、滑雪場以及水上娛樂項目,成立了毛家峪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全村百姓家家戶戶搞旅游,包養一個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的新農村格局正在形成;

村民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臺灣包養網、弱有所助,一個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家園展現在人們面前。

2018年,全村共接待中外游客超過50萬人次,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8萬元,旅游綜合收入過億元。

毛家峪村舊貌換新顏,人們在傳臺灣包養網唱著李包養鎖的功績。“我的使命還沒有完成。”李鎖說,“我要包養網車馬費繼續保持軍人本色,為毛家峪村的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