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青年意味著什么?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團貴州省委書記涂妍時,她滿懷激情地說:“這次十九大,給青年勾畫了一個新時代的戰略部署。”
涂妍表示:“這5年,我們青年全方包養網位地見證了歷史包養性成就,這個過程青年是最大的受益群體,同時,也給我們包養網勾勒了未來的30年目標,青年是實現目標的生力軍。”
涂妍表示,回到貴州之后,要第一時間把十九大精神傳達給“青年馬克包養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青年學生。同時,還要把十九大精神包養網,融入到包養網貫徹落實《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包養年)》中,要給貴州青年謀實實在在的福利。
“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考察時所說的一番話。
過去5年,貴州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76萬人,貧困發生率降低至10.6%。僅2016年,貴州減少貧困人口120.8萬人,6個縣(區)摘帽、1500個貧困村出列。
貴州,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共青團組織和青年不能袖手旁觀,如何深度參與?今年下半年,團貴州省委辦起了首批16所“包養網青年志愿者脫貧攻堅夜校”。
夜校要解決農民什么樣的需求?“多彩貴州”的口號深入人心,旅包養網游成為貴州脫貧的重要手段。夜包養校一方面教老百姓文化知識,另一方面教服務業的基本知識,比如要告訴百姓,農家樂一定要講衛包養生。有的夜校,會根據村民的包養網需求,進行個性化的課程定制,例如給農民講授香菇種植的知識。
做好共青團包養網工作,人是關鍵問題。涂妍介紹,最遠的一個夜校,離縣城有三四個小時的車程。夜校采用“團包養縣委書記+大學生志愿者+雙語教師+農技老師+鎮村干部”包養的模式,團縣委書記擔任校長,擔任統籌工作,由青年志愿者負責具體實施,村干部負責與村民溝通協調,采集需求,請老師來包養上課。
“每個點每年投入兩萬元,用于聘請導師老師、準備教材等,包養網為了吸引村民來上課,我們會準備一些香皂、牙膏、洗衣粉等小禮物。”涂妍談包養網起了群眾工作方法。
在貴州,年輕人都知道一個詞語——包養網“貴漂”,原來是指懷揣著共同夢想來貴陽打拼的青年。如今,“貴漂”成為時尚、成為回到貴州發展年輕人的代名詞。“貴漂”的出現,讓涂妍看到一線正在發生變化,趨勢之一就是很多青年外出務工人員,從外省回流到家鄉創業和就業。
一方面青年回流,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問題包養依然存在,是扶貧攻堅中不得不直面的問題,共青團應該如何主動作為?
包養涂妍認為,解決留守兒童問包養網題,共青團組織要抓住兩頭:一端是留守兒童,另一端是年輕的父母。
“包養我們有‘圓愛工程’,發動企業團組織、學校團委包養,青年志愿者與留守兒童結包養網對子,關注對留包養守兒童的精神陪伴。”她說。
貴州對年輕的父母進行“雙鼓勵”:鼓勵父母返包養包養網鄉創業就業,還鼓勵外出打工的父母帶上自己的孩子。涂妍認為,對于農村青年的教育引導,也是服務的重要領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