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短視頻收獲10萬瀏覽量,吸引游客上門采摘,大山里農戶的草莓不愁賣了!近日,科技日包養報記者從重慶市委網信辦獲悉,通過充分發掘互聯網和信息化在精準脫貧中的潛力,彌合“數字鴻溝”,重慶市委網信辦以重包養網慶市巫山縣雙龍鎮洞橋村為試點,針對當地經濟和產業發展包養的難點,走出一條“互聯網+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扶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重慶市巫山縣雙龍鎮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轄區內高山峽谷遍布包養,自然條件惡劣。下轄的洞橋村距離包養網縣城30多公里,海拔在600米—1200多米之間包養。惡劣的交通條件使這里的村民居住相對分散,產業發展比較落后。村里種植的1200畝脆李和800畝核桃尚未進入豐產期,產業增收效益正待顯現。
充分挖掘互聯網和信息化的扶貧潛力,借包養助時下大熱的網絡直播帶貨“風口”,發揮包養網電商扶貧包養在產業扶貧中的重要作用,推動大山里的農產品“出村進城”,走向千家萬包養網戶的餐桌,成為洞橋村脫貧攻堅探索過程中的關鍵一招。
據重慶市委網信辦派駐巫山縣雙龍鎮洞橋村的第一書記楊玉超介紹,包養網過去包養網由于信息不通暢,農戶不知道手里的泡蘿卜、咸菜、豆豉等農副產品可以賣錢,洞橋村農產品的商業化程度很低,致使大量的優質產品難以有效轉化成村民實實在在的收入。針對這一問題,重慶市委網信辦因地制宜啟動“鄉土網紅”工程,協調重慶電信,以天翼高包養網清酒店版電視為載體,在“電視商城”中為洞橋村單獨設立扶貧直銷專區;同時,對接今日頭條、抖音、微信、重慶電信“電視商城”等平臺渠道,策劃包裝特色農產品,通過打造創意品牌,裝點網絡店鋪,開展營銷推廣等包養網方式,使當地高山土蜂蜜、紅苕粉、辣椒醬等土特產成為網上的“走俏貨”。當地電商帶頭人從線下走到線上,并逐漸成為直播一小時賣貨上千元的“網紅”主播。
村里的包養電商品牌成立后包養,村民聶宗翠開始嘗試著把自己做的黃包養網花、洋芋和醬菜放到平臺上售包養賣,僅2019年就增加了近萬元收入。疫情期間,村民李先付種植的草莓銷路受到包養影響,以7元一斤的售價仍難以出售。了解到這個信息后,楊玉超拍攝制作了一條十幾秒的視頻,意外地在抖音平臺上收獲包養網了10多萬的瀏覽量。游客紛紛上門采摘,村民的草莓終于不愁賣了包養。據了解,洞橋村共有居民793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81戶,共334人,現已穩定脫貧80戶。2019年,村里的包養電商平臺再次拓展升級包養網,銷售額翻了兩倍,使40多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
除了搭建線上平臺為村里的山貨找銷路,重慶市委網信辦還積極動員多方社會力量參與,引導網信企業參與到脫貧實踐中來,通過在當地花竹村小部署“學而思教學系統”“校園錄課云系統”,包養網使地處山區的學生也可以共享重點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力求通過包養網教育扶貧來扶志與扶智,阻包養斷貧困根源的代際傳遞。今年3月份以來,重慶市委網信辦聯合騰訊西南總部,在巫山縣雙龍鎮開展“信息化助力脫貧攻堅——騰訊為村”平臺應用試點,陸續在雙龍鎮21個村包養網莊上線“為村”綜合開放平臺,提供線上政務、黨務建設、農村電商、在線教育等包養網智慧生活服務,使“數據多跑路、村民少跑腿”,積極探索互聯網和信息化在鄉村治理中的包養重要作用,實現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記者 雍包養 黎 實習生 全程鉑)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