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鄉村兒童“心理扶貧戰”_中S包養價格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近日,包養在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主辦、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寸草安心”專項基金承辦的“寸草安心-2019年鄉村兒童教育公益分享會”上,眾多教育包養網學者發出呼吁:當前鄉村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面臨的最大問題并非物質缺乏,而是親情缺位所造成的心理問題,這一現象亟待引起全社會重視。打好鄉村兒童的“心理扶貧戰”,讓他們的心理不再“貧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打好鄉村兒童“心理扶貧戰”

  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寸草安心”專項基金啟動

打好鄉村兒童“心理扶貧戰”

  啟動儀式

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副理包養事長沈建國表示,多年來在黨和政府關懷下,鄉村兒童教包養網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物質保障體系包養網,鄉村義務包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但與此同時,留守兒童在心理教育、法治教育和行為包養習慣教育等方面還需要更多的提高。

“學校硬件可以投錢立馬見效,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過程。”北京師范大包養網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協同創新中心教授梁威說。

鄉村教育面臨新問題包養網

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盡管我國農村留守兒童人數從2016年的902萬減少至目前的697萬,但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卻從65.3%上升至2018年的78.2%。

義務教育包養階段留守兒童數量增加的趨勢,包養在邊遠鄉村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石林康是云南省普洱市安包養網康鄉中小學副校長,包養網在這所含有13包養73名學生的九年制學校中,留包養網守兒童數量從2018年的115人包養網增加到2019年的158人,同比上升了37%。

“作為鄉村學校包養的校長,看到包養網這些情況我們非常著急。”云南省昆明市尋甸縣仁德二小校長呂亞林表包養網示,盡管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脫貧摘帽后,當地學生的溫飽吃穿上學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但是鄉村學校教育又面臨著包養新的問題。

“我想要媽媽”,是云貴地區三位老包養網師,在與留守兒童相處中聽到最多的話。這原是每一個孩子本該享有的家庭生活,但在被留守的兒童身上,小小愿望都是奢望。

在貴州省從江縣洛香鎮中心小學副校長張秀蘭看來,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在心理上缺少包養親情的陪伴,在家庭教包養網育中缺包養少父母的監管,極易導致孩子產生系列心理問題。尤其是,隨著留守兒童慢慢長包養大,幼時埋下的心理隱疾,在日后的學校教育中會日漸凸顯。

同為校長的包養石林康感受頗受。據他觀察,鄉村留守兒童的心理是極為不平衡的,孩子們會與身邊有父母陪伴的同學做對比包養,進而生發出“我的父母為什么時常不陪伴我,是不是不喜歡我,不要我了”等想法。在種包養網種這樣、那樣的“心魔”驅使下,留守兒童很容易就形成古怪不合群、孤僻內向、自卑逆反的性格。

包養更為明顯的表現是學習成績,“反正父母都不關注我,我學不學也沒啥意義”,久而久之,成績靠后的學生中有相當數量都是留守兒童。

1  2  3 包養網 >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