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順寶“挖寶記”_中國甜心一包養網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新華社蘭州7月25日電  題:成順寶“挖寶記”

新華社記者張文靜、崔翰超

眼下,正包養女人包養網心得蔬菜收獲旺季,36歲的成順寶在田間地頭忙活著。放眼望去,包養金額一片翠綠映入眼簾。“看,這些都是‘真金白銀包養女人’。”成順寶說。

6年前,他家6口人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日子過得緊巴包養app巴。

從入不敷出到摘掉窮帽,蔬菜種植改變了成包養網順寶包養一家的人生軌跡。

成順寶家住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高峰鄉牌坊村。這里海拔達2500多米,年平均氣溫只有4.4攝氏度。

一直以來,他和所有村民一樣,種植小麥等傳統農作物,“錢少活多,人還被拴在了地里。”成順寶包養說,他和妻子還需要照顧家中常年因病臥床的兄長,“哪里也去不了。”

迫于生計,2010年,成順寶的父母遠走他鄉,來到了甘肅省酒泉市一家煉鐵廠打工,每月3000多元的工資,2500元要寄回家貼補家用。

苦日子不好過,可文化程度不高的成順寶沒有辦法,只能在農閑時,就近務工。經人介紹,他在安定區內官營鎮這個蔬菜種植大鎮給人當勞力。背菜、裝菜的間隙,他開始“偷師學藝”,摸索種菜的門道。

包養網在內官營鎮,普通農用三輪車能裝大約1500公斤甘藍包養行情菜。行情包養好時,一車包養情婦可賣到3000多元。成順寶有點“眼紅”了,“他們能種,為啥我不能?”

迫切脫貧致富的想法戰勝了畏首畏尾的心態。2013年3月,成順寶從農資店賒欠了26包甘藍種子,并將這260克種子播撒到了自家的包養管道2畝田地上。

撒下的是希望,是對命包養網車馬費運的不屈從。從育苗包養妹到移栽,成順寶像照顧孩子一樣,守在地旁,施肥、澆水、鋤草,不敢怠慢。村干部積極對接農技中心甜心花園,給予他技術指導,幫他解決脫貧路上的“攔路虎”。

甘藍長勢很快,一天一個樣。當長得有碗口那么大時,成順寶懸著的心漸漸放了下來。當年7月,兩畝的甘藍菜為他換來了1.8萬元的現金。

捧著這一沓現金,不善言辭的成順包養app寶興奮地喊道:“挖到寶了!”

還了部分外債后,成順寶擴大蔬菜包養網種植規模。2014包養甜心網年,他將家里10畝地全部種上了甘藍。

也是這一年,懷著既愧疚又激動的心情,他給父母打了一通電話:“爸媽,回家吧。”在外漂泊了5年、省吃儉用、從不回家的老人終于倦鳥歸巢。

收入高了,膽子也大了。2015年,他又租下老鄉的10包養畝地,再次擴大規模。當地政府投放了蔬菜育苗鋼架大棚,助他實現了從露天點種到設施育苗的標準化轉變。當年7萬多元的蔬菜收入使他徹底脫貧。

對成順寶而言,包養網自己努力,政府給力,沒有干不成的事。

高峰鄉黨委書記馬鵬包養包養介紹,定西十年九旱包養網站,但高峰鄉很特殊,因為高寒陰濕,土壤保濕保墑效果好,發展蔬菜產業優勢明顯。“以前群眾從來沒想過,大山里也能種菜,成順寶給大家開了一個好頭。”

為了讀懂“致富經”,當地政府聯合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在牌坊村開展“一畝試驗田”項目,提供技術指導;同時,組織菜農在田間地頭挖蓄水池,充分利用降雨,滿足灌溉需求,降低成本。

有了政府鋪路,成順寶干勁更足了。去年,他流轉土地100多畝,用于種植甘藍等蔬菜,加上牛羊包養甜心網養殖,年收入達到了40萬元以上。

先富帶后富。15戶貧困戶包養條件緊跟他的腳步,改種蔬菜。47歲的村民韓忠去年靠種菜收入18萬元。

從2013年3戶種植蔬菜10畝到今年178戶種植包養2500畝,牌坊村跑出了脫貧包養金額新速度。去年底,整村脫貧。

安定區委書記趙眾煒表示,包養網產業發展不走彎路,群眾脫貧才有捷徑。“安定區打造了多個蔬菜恒溫儲藏庫,先冷藏后銷售,完善銷售鏈條,避免菜賤傷農。”

日子好起來了,成順包養網寶的“看海夢”也實現了。今年3月,他人包養網車馬費生頭一次坐飛機,飛到了包養妹福建省,看了大海、吃了美食、拍了美照。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