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普惠金融體系 讓金融惠及普羅大眾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一包養網戶

作者:

分類:

嘉賓:白澄宇,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UNDP扶貧方案管理辦公室主任,兼任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秘書長。

編者按:普惠金融的概念自首次由聯合國提出,迄今已十年有余。普惠金融的目標是為金融弱勢群體提供可持續金融服務,這一理念在世界范圍內已日漸深入人心。今年中國作為G20輪值主席國,正致力于推動普惠金融利用數字技術發展的可能性。同時,國務院也發布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以下簡稱《規劃》),勾畫出普惠金融發展的路線圖,使其上升為國家戰略,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為此,本刊特別邀包養網請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秘書長、商務部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小額信貸管理辦公室主任白澄宇先生,包養情婦與讀者分享其關于普惠金融發展理念、實踐經驗及對國內普惠金融發展的思考。

王曉蕾(以下簡稱“王”):您好,白秘書長!非常感謝您接受《中國征信》的專訪!普惠金融的概念進入中國已經十來年了,社會上對此有不同的理解和期冀。您作為最早引入和翻譯這一概念的學者,是怎樣理解的?您認為在中國發展普惠金融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白澄宇(以下簡稱“白”):謝謝,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交流。普惠金融這一概念本身經歷了一個從“小額信貸”(microcredit)到“微型金融”(microfinance),再到“普惠金融”的發展過程,其提出也有特定的背景。

正規的小額信貸始于20世紀70年代,到1990年代,小額信貸發展出成功的商業模式,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和一些國家政府開始推廣小額信貸。小額信貸在全球范圍得到發展壯大,在此基礎上,小額信貸機構將服務從信貸包養業務擴展至其他金融服務,微型金融的概念包養故事于是應運而生。雖然微型金融將甜心花園服務范圍拓展到包括信貸、儲蓄、保險、支付等的金融服務,但仍然堅持為社會最底端群體提供有效的全方位金融服務的宗旨。

進入21世紀,聯合國提出了包養留言板以消除貧困為首要任務的千年發展目標,作為消除貧困的有效途徑,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備受重視。

我這里特別要提到的是,在國際組織的推動下,微型金融進入發展高潮,并顯現出新動向:一是在國際微型金融領域,雙底線原則即社會目標和商業目標應當協調統一成為共識;二是成功的微型金融機構逐漸向正規金融機構發展,傳統的金融機構也開始涉足小額信貸業務;三是微型金融機構開始將業務觸角延伸至中小企包養價格業;四是巴塞爾委員會、歐盟及一些國家政府開始調整和制定適應微型金融發展需要的法律和監管制度,新的支付模式也開始出現。很明顯,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的發展至此,亟需建立一個由宏觀監管、中觀基礎設施完善和微觀業務創新的完整金融體系。

在此背景下,微型金融相關各方開始考慮建立一個金融體系,其目標是消除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于是,一個與金融排斥相對的概念產生了,那就是“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相應的金融體系叫“普惠金融體系”(financial inclusion system)。

因工作關系,我較早接觸到這一概念,并將其翻譯為普惠金融體系。采用“普惠”的譯法出于以下考慮:第一,普惠金融體系由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發展而來,其扶貧宗旨一脈相承,并且政治傾向強烈,其他中性詞匯難以表達這層意思。第二,符合翻譯中的信達雅原則。

我們在這里討論普惠包養俱樂部金融的概念,并非止于咬文嚼字,而是要避免語義泛化導致的目標偏移,就如國內從“小額信貸”到“小額貸款”概念的泛化造成了小貸機構目標和行為的偏移。

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要消除貧困,必須發展普惠金融,實現為普羅大眾提供全覆蓋的有效金融服務。一方面,我國貧困人口多,分布范圍廣,貧困人群面臨飲水、交通、醫療和教育等生活基本需求方面的困難,貧困程度依然很深。另一方面,近年來,普惠金融雖然有所發展,但仍然存在普惠金融服務不均衡、普惠金融體系不健全、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商業可持續性有待提升的現狀。要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全面有效的普惠金融體系。

王:中國的小額信貸近些年呈現出較快的發展勢頭,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能否和讀者分享您對此的看法和思考?

白:按照國際上認同的小額信貸概念包養俱樂部,中國的小額信貸近幾年雖然發包養金額展很快,但依然處于起步階段。

中國的小額信貸并未實現與國際接軌,這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信貸理念上。國內大部分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做的是中小企業貸款,而非小額信貸。很多貸款仍然依靠傳統的抵押手段,并非信用貸款,這和小額信貸的基本理念并不一致。二是貸款額度上,國際上的單筆小額信貸僅為當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3-4倍,而在我國,很多小貸公司的平均單筆貸款額度超過100萬元。顯而易見,這些小貸公司從事的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小額信貸業務。國內專業從事小額信貸的只有部分金融機構和一些非政府組織,規模很小,遠不能解決1億多貧困農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問題。

我國的普惠金融發展與發展較好的國家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一個主要原因是缺少一套明確、可以有效實施、能推動小額信貸和普惠金融發展的政策以及相配套的監管制度。普惠金融的發展呼喚明確的政策和監管,以確保小額信貸機構順利發展壯大。

王:您曾經在公開場包養網ppt合推介過印尼人民臺灣包養網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衛星銀行”模式,這一模式有何特點,在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白:印尼人民銀行是一家百年老店,起初為私營,印尼獨立后收歸國有,專門從事農村金融業務。1984年根據世界銀行建議,改革成立獨立的微型信貸部(UNIT),大獲成功。1997年包養價格ptt在亞洲金融危機中表現優異,成為印尼女大生包養俱樂部的銀行的盈利業務。2003年上市成為國有控股銀行。

印尼人民銀行的微型信貸部遍布全國,營業網點超過10000個,服務于5700多個個體客戶和700多萬家中小微企業。采用分層信貸模式,放貸包養在1萬美元以下被界定為微貸,1萬—50萬美元為小貸。微貸(1萬美元以下)和小貸(1萬-5萬美元)是印尼人民銀行的基礎業務,業務量占比99.9%。可以說,已經從小額信貸發展到普惠金融。

印尼人民銀行在移動服務方面不斷創新,通過設立移動汽車網點、巴士移動網點、移動快艇網點,將金融服務延伸至基層百姓。同時,為克服微型信貸部存在的服務半徑局限,發展了5萬多個商販作為代理,委托其在核定限額內代理繳費、轉賬、支付貸款、代收還款等項業務,并收集數據。

在支付手段創新方面短期包養,既有代理商,也有移動刷卡機和手機移動支付系統,較好地解決了普惠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今年還發射了衛星,成為全球首家“衛星銀行”。

值得我們借鑒的是,印尼人民銀行的普惠金融發展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在宏觀層面,做好普惠金融政策與規劃,出臺支持普惠金融機構的法律法規,構建有利于普惠金融服務的監管制度。在中觀層面,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建設普惠式金融征信系統,建設便捷的支付清算系統,建設動產登記系統。在微觀層面,推進民間金融陽光化、規范化,增設民營銀行。

王:您剛才說到普惠金融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請為我們描述一下理想的普惠金融體系。

白:從小額信貸到普惠金融的發展歷程來看,其內涵是逐漸得到豐富和發展的。普惠金融體系是一個全面的金融生態系統,包括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

在宏觀層面,應該根據金融實踐的發展需要,加快金融改革,盡快出臺適應普惠金融發展的政策、法規和監管制度。一是建立包括民營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組織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多層次金融體系;二是借鑒國際經驗,對金融監管制度進行相應調整,建立多層次的金融監管體系;三是設立小額信貸專項基金,為農村小額信貸組織提供技術支持和批發資金。

在中觀層面,主要是完善金融基礎設施。一是建立和完善普惠式征信系統,在條件成熟時,將農戶的非金融交易行為信息,小額貸款公司、人人貸(P2P)的客戶數據,陽光化民間金融機構的客戶信息等全部納入征信系統,為審貸放貸提供參考。二是充分利用移動通訊和互聯包養網ppt網等新技術發展,建立便捷的開戶和支付清算系統,解決金融服務延伸最后一公里的難題。三是完善和推廣動產抵押登記系統,將其延伸到農村地區。

在微觀層面,主要涉及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國務院頒布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指出,要在我國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金融機構體系,既包括開放金融機構準入,讓私營部門參與從事微型金融服務的社區金融機構;也包括針對農村金融中的信息不對稱難題,充分利用傳統村落熟人社會的信用體系,在社區內發展內生性的農民資金互助模式;同時重視包養一個月價錢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巨大發展潛力;還要發揮傳統金融機構在普惠金融發展中的作用,為社區信貸機構提供批發資金、內部設立農村小額信貸業務部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我想強調的一點是,普惠金融體系包養網比較不應將民間金融排除在外。從我們的了解來看,在正規金融服務達不到的地方,民間金融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民間金融包養俱樂部的利率可能高出正規金融的利率,其發展也存在野蠻甚至不合規的地方,但是只要其利率是可負擔的,我們就不應該一概而論,將其包養網評價視為高利貸而一棒子打死。合理和可行的思路是,積極引導,規范監管,促使民間金融陽光化、合規化,從而發展成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力量。

王:我們了解到您正在一些地方試點資金互助社,出于什么樣的初衷?推行的情況如何?

白:我們于1990年代引入孟加拉格萊珉銀行的小組聯保模式開展小額信貸試點,當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在國內推廣。但隨著農村狀況的變化,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離開農村后,小組模式難以有效開展,不得不采用個人信貸和鄉村精英代理的方式開展業務。但其中的道德風險很大,監管成本很高。于是我們開始尋找新的有效的信貸方式,其中一個就是合作金融模式。合作金融利用傳統村落熟人社會的信用,采取村級包養資金互助與產業合作相結合的形式,為社員提供所需的信貸服務。經營管理上實行社員自愿入股、信息透明、民主治理、服務社員的原則,滿足村內的金融需求。

國內有些部門和地區已經開展了資金互助試點,但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制度和監管,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為此,在我倡導和主持下,我們在制度建設和管理能力兩個層面同時開始試點工作。一是通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項目,與地方政府合作,在四包養俱樂部川南充儀隴縣等地開展農村金融創新試點,成立民富農村可持續發展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民富中心”)。民富中心是一個非營利的、開放的社會化服務平臺。其功能是包括:一是孵化服務,培育推廣合規的合作社及資金互助模式;二是包養價格管理服務,提供能力建設和技術支持,受互助社委托提供會計結算服務;三是監督服務,接受政府委托監督資金互助業務;四是集合服務,建立互助社之間的合作網絡,形成規模效益;五是融資服務,幫助互助社與外部資源和市場實現對接。

從儀隴縣運營兩年的情況看,發展勢頭良好,結果較為滿意。2015年,在42個參與合作社的自然村中,8428戶社員入股資金3419萬元,發放貸款12028萬元,貸款利率由社員協商決定,年化利包養甜心網率在8%-15%,拖欠率僅為3%;社員入社資金紅利率為5.6%。

試點工作中也出現一些問題,比如人力資源和在線信息管理系統欠缺,法律地位不明確等。我們注意隨時總結問題、解決問題,在試點中逐漸完善、推廣。 2016年8月,我們在福建古包養網站田正式設立了民富中心。

在資金互助社管理能力建設層面,我們與亞洲儲蓄互助社聯盟協會(簡稱亞盟會)合作,作為其在大陸的唯包養網一合作伙伴,推廣國際儲蓄互助社成功的管理經驗。儲蓄互助社起源于德國。19世紀40年代,德國南部鄉村的農民和低收入工人生活異常艱苦,常受高利貸壓榨。鎮長雷發生決心幫助貧困農民,1849年他依據自主互助原則,建立了第一家儲蓄互助社。這種由社員自己擁有和管理的資金互助模式大獲成功。1909年,美國富商費林推動成立美國第一家儲蓄互助社,其后在全球很多國家掀起了儲蓄互助社運動。1938年,儲蓄互助社運動抵達亞洲的菲律賓,二戰后逐漸推廣到其他國家。儲蓄互助社模式在消除貧困上取得良好效應,令世界矚目。

我們從亞盟會引進了其全套的管理手冊和培訓教材,編制成適合國內發展的手冊和教材。我們與江蘇、云南、陜西等地政府及婦聯組織合作開展培訓和試點,推廣儲蓄互助社的管理方式和管包養情婦理經驗。

我們希望通過上述兩個層面的工作能幫助國內資金互助持續健康發展,建立真正的合作金融體系。

王:近期,由中國推動并參與制定的《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正式發布,您怎樣理解?作為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征信系統在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如何作為?

白:應該說,原則的制定和發布順應了當今新技術發展的形勢,必將對普惠金融發展起到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數字普惠金融的實質是,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彌補信息不對稱導致的無法實現有效金融服務全覆蓋的缺陷。從技術說,未來的金融創新有兩種新因素。一類被稱為“大云平移”(大數據、云計算、平臺、移動終端);另一類是在網絡技術的應用基礎上,收集利用小微、個人信用信息作包養網為農村信貸評估,實現機構和機構之間共享數據,從而實現金融惠及百姓。

征信系統在普惠金融中的重要作用毋庸贅述,重要的是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時機,更好地服務于普惠金融。我了解到,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一直在積極推動小微放貸機構通過互聯網等方式接入征信系統,并委托下屬機構推動實現網絡借貸機構(P2P)之間的信息共享,并為其接入征信系統做好了準備。我相信,一旦網絡借貸機構的監管政策明確,符合條件的便可以順利接入。未來,征信中心在數字普惠征信發展上大有可為,做更好的征信,更好地為普惠金融發展助力。

王:您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從事小額信貸事業,并為包養之奮斗至今,在您眼中,這一事業有著怎樣的魅力?請和讀者分享您投身這一事業十多年的切身感受。

白:在我這二十多年的經歷中,遇到很多做小額信貸的同行和朋友,我們這群人有一個共性:都對小額信貸著了迷,一旦進入這個領域,就再也無法罷手。這些人之所以孜孜以求地做小額信貸,我想是因為它有著以下難以抵御的魅力:

第一,是社會責任。我們因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而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大家知道,對小額信貸需求最迫切的是老少邊窮地區,那里百姓的生活狀況與發達地區差距極大,但是他們善良、勤勞,和我們一樣有著中國夢,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在資金上幫一把,或者是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或者是幫助他們開創一種新的經營項目,從此走上小康之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個個在小額信貸幫助下脫貧致富的鼓舞人心的故事,都讓我們感覺到做小額信貸的崇高的社會責任,既然已經開始,這件事就必須做下去!

第二,這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事業,充滿創新的機會。在中國,發展普惠金融所需的宏觀、中觀和微觀層次的環境尚不完備,這就決定了做小額信貸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充滿挑戰。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包養展情況千差萬別,文化、傳統豐富多樣,在這樣的背景下做小額信貸無固定的模式可套,需要根據各個縣、各個村的具體情況,不斷地對小額信貸產品和服務進行調整、改進和創新。在我們眼里,這些正是小額信貸事業的迷人之處。同行見面,總有許多新經驗、新思路可以分享,大家樂此不疲。

第三,小額信貸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商業機會,可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同發展。既然是金融,就必須要求商業上的可持續性,否則普惠金融也只是美好愿望。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擁有最大的小額信貸需求市場,這決定了在中國發展小額信貸事業大有可為。事業發展了,個人也會有更大的前途。我們希望在這片廣闊的天地下,傾力推動小額信貸事業向前發展,使其成為真正惠及普羅大眾的普惠金融。

王:感謝!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加入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行列!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