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幫扶為四川白S包養網站玉縣拓寬致富路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脫貧攻堅答卷

易地扶貧搬遷2748人,10余種特色資源變致富產業,解決數千適齡兒童入學難題——

對口幫扶為四川白玉縣拓寬致富路

包養網包養網日報記者 周洪雙

近日,白玉黑山羊美食文化節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舉行,烹飪大師現場烹制,香氣四溢,讓人饞涎欲滴。

這是武侯區對口幫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的舉措之一。跨越900多公里的距離,白玉縣的黑山羊走進成都,豐富了成都市民的餐桌,也為白玉縣打開了巨大的市場,使當地包養網群眾穩定脫貧致富有了更強大的依托。

2020年2月,經四川省政府批準,白玉包養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絕對包養貧困已全面清零。在武侯區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幫扶政策下,白玉縣在致富路上持包養網續穩步前行。

搬遷搬出新生活

在白玉縣城以西,坐落著搬遷而來的作英村。一幢幢紅色藏式新居整齊劃一,由水泥包養路連接到交通干道上。走進村里,家家戶戶干凈整潔、家具齊全,廚房里水龍頭一開,自來水嘩嘩地流出來,客廳里的電視上播放著最新的節目。“以前在老家,沒有電沒有水沒有路,現在這里什么都有。”村民劣空阿呷說。

搬遷之前的作英村距縣城雖然只有40包養多公里,但常年大雪封山,村民出入只能靠步行。去包養一次縣城,還需翻越海拔5000米高的埡口。為幫助村民脫貧,武侯區投入近1000萬元,啟動了新村建設。

新作英村建成投用后,村民們搬進新居、成立合作社,結束了祖祖輩輩在大山包養網深處的封閉生活。村里孩子上學、老人就醫都方便了,村民們有的去縣城工包養網作,有的跑運輸做起生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新村選址在干道旁邊,也有讓村民融入當地旅游業發展包養網的考慮,希望他們不僅能住上新居,還包養網能利用新居的環境優勢獲得更多收入。雪域高原處處是景,我們要把美景轉化為經包養網濟效益。”武侯區相關負責人說。

這幾年來,白玉縣累計投入29億余元,大力實施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養實施易地扶貧搬遷575戶2748人,群眾出行難、通信難、用電難、飲水難、住房難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特色產業促增收

“在家門口就能上班,務工、看家兩不誤。”白玉縣燈龍鄉康通村村民向巴志瑪說。她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進入黑山羊燈龍保種繁育基地工作后,年收入達到4萬元,比種地增收10多倍。一談起變化,她就開心地笑。

黑山羊是白玉縣的特有品種,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膻味極包養小,營養價值很包養高。黑山羊的羊絨價值也非常高,羊糞還可以處理成有機肥出售。武侯區在幫扶調研中發現了這個優勢資源,并迅速將之打造成了幫助當地脫貧致富的“軟黃金”。

“我們與高校合作,對當地黑山羊品種進行改良,改善肉質口感,縮短出欄時間;引進企業,進行專業化、規范化、規模化養殖。”武侯區包養相關負責人說,系包養網列幫扶措施將當地老百姓自給自足的零散養殖,轉變成了脫貧致富的大產業。群眾到基地務工,不僅有收入,還可學技術包養網,改良、擴大自家的養殖業。

白玉縣曾是“三區三州”特困縣和四川45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自然條件惡劣,卻擁有黑山羊、藏醫藥等獨特而豐富的資源。這些資源,成為當地脫貧的包養重要基礎,也是成都武侯區傾力幫扶的切入點。

目前,白玉縣當地已有10余種特色資源變成致富產業。在定布村、仲學村、扎盤村打造3處中藏藥和藏菊種植基地;推動河坡特色民族手工藝一條街、普馬風情村、阿察鎮生態旅游帳包養網篷城景區建設;規模化種植高原水蜜桃、車厘子、蘋果等水果,打造“產業增收聚集區”……現代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為群眾致包養網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育扶貧斷窮根

“我們的孩子在這兒學得好、吃得好、玩得好,上學不交學費,還有生活補貼。我們兩口子沒有了后顧之憂,可以安心出去打工掙錢了。”白玉縣農牧區集中辦學寄宿制學校建成后,麻絨鄉格塔村村民阿干滿心喜悅。

白玉縣有近一半鄉鎮是純牧區鄉鎮,包養網地廣人包養稀,居住分散,適齡兒童入學困難,該縣及時啟動建設農牧區集中辦學寄宿制學校,解決了數千孩子的入學難題。

教育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孩子要有學上,還要上好學。武侯區秉持“精準幫扶、整體包養躍升”教育扶貧理念,多次選派教育管理水平高、教學質量好的中小學教師,赴白玉縣充實教學、管理隊伍;持續采取“走進來教、請出去訓”的方式,通過全員培訓、專項培訓、薄弱學科培訓等多種方式,實包養現教師培訓全覆蓋。

2018年開始,雙方啟動實施22個“校校結對”項目,確保優質教師隊伍持續跟進,充實一線。2019年3月,白玉縣30名教師前往武侯區進行集中學習。白玉縣城區第二完全小學的一名教師感慨,包養為期一個月的培訓不僅提高了教學水平,還讓他深刻地認識到,好教師是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向導。

截至目前,武侯區累計投入教育援助資金7000多萬元,開展雙方師資互動交流800多次,助力白玉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分通過省級、國家級考核驗收。

《光包養明日報》( 2021年02月08日 04包養網版)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