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彭陽:配好“兩個帶頭人” 按下脫貧“快捷鍵”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甜心S包養網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養兩箱蜂的效益抵得上養一頭牛。”包養網寧夏彭陽縣孟塬鄉小石溝村的90后大學生陳澤恩包養網原本在重慶從事雕包養塑行業,受到黨組織召喚后返鄉養蜂,如今已成為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致富帶頭人。

“致富帶頭人和黨組織帶頭人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優秀代表,也是全面實現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堅力量。”彭陽縣縣委書記趙包養曉東說,通過喚醒、擴量、提質、融合、增效五大行動,“兩個帶頭人”已成為每個貧困村的標配,在脫貧攻堅中形成了頭雁高飛雁成行的“雁陣效應”。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及時總結上述經驗,前不包養久,《關于在全區農村基層推廣“兩個帶頭人”工程經驗的意見》印發,“兩個帶頭人”工程經驗在寧夏農村基層得到全面推廣。

抓能人強產業——

典型示范帶動增收致富

“我們按照不同的產業類型,對全縣1379名致富帶頭人進行精細分類,并按照產業規模、帶包養網動能力強弱和年度收入等指標,把致富帶頭人劃分為A、B、C三種類別,量身訂制發展計劃,你追我趕、競相發展。”彭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軍說。

彭陽縣地處黃土高原傳統農耕包養網區,延續了上千年旱作農業。一開始,人們對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畏難犯怵,即使政府建好溫棚白給村民種,也沒有人包養愿意。

2012年,徐塬包養村有大專學歷、“膽子大”的秦秉儒在紅河鎮寬坪設施農業園區承包了12棟溫棚,包養種上了辣椒、西紅柿。當年,一個包養棚的純收入就超過1萬元。2013年春節,正好趕上一茬辣椒上市,短短3天就賣了7萬元。這個“傳奇”在村里傳瘋了包養網。不少村民來給秦秉儒打工,更多人希望能學到種棚的技術,秦秉儒總是傾囊相授。其間,一些“學有所成”的村民開始承包溫棚自己種,很快,曾經無人問津的大棚被搶包一空。

當前,秦秉儒穩定經營著104棟溫棚,用工高峰期吸納1包養20多個村民打工,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58人。

在彭陽,根據全縣南、中、北3個片區的產業不同,致富帶包養網頭人形成了龍頭包養網企業引領、專業組織帶動等8種幫帶模式,突出幫志、扶技、帶業3個重點,采取1名致富帶頭人幫扶2戶發展戶、幫帶若干貧困戶的“1+2+X包養”點對點精準幫扶措施,幫助貧困群眾“換腦子、找路子、學樣子、鼓袋子”。

一定程包養網度上,包養農村“空心化”是脫貧攻堅有別于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的最大挑戰。彭陽縣為此開展“情系家鄉·獻力脫貧”研討等活動,搭建平臺,倡議一些在外打拼,有資金、有技術、有路子的彭陽籍致富帶頭人回家鄉創業、回農村發展。先后召回致富帶頭人55人,有的已經成長為養殖大包養網戶、營銷大戶和農民企業家。

抓組織壯隊伍——

堅強班子引領脫貧攻堅

“你看,就那條路,從2006年修到2016年,10年都沒有修通。去年村‘兩委’換屆后,一年包養時間修成了3橫1縱4條路。”站在彭陽縣孟塬鄉趙山莊村新建村部頂樓的觀景臺上,鄉黨委書記郭耀武指著遠處說。

趙山莊村包養與草灘村僅一路之隔,兩個村的自包養然條件完全一樣。但趙山莊村村班子沒威信、說話沒人聽,上面給到村里的項目也實施不下去。幾年下來,草灘村發展中藥材2000多畝,趙山莊村卻一畝也沒有。表現在農民人均包養網純收入上,兩村相差200多元。

孟塬鄉下決心調整趙山莊的“兩委”班子,由鄉紀委書記掛職村支書、副鄉長包村,并配強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實踐中選出致富帶頭人蘇軍進入村領導班子,改造村活動場所、發展中藥材、萬壽菊等特色產業,村容村貌包養網和產業發展實現了一年翻身。

“限包養網定村內選人、固定本村選配”是村領導班子配置的一貫做法,面對有的村實在無人可選的窘境,彭陽縣創造性包養網開展跨村任職。在王洼鎮包養,李寨村原村支書田志軍就到了相鄰的王洼村任村支書,花蘆村的村支書馬志福與山莊村村支書馬義虎交叉任職。跨村任職擴大了黨組織帶頭人來源渠道,打破了舊有生態,使貧困村黨支部的戰斗力大大增強。

彭陽縣通過開展“包養網把黨員和村黨組織帶頭人培育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和村黨組織帶頭人”為包養網內容的“雙帶四培”活動,實包養現兩個帶頭人“雙合一”。

“兩個帶頭人”積累的鄉村人才勢能正在脫貧攻堅中得以轉化。2016年年底,彭陽縣有64個貧困村出列、4.19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降到9.6%,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83.44%。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