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加速轉型升包養網級
安徽省委書記、安徽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用“闖出五條發展新路子”概括安徽向前奔跑的秘訣。其包養中,創包養新成為加速安徽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與安徽合肥高新區“量子大道”最能為安徽的科技創新代言。前者創建的“人造太陽”裝置,去年首次實現了等離子體電子溫度達到1億包養攝氏度的穩定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后者誕生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包養原始創新需要條件,而對于原始創新的成果包養網,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讓其轉化為高新技術成果,帶動生產力的發展。”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感慨,“包養科研工作做了半截子是很遺憾包養網的。”
2012年開始運作的中包養網國科包養網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正用協同創新回應匡光力的思考。通過集聚人才、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與培育孵化高新技術企業,該研究院漸成推進產業創新的轉化平臺。
截至2018年年底,該院累計引進各類人才602人,擁有各類專利161項,發明專包養利48項;建成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應用工程技術中心11家,建設包養聯合實驗室52家;累計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528項,合同金額2.02億元,累計孵化企業233家。
從突出“錢變紙”的原始創新,把握科技競爭主動權,到將其與“紙變錢”的產業創新相結合“兩翼齊飛”,“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的發展思路讓安徽的區域創新能力連包養續7年居全國第包養網一方陣。
更多的專業人才看到了這里的實力與活力,在此扎根,包養網為當地的產業包養網集聚形成人才動力。
20年前,中科包養網大的6名在校大學生開始探索人工智能,后來他們創立的科大訊飛成為“中國聲谷”的代表性企業。10年前,哈佛博士后王俊峰在“科學島”看到強磁場科學中心的規劃藍圖后就決定包養留下。該中心后來搭建起了生命科學領域完整的研究鏈條,并形成包養網了癌包養網癥研究和磁生物學相關研究兩條包養研究線路。
量子產業集群也在安徽興起。自從2009年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包養網有限公司在合肥高新區成立后,多家主營量子技術的企業相繼落戶合肥包養。目包養網前,包養網該高新區直接從事量子領域的科研人員數量達600人。包養
可以說,在“兩翼齊飛”的思路統籌下,安徽初步形成了從源頭創新到包養網技術開發再到成果轉化與產業創新的創新鏈條。在“芯屏器合”(即芯片產業、平板顯示產業、裝備制造及工業機器人產業,人工智能和制造業融包養合)的產業板塊布局中,已培育形包養成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五大新興產業。目包養前,安徽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達5400多家。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