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歙縣3月30日電 (成包養條件展鵬)陽春三月,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城郊外的問政山上,久負盛名的山珍“問政貢筍”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四鄉八鄰來此嘗鮮。
清晨時節,蒼翠欲滴的竹林深處,在村民此起彼伏的鋤頭聲中,一根根白殼透著嫩黃的竹筍被裝進竹筐,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人們的餐桌,舌尖上的鮮香滋味只有品包養網心得嘗過的人才能真切感受到。
近日,6000余畝問政山筍迎來收獲期,村民趁著晴好天氣在竹林間采挖春筍。3月30日上午十時,村民甜心寶貝包養網鄭德先拎著剛剛挖出的一筐春筍返家。她說,每天能挖到兩百多斤的春筍,每斤春筍價格在兩元左右。
安包養網徽省黃山市歙縣徽城鎮問政村村民鄭德先拎著包養網春筍返家。 施亞磊 攝
問政山筍是徽州地區傳統名菜,籜紅肉白,質嫩味鮮,以“問政山筍甲天包養下”而聞名海內外。歙縣徽城鎮農業包養網車馬費干部汪邦華介紹說,問政山土為烏金砂土,宜花宜菜宜竹。春季產春筍,夏秋季產鞭筍,冬季產冬筍。問政山以春筍最包養網站佳,紅皮白肉、脆嫩可口、口味回甘。據民國《歙縣志》記載:包養網“春筍以問政山為冠,紅籜白肉,墜地即碎。”清乾隆至道光年間,在歙縣進貢的貢品中,除徽墨、歙硯外,還有問政筍2桶,每桶20斤。因此問政筍被稱作“貢筍”,不枉虛名。明萬歷《歙縣志·物產》記載:“有筍,獨問政山者最佳,其為白殼苗,質如凝脂,瑩如柔荑,生亦可食,脆如藕,甘如梨,香如蘭。”清初歙籍詩人汪薇贊美問政山筍:“群夸北地黃芽菜,自包養甜心網愛家山包養網白殼苗。”
據汪邦華介紹,問政竹筍還是在外經商的徽州人的念想,每逢春筍破土,家人們清晨既起,將筍挖出,帶著泥土包養網評價的芬芳,趕船從漁梁沿新安江而下,行包養網舟中把筍籜層層剝包養盡,切成小塊入沙鍋,以徽州火腿為佐料,用炭火文火清燉,晝夜兼程,行至杭州,打開沙鍋,湯清醇厚,筍味香甜脆嫩,宛如在家吃的鮮包養筍一樣。據說乾隆下江南時,被徽商船只上包養網dcard火腿燉問政春筍的香味吸引,品嘗以后贊不絕口,包養金額并確定問政山筍為貢品,問政貢筍的美名亦隨著乾隆皇帝之口以及徽商的輾轉而播揚四方,問政貢筍那種無以言傳的鮮香已成為徽州幾代人的鄉愁記憶。
村包養合約民采挖出的春筍。 施亞磊 攝
據了解包養留言板,近年來,該村立足生態保護,自覺維護著包養萬畝竹海。該村因竹而興,滿山的竹園不僅保留了極佳的生態,更為村民提供了富足的生活。問政貢筍專業合作社于2016年成包養故事功申請了“問政山筍”國家地理標志。
歙縣問政村書記汪永飛介紹說,以此為契機,問政村包養網連續舉辦問政貢筍文化節,開展挖筍等體包養女人驗式活動,以鄉村旅游甜心寶貝包養網帶動鄉村振包養興包養。通過竹文化宣傳展示,做活竹包養網文章,拓包養展包養軟體竹資源,樹立以清新宜人生態風、清包養正廉潔干群風、清包養明和諧鄰里風的“清風問政”形象。通過黨建+專業合作社+黨員能人+農戶等方式,把藏在深山的春筍、冬筍、筍干、包養網鞭筍以及竹籃、竹筐等竹制產品推向市場,讓綠色竹園成為鄉村振興的抓手,實現美麗資源到美麗經濟的完美蛻變。(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