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上村:紅色旅游助力井岡山脫S包養行情貧的樣本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90年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成功創建包養,中國革命的星火,從井岡山開包養網始燎原全國。這片紅土圣地包養網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包養

2016年2月,農歷小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井岡山親切看望慰問井岡山人民。他殷殷囑托,在全面小康的進程中,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井岡山要包養網在脫貧攻堅中作示范、帶好頭,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壩上村風景

包養

2017年2月,井岡山通過發展紅色旅游等綜合扶貧政策,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初的13.8%降至2017年的0.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606元人民幣。

在井岡山市委書記劉洪看來,“率先脫貧摘帽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讓井岡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才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而昔日的貧困村—茅坪鄉壩上村,則成為井岡山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

一堂課帶富一村人

壩上村地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區茅坪,位于毛澤東曾居住和辦公的八角樓往東6公里處。村里有步云山紅軍練兵場、紅四軍軍部等革命舊址、井岡英才—袁文才烈士墓,因而壩上村又被稱為“紅軍村”包養網

2016年,壩上村依托這些紅色資源,推行旅游扶貧,以被評為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為契機,投入500多萬元人民幣包養網開發了“紅軍的一天”紅色培訓體驗項目,為游客提供急行軍、制作紅軍餐、入戶調查、聽紅軍故事等主題活動。每年體驗“紅軍的一天”的游客達到4萬余人。

在壩上村,一批批身穿紅軍服、頭戴紅軍帽、肩挎紅軍槍的青少年奪人眼簾。來自全國各地的人齊聚壩上村,只為體驗“紅軍的一天”。“實踐、學習、考察,一天下來非常充實,”壩上村的“一課”給了河北保定學院學生岳桂永很好的暑期體驗。

“紅軍的一天”開課后,一年比一年多的人群背后,是村民日漸改善的生活條件。

村民吳云月早年丈夫因病去世,獨自撫養一雙兒女,生活一包養直過得很艱辛。在2013年之前,吳包養網云月只是靠種植8畝水稻、養豬和打零工維持基本生活。2013年,吳云月參加了村里的“紅軍餐”旅游接待活動,當年就有了3000多元的收入。到2016年,吳云月家共接待游客1000多人包養網次,純收入達1.5萬元,“再加上我有時也在村里工地上干點小工,兒子外出務工可以賺的2萬元,一年下來,家里的收入將近4萬元。包養網”吳云月喜滋滋地說。

“2017年,村里50余戶參與接待的農戶戶均增收2萬余元。”掛點包養壩上村的茅坪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劉衛東說,光這“一課”就讓村里的貧困戶脫了貧,真是“一堂課帶富了一村人”!

講紅軍故事、做紅軍餐……“一堂課帶富了一個村”,紅色教育體驗為全村村民探出了一條致富路。

研學基地再添新客包養

每年的7月,鄧柱香一家顯得尤為忙碌。旅游旺季,為游客提供一頓地道的農家菜是鄧柱香每天的必修課。正在自家廚房忙活著的鄧柱香,一邊在土灶上蒸著飯菜,另一邊炒著剛從后院摘下來的時蔬。每人33元的用餐標準,游客樂得實惠。一桌10人左右,剔除相應成本,一桌飯能給鄧柱香家帶來180元的純收益,這讓她樂不可支。 不過,今年的暑假已經不再只是游客體驗“紅軍的一天”的高峰。自從5月開始,村里一座廢棄的小學被改造成紅色研學基地,壩上村又多了一些來夏令營拓展訓練的孩子們。

“一張床一間的房30元,兩張床一間的房50元,帶空調的80元。”7月初,鄧柱香家接待了14名夏令營的小學生,幾天住下來,又包養給她增加了一兩千元的包養網收入。

“壩上村不久要與南昌天閣教育集團簽訂合作協議,以研學基地為基礎帶動夏令營、拓展訓練。屆時壩上村每天可以多接待200位學員住宿。”一次性投入能帶來持續可觀的收入,壩上村書記李國峰正在給村民做著工作,他希望村民們像鄧柱香家一樣,把農房改造成民宿成為基地學員的住宿點。這意味著壩上將有更旺的人氣,農戶也有了新增的致富渠道。

據李國峰書記介紹,“按照村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同步發展,農戶庭院建設與鄉村建設同步進行,鄉風文明與社會文明同步建設的要求,今年以包養網來,壩上村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民宿發展風生水起,環境整治持續加大,文明宣傳教育持續加強,村集體收入持續增加。我們要將壩上村的紅色、綠色資源充分轉化為鄉村旅游、紅色體驗的發展優勢。”今年壩上村進一步整治村莊環境,并評選出最美庭院示范戶,鄧柱香家就名列其中。不僅如此,村規民約“三字經”、文明辦酒新風包養網尚等宣包養網傳標語上墻,成為新時代壩上村的文明遵從包養。而且,今年僅光伏發電一項就可給村集體經濟包養網帶來8萬元收入。

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井岡山,以其輝煌燦爛的革命歷史,鍛造出了井岡山精神,它是全國黨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課堂、大基地。

今年61歲的李祖芳,是紅軍烈士李筱甫之孫,21歲時當生產隊長,1987年入黨后任村黨支書記。李祖芳講紅色故事聲情并茂,不時唱起紅軍歌,成了井岡山紅色培訓基地最受歡迎的老師。他認真地對學員們說,“我們不要忘記今天的生活是怎包養么來的,要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包養。”

“擔架要這樣做……”參與“紅軍的一天”體驗的學生向李祖芳求助,他拿過竹杠、麻繩熟練地演示著擔架的做法。對李祖芳來說,讓年輕人體驗紅軍當年的生活,是作為紅軍后人的義務和責任。如今,他并不局限包養于在壩上授課,他要讓紅色故事、井岡山精神傳出大山。而事實上,李祖芳已經將故事帶到全國各地。2017年11月他就曾到華南師大傳播紅色基因,今年李包養網祖芳被聘為首都師范大學研究生部社會實踐老師。

“聽過我講課的人又邀請我出去講課,現在聽過我講紅軍故事的人非常多。”李祖芳說。為了講課,他經常顧不上吃午飯,曾經有一天光跟人拍照合影就有180多次。

在此之前的李祖芳,靠外出務工、種地等維持1個月1000多塊錢的收入,自從2016年參加了全村脫貧攻堅項目后,收入逐年增多。“今年收入大概能達到5萬元,去年就賺了3萬元。” 李祖芳滿包養意地說。

在扶貧攻堅行動之初,壩上村有貧困戶36戶92人,根據貧困程度分為紅卡戶和藍卡戶,包養而在2017年全村僅剩一戶包養貧困戶。

曾任壩上村黨支部書記的李大伯說,現在和5年之前比變化確實很大,五六歲的小孩都能自覺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會說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人的素質也提高了。

未來,壩上村人的生活會更加紅火。因為,茅坪鄉包養正按照“全域旅游、全民創業、全鄉美麗、全面小康”的發展思路,以建設最美包養網紅色小鎮為目標,重點打造“一帶一區一園”。壩上村的紅色培訓體驗區已經列在規劃之中。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